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
30681300000021

第21章 语言表达能力(5)

教师看到学生课堂中的不当言行后,应理解批评目的的实现主要通过受批评者自身的觉悟和努力。教师在批评前应慎重分析,针对学生的错误表现,挖掘其根源,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带有主观印象,妄下结论,乱下评语。教师的批评语言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批评效果,要想提高教育实效,必须精心筛选,设计批评教育语言,使其易于被学生接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有些教师是如何运用批评艺术的。

一、批评可以是甜的

在现代教育中,良药不一定要苦口,“良药适口更利于病”。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教师批评学生必须注意方法,讲究语言方法,讲究语言艺术,顾及学生的自尊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上课铃已响,可是教室里仍是一片乱嘈嘈,学生们有的在引吭高唱,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大声说笑……我进教室后,用目光和班长迅速地交流,然后大声宣布:“上课!”班长心领神会,大喊一声:“起立!”听到这宏亮的声音,大部分学生有的愣了一下,有的被同学提醒,站起来和大家齐声说:“老师好!”我稍停片刻,笑着说:“我不好,打断了有些同学的说笑。”同学们倒感觉不好意思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面对班级课前混乱的场面,有效利用静场艺术,巧妙运用日常问候语,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恰如和风细雨,滋润了学生们的心田,收到了良好的批评效果。这不是一剂良药吗?这良药并不“苦口”。

还有一次,我第一次上这个班的课就听一位学生说:“好,好个屁!”我盯着那位学生笑着说:“这位同学,你先别夸我好,相处之后再夸我好也不迟。”那位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对于那位捣乱的学生,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低下头”就等于承认了错误。这和大发雷霆比起来,效果又如何呢?

在一般人看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还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即批评的“负面效应”。

二、批评也可以悦耳动听

有一些老师挺聪明,总能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不信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次,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他们的班主任发现了,就对他们说:“怎么,得意了?你们知道得意意味着什么吗?请注意今天下午的班会。”那几个学生猜想:糟了!在下午的班会上,等待他们的准是狂风暴雨!可奇怪的是,在班会上,班主任的批评却妙趣横生。他是这么说的:“树林子要是大了,就什么鸟儿都有,自然,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小老鼠立刻认定,我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呢!就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了,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拿狼开心。有一天,他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他还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也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地飞了出去,就这么飞呀飞呀飞,好半天才扑通一声掉在臭水坑里!好,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的写法,怎么写的?‘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有趣的是,今年正好是鼠年,咱们班有不少属鼠的同学,那么,这些‘小老鼠’们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我想不会,但必须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这位老师还特意看了看那几个男同学,那几个男同学当然明白,老师的批评,全包含在那个有趣的故事中了!他们挺感激,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批评是需要讲究方法和艺术的,艺术性的批评不仅能化解师生间的矛盾,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批评要讲究方法

当然,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老师的职责,但有的老师尽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却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没有掌握批评学生的决窍,措词过于激烈,引起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可见要使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教育,只有通过循循善诱,方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批评而又对批评者没有反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讲究方式和方法。

1.注重批评的场合,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偶有缺点,教师切忌简单训斥。不分场合地刺伤学生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青少年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有时明知学生不对,教师也不宜开门见山地批评,特别是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一次地理课上,一位学生迟到了近二十分钟,下课后老师找到这位学生和颜悦色地问:“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还是身体不舒服,能告诉我吗?”学生摇了摇头表示都不是这些原因。“这么说是路上贪玩口罗?”他点了点头承认了自己在游戏机室玩游戏而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并表示下次再也不贪玩了。通过这样设问诱导,既缓解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气氛,又问清了迟到的原因,使迟到的学生受到了一次教育。

2.注意语言艺术,触动人心灵深处

栽树栽根,教人教心。批评学生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触动人心灵深处。一次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上课打瞌睡,老师走到他身边轻轻敲了敲桌子,他抬头看了看老师又继续打瞌睡。老师当时真想大发一通脾气,狠狠揍他一顿,但理智告诉他,那样做是得不到好效果的,于是他轻轻地摇醒他,很温和地说:“做梦哩,又梦见你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在地里干活吧?”一句话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使他想起了含辛茹苦,被生活重负压弯了腰的父母。促使学生听后去思考、去回味、去自责。这样的批评比简单生硬的训斥要好得多。

3.不露声色的批评,启发自我教育

当学生有了过失,处于痛苦和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最需要别人帮助的,这时教师应当把亲切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送到学生的心中,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完全丧失上进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处事方法的学生,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以表扬代替批评。有位调皮的学生,老爱出状况,已经被老师们经常批评而成“老油条”了。一次刘老师出好了黑板报,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阿富汗塔利班倒台”,不知道是谁在“台”字后面添了一个“湾”字,有同学悄悄告诉刘老师说是这个调皮的学生干的,于是刘老师把他找来,笑着对他说:“你是不是以为老师写漏字想帮老师添上?”他很不好意思地说,他把这句话理解成“阿富汗塔利”,扳倒“台湾”了。随后对刘老师说:“老师对不起。”由此可见,这样不露声色的批评,比不问清红皂白,大声训斥的效果好多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4.将心比心

教师与学生实行“心理位置互换”是做好批评教育工作的关键,教师应经常想,假使自己处在被批评学生那种境遇和心理状态,将会如何想,如何做?这样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就能使自己的批评热情而诚恳,更具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受批评的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从而不存戒心和敌意,这就为接受批评者提供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总之,教师的批评应该给人鼓气而不是泄气,俗话说:“箭伤肉体,话伤灵魂”,批评应讲究语言艺术,只有通情,方能达理。

教学体态语,以无声胜有声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之中,或多或少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体态语因其能辅助和补充其有声语言,调控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能在教学中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讲台形象,以教学语言的信号输出,确实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体态语呢?体态语,又叫情势语。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称之为“态势语”,西方学者称之为“身体语言”,而通俗、形象的称呼则是“无声语言”。体态语的研究近年来已推广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教育界,它也正日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恰当运用,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之一。诚然,课堂教学首先是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会,也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来“传道”和“解惑”。相反,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眼神和其他动作等,借以加强表达效果,尤其在偏重形象思维的语文教学课上,它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这一特定的场合中,除了有声语言,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神态等,都“亮”在学生面前。体态语有时能比有声语言表达出更准确、更细致、更形象、更丰富的意义。那么,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教学体态语呢?

一、根据不同需求运用教学体态语

1.为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体态语

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是靠有声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不过,单靠有声语言往往显得单调和苍白。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有机地使用体态语,补充、强调所讲授的知识。这种声容并举、声色俱备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渠道接受知识信息。例如:

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交流探讨问题时,面带微笑,眼睛睁得大大的,身体略向前倾,就会传递出一种期待的情感,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教师此时可以面带微笑,眉头微微上扬,眼睛微合,并配以轻轻摇头的姿势,这可以传递出惟妙惟肖的情感,这种复杂的情感既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又暗示出一种否定的信息,使学生能在这种情感的感召下,没有丝毫的压力与难堪,轻松愉悦地重新调整思维的角度,再次作出积极的思考。此时,课堂气氛往往会相当活跃,学生兴致盎然。在低年级,学生甚至会举起手,站起来,嘴里抢着会发出“老师,我说,我说……”的喊声。教师的体态语无形中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心情轻松愉快,师生关系自然亲密融洽,教学效果甚佳。

2.根据教学内容中有关体态语的材料来使用体态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总是用一种表情、一个姿态来讲授,而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态语。有些课文,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生动而丰富的体态语。教师在讲解这类课文时,可大胆地“就地取材”,进行适当的“现场表演”,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他们的印象。例如:

《美丽的公鸡》一课,当讲到“油亮脖子黄金脚”的骄傲的大公鸡的时候,教师可模拟大公鸡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走路姿势;当讲到吃害虫的“大肚子青蛙”时,可以模仿青蛙捉害虫时的专注神态。边讲课文边配合体态语,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牢牢牵引住了,所学内容便会牢记在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重教学中的表演技巧,他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要善于运用表情,这种表情不是死板的表情,不是机械的表情,而是我们心灵里所具有的那些变化的真实的反映。”教学体态语技巧的活学活用,能有效辅助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为组织教学而运用体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