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30677300000009

第9章 小儿护理(3)

5.观察病情:注意发现并发症的象征。出疹期要注意患儿有无心慌、气短、脉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心肌炎。发病1周左右,患儿如发热不退、颈部或颌下淋巴肿痛,可能并发化脓性淋巴结炎,耳内可能并发化脓性中耳炎。发病2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的现象。这是关节炎的象征,如不及早治疗,还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发病3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茶色尿,有无浮肿、腰痛现象,这是肾炎的象征。发现以上可疑并发症的象征,应立即去医院诊断、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6.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1)隔离

①患儿在家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近。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7天。

②患儿如有化脓性并发症,应隔离至炎症痊愈。

(2)消毒

①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

②患儿的呕吐物、鼻涕要放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

③日常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

④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

胎儿自母体娩出至满月,这段时间称“新生儿期”。由于新生儿刚离开母体不久,还比较娇嫩,对感染的抵抗力差,因此需仔细护理。

护理要点

1.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喂水,9~12小时开始喂奶,一般3小时1次,每次15~20分钟,下半夜可减少1次。尽力提倡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应及时补充鲜奶或奶粉。

2.观察新生儿躯体、头部有无先天性异常或产伤,五官有无异常。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有无黄疸、红斑、丘疹、脓疹、湿疹等,有无感染、糜烂,尤其要注意腋下、臀部、颈下、耳后、腹股沟等容易感染的部位。

3.脐带一般在出生后3~7天脱落,脐带脱落后,如脐窝潮湿可涂些紫药水,若有脓性分泌物及周围红肿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诊。

4.脐带脱落后,有条件可每天洗澡1次,洗时不用肥皂或用刺激性小的香皂。皮肤皱褶处要揩洗干净。要勤换尿布,每次换尿布时,臀部最好用温开水擦洗,揩干后扑上消毒滑石粉。新生儿往往因换尿布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而致大便次数增多,刺激了娇嫩的皮肤而发生红臀,造成局部溃烂,婴儿因疼痛而哭闹,此时应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5.新生儿理想的室温是24°C左右,冬季要做好保暖,夏季要注意降温。新生儿娩出的头几天进食较少,又排出胎粪、小便,还从皮肤和呼吸道排出一定的水分,所以一周内有体重减少,半个月左右应有回升,约每天增加体重30克,满月时增加1~1.5千克。

6.出生后1~2天内,新生儿排出的大便为褐绿色黏稠糊状物,即为胎粪。开始哺乳后,大便渐呈黄色,质软,量不多。若是人工喂养则大便色淡,质硬,量多,味臭,并有较多的块状物。

7.除吃奶、换洗外,新生儿每昼夜平均睡眠时间应在20小时以上,不要一哭闹就抱起或喂奶。睡眠时注意不要使小儿窒息。

8.新生儿的衬衣和尿布要选用柔软、吸水的棉布,不要空穿绒线衣,以免刺激皮肤。衣服要宽大。注意塑料尿布垫不要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发生过敏性皮疹。

9.母亲若患感冒,在喂奶和护理时戴口罩,尽量减少外人与新生儿接触,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

新生儿的脐带护理

在婴儿出生后,脐带经无菌操作结扎处理后,一般在3~7天脱落。因为脐带的胶质非常适合细菌的滋长,是细菌容易通过的门户,如果不注意清洁消毒,轻者脐部发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从而威胁婴儿的生命,因此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要点

在脐带未脱落之前,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让脐部保持干燥。婴儿出生后多是用小被子包裹的,为了不让尿液浸湿脐部,就要勤换尿布,每次垫3~4层尿布最适合,尿布以吸水性强而又柔软的纯棉的旧布为好。在给新生儿洗澡的时候,洗澡水不要浸到脐部,尽量不要把脐部弄湿。洗完后要立即擦干全身皮肤,而且要注意不能把爽身粉撒在肚脐周围。要用棉棒(最好是消毒过的)蘸75%酒精在脐带的周围擦拭,这样可以起到消毒皮肤、不易感染的目的,然后再盖上干净的纱布。最好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周围皮肤2~3次,直至脐带脱落。

脐带脱落后,有时可见少量褐色液体流出,这可不必担心。如果脐带脱落后伤口延迟不愈,且有少许渗液,可用75%酒精擦拭后,再涂上1%龙胆紫,使伤口很快愈合。若出现出血甚至流脓现象,脐部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并伴有厌食、呕吐、发热等急性脐炎的表现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脐炎症状最先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臀部、躯干部、颈部及面颊部,摸之皮肤发硬、光滑、冰凉,呈暗黄色或青紫色。病情严重时,各关节活动障碍,还可以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威胁着婴儿的生命。

该病防治的关键在于保暖。因为婴儿生活能力差、吃奶少、产热量低,所以除了要多包裹棉被外,还要在其脚下或身体的两边放上热水袋,没有热水袋可以在瓶子里装上热水代用。热水袋、热水瓶不能直接与婴儿皮肤接触,要隔着棉被放置,防止烫着孩子。在保暖时也不要忘记定时给孩子换尿布,只有在干爽的条件下才能较快升温,才可保护婴儿皮肤不受损害。一旦发现新生儿双下肢皮肤冰凉且发硬时,要给他(她)测体温。若体温在35℃以下时,家中又无条件帮助升温,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放在暖箱内缓慢升温,并给予其他综合性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早日痊愈。

新生儿睡眠不安时的护理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是成人的2倍多,每天大约有18~22小时是在熟睡之中。新生儿睡眠不安的原因很多,家长应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要点

1.如果是白天睡觉时间很长,而夜晚哭闹不安,即所谓的“夜哭郎”,应尽量设法让其白天少睡些,晚上自然就能睡好。

2.应看看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包被裹得是否太多、太紧,孩子因太热而睡不安稳。这时孩子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会是潮乎乎的。这就需要降低室温,减少或松开包被,解除过热感,舒适了就能入睡。

3.如果摸摸小脚发凉,则表示孩子是由于保暖不足而不眠,可加厚被或用热水袋在包被外保温。

4.尿布湿了,或没有吃饱等也会影响睡眠,应当及时更换尿布,并勤喂奶,让孩子吃饱。

5.如果逐一检查这些情况都不存在,而母亲在孕期就有维生素D和钙剂摄入不足的情况,则可能孩子有低血钙症。低血钙症的早期也有睡觉不安稳的表现,但一般在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后即可好转。

6.如果除睡眠不安外还有发热、不吃奶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发热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常见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由于新生儿在生理上有许多特殊之处,所以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药。例如给新生儿服用退烧药,有时会出现周身青紫、贫血、便血、吐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这是吃了退烧药,造成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的。

护理要点

新生儿发烧后最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物理降温法。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要处理,只要多喂些水就可以。如体温在38℃~39℃之间,可将襁褓打开,将包裹孩子的衣物抖一抖降低热量,然后给孩子盖上较薄些的衣物,使孩子的皮肤散去过多的热,也可以让孩子的头枕一个冷水袋来降温。对于体温39℃以上高热患儿,可用75%的酒精加入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高热会很快降下来。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措施,以免矫枉过正出现低体温。在夏季降温过程中要注意给孩子饮水,白开水或糖水均可以。这是因为孩子在发热的过程中,要消耗掉一定的水分,因此要给予及时的补充。这里所介绍的是降温的办法,还要请医生检查孩子发热的原因,进行治疗。

如何给小宝宝喂药

婴幼儿的用药是一门重要的课题,同样喂药也是一门学问。婴幼儿的药往往已磨成粉末或者已经是药水,一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以少量的开水或糖水稀释再用喂药器具缓缓滴入口腔侧边,不要躺着喂以免呛到。当小朋友慢慢长大,开始了解生病要吃药而抗拒并且极度不合作时,怎么办?

护理要点

鼓励赞美

称赞患儿最棒、懂事,跟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一样乖,大家一起拍拍手等,让患儿克服害怕和排斥的态度,通常有很好的效果。调味掩饰增加顺服性可以加糖水或深色的果汁如葡萄汁、苹果汁(不可用葡萄柚,常有药物交互作用)和药粉一起喂食,甚至于配上果冻、布丁、果酱来掩饰药味。有些家长直接加到牛奶里,其实也可以,不过要注意如果小朋友牛奶没喝完,药物的剂量不够,恐怕疗效也会打折。

最后只好硬灌

上述方法都失效,只好硬灌。最好支开所有大人,留下帮忙的一二人即可,免得意见不一,有人抢着呵护,让患儿更用力抗拒。一旦灌药完成,做父母的要多加称赞,并且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如给一个平日喜欢的小点心或小糖果即可。

若上述方法都无效,必须请教医师检查病情,可否改用肛门塞剂或针剂注射;或者药物只是症状疗法,可否不用吃药。一旦病情严重(如肺炎、脑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等)无法服药时,就要立即送医院处理了。

宝宝身上秽物清理技巧

眼、耳、鼻可以说是身上最容易产生秽物的器官,而初生婴儿的秽物清理,几乎完全仰赖照顾者代劳。为孩子做清洁工作,必须采取较温和的方式。如何不引发宝宝不适,又能达到秽物清除的目的,即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人每隔一段时日,必须清除一下耳垢、去掉长出的鼻屎,这在婴儿的身上,当然也不例外。小宝宝有不舒服时,多半无法用言语表达,甚至当哭闹时父母也很难察觉其真正的需要。大多数父母比较重视孩子身上的大问题,而忽略了可能妨碍观瞻、带来不适的小细节。从现在起,为宝宝的器官进行一场大扫除吧!

清除宝宝眼屎的技巧

对刚出生的婴儿而言,造成眼屎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婴儿的鼻泪管发育不全,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屎累积。此种原因引起的眼屎,多为白色的黏液状。

2.感染引起。婴儿的眼部受感染,常见的有化学性及细菌性结膜炎。化学性结膜炎多因孩子刚娩出时,由于担心其经过母亲阴道受细菌感染,医院便自行为孩子点上眼药水所引起,停用后恢复正常。而细菌性结膜炎常见原因为交互感染,所以照顾者接触孩子时,务必洗净双手。这种结膜炎引起的眼屎,多半呈黄色黏稠状。

清理方式:

1.如果为鼻泪管发育不全所起,母亲在照顾时,可每天用手在宝宝鼻梁处稍加按摩,帮助鼻泪管畅通。

2.如果因受感染而起,必须由医师检查,配合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同时在居家照顾上需要注意的是:

(1)取一条干净的毛巾,用消毒过的生理食盐水或煮过放冷的开水浸湿。

(2)用毛巾一角包住食指,然后由内往外擦拭眼角,但不要反复擦拭,运用毛巾的四角交替使用。若四角均使用过,则必须将毛巾洗净,重复前面的步骤。

(3)患有严重的结膜炎时,则必须用生理食盐水及棉花棒冲洗(与佩戴隐形眼镜时,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的原理相同)。记住:家中如其他成员感染结膜炎,用物应隔绝,且必须洗净双手再碰触小宝宝。

清除宝宝鼻屎的技巧

初生婴儿鼻腔分泌物有一部分为羊水和胎脂,另一种常见的垢物多半是因宝宝吐奶或溢奶时,奶从鼻腔出来后遗留下来的奶垢。清理方式:

1.将宝宝带至灯光明亮之处,或者使用手电筒照射。

2.用棉花棒沾一些开水(冷却后)或生理食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