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30677300000002

第2章 家庭日常护理(2)

心脏按摩是从体外压迫一度停止跳动的心脏,使之恢复跳动的一种急救方法。

操作要领

1.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

2.抢救者站或跪在病人侧面(左侧或右侧均可),两手相迭,将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下方、剑突之上,借自己身体的重量,以手掌根部用力向下作适度压陷,然后放松压力,让胸廓自行弹起。

3.如此有规律地以每分钟60~80次的速度按压,向下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必须相等。按压的间歇不再使胸部受压,便于心脏充盈。但手掌根不要抬起离开胸壁,以免改变按压的正确位置。

医生忠告

1.抢救者的双臂应绷直,双肩应在患者胸骨的正上方,上半身可向前倾斜,应充分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的力量避免因压迫心脏的力量不足而减少了按摩的作用。

2.如患者在钢丝床上,应在其背后垫一块硬板,其长度和宽度应够大,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弱而减小了按摩的作用。

3.心脏大致位于胸腔的中央。在进行心脏按摩时,一定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央下1/3处,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的上面加强力量。

4.对儿童心脏按摩要轻而快。只用一只手,试着力量进行,压力约为成人的1/2左右,每分钟90~100次。若是幼儿,可用两个手指压迫,压力为儿童的1/2,每分钟100~110次为妥。

怎样消除注射硬结

原因分析

小儿患病服药打针是常事,一般情况下臀部肌肉注射不会形成深部硬结(硬块)。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的确发现个别小儿在肌肉注射时局部形成硬结,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尚未消散吸收,引起家长忧虑。

注射局部硬结的形成与注射部位过浅,臀肌过于消瘦,同一部位短期内反复注射药物和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注射不同性质药物有关。此外,注射油剂比水剂药物难以吸收,因而较易形成硬结。可见,诸多物理与化学因素与硬结形成有关。寒冬季节,注入药物温度过低(未适当加温)亦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处理方法

处理注射硬结最常用的办法是局部热敷。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起到消肿、消炎和止痛作用。热敷的工具可以用热水袋(外包大毛巾,防止烫伤),亦可用湿热毛巾拧干后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敷3~4次。敷到局部皮肤发红,小儿感觉舒适为止。经过数周至数月的治疗,硬结可逐步缩小消散。对热敷效果欠佳者可以做局部理疗。红外线照射配合局部按摩或超短波照射,每日1次,数十次后亦有明显效果。

家庭病床布置的要求

病人出院后,或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半身不遂)在家中休养的居室应同医院病房一样,要求清洁、舒适、安静、安全。

1.安放家庭病床的房间要求宽敞简朴,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充足。午睡时应拉上窗帘,晚间应采用柔和的灯光。

2.房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8℃~20℃(高热病人室温可偏低,婴幼儿及老弱病人室温可略高)。相对湿度以50%~70%为好。如果在室内挂一温度计,可作室温调节的依据。冬季既要保持空气流通,又不能让风直接吹到病人身上。在夏季可借用空调、电风扇或冰块来降温防暑。室内打扫要先用湿拖把或湿扫帚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3.病室最好选择朝南窗口。安置窗帘和纱帘防蚊蝇虫害。病床置南北向(病人头朝南脚向北),适应地球磁场效应而有利安静和睡眠。

4.病房的基本卫生设备、病人日常用具要简单、洁静。一般放置1床、1桌、1椅和暖瓶、茶杯及简单食具即可,必要时可增加痰盂、便壶或便盆。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备有体温计和简易消毒药剂,以便及时测量体温和病室清洁消毒。

5.病床以单人床为宜,除骨折、腰椎损伤病人需要木板床外,其他病人均可用普通床,床垫要软。年老体弱或瘫痪病人备有气垫更好,有利于预防褥疮。床头宜靠墙,不要面对窗口,床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护理,必要时两侧加床栏。床上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排泄物应及时清除,室内可放置鲜花和装饰品。根据病情,可适当放置电视机、收音机和录音机,以调节病人的情绪。

常用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具体分类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甙类(庆大霉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因服用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引起。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服用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药物。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服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以及新霉素、多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8.产生耐药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因此,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滥用抗生素。

褥疮预防和处理方法

“褥疮”,又称“席疮”,俗名“席印疮”。这是由于人体组织受到长期压迫而坏死所引起的溃疡。病人长期卧床,受压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持续缺血而引起皮肤营养不良,抵抗力减低。大多发生于重症病人,久卧床上而不能自动变换姿势者。褥疮最易发生在骨的凸出处的皮肤,如骶部、肩胛部、枕部、肘后部、足跟部、耳廓等。

褥疮预防

要尽量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护理人员要经常帮助病人变换卧床姿势、改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轮流承受身体重量。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最长不能超过4小时。帮助翻身时不要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骨骼突出处可垫上气圈、棉圈或海绵垫等。铺位应保持平整无皱挤,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如是大、小便失禁的病人,特别要注意皮肤的保护和床单的干燥,尽量减轻局部皮肤的刺激,不要使用脱瓷的便器,以防擦伤或擦破皮肤。定时用温水擦身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要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病人要注意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水果、新鲜蔬菜以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要尽量防止出现高烧现象。

褥疮护理

褥疮一旦发生,愈合较慢,并且容易继发性感染,但也不是不能治愈的。

初发期,局部皮肤由于受压而出现红肿现象。此时可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分钟,再擦上滑石粉。

第2期,红肿不退,使受压皮肤变为紫色,并有水疱形成和表皮破损。这时可用棉签沾1%龙胆紫涂擦患处表面,使局部干燥,并注意避免继续受压。如护理得好,可在短期内治愈。

第3期,表皮水疱破损而引起局部感染并呈现袋层坏死症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擦干创面和周围的皮肤。也可用60瓦电灯烘烤,以促进创面干燥愈合,通常为每日2次,每次10分钟。烘烤时灯泡距离创面不能过近以避免受伤,也不宜过远以免减低烘烤效果,一般以灯泡距离创面3厘米为度。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创面,如用凡士林纱布或一见喜油纱布覆盖更好。

第4期,坏死期。坏死期时的创面呈黑色,并伴有恶臭,甚者可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出现这种情况,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床位的设置

卧床病人的床位设置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床的宽度视病人的病情需求、生活习惯等而定,通常较一般用床宽10~30厘米,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如眼镜、手表、收音机、梳子、小镜子、痰杯等)之处。

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镜子,可提高卧床病人生活的情趣,看到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通过反光镜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走进居室内的客人,使病人建立生活的信心,克服由卧床带来的困难。

基础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锉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使其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的家庭预防护理主要合并症包括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1.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1)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肌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2)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3)肩、髋部关节病变的预防

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臀畸形,一旦病人可以离床站立时,身体的髋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偏瘫病人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偏瘫病人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半坐位: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

2.运动锻炼

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生活中不使肌肉长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1)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炼。方法: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时间: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2)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3)运动内容

上、下肢各关节:按照生理活动范围,鼓励病人积极活动,作徒手操。

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屈活动。

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携带细菌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导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毫升)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两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减少该部位的细菌,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夜间排尿后最好也能饮一到两口温开水。易感儿童及老人外出活动时间过久,回家后也应先漱口,再饮一到两口水,目的同上。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且又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及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可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设定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地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小便失禁的处理也可参照上述方法,若效果不好,可在床上(对不穿内裤者)或内裤中的会阴部放置吸水垫子,材料可选用海绵类吸水力强的物品,外用纯棉布包裹,以吸附尿液。使用该垫应及时更换,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引发皮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减少家属或他人的照顾。具体方法: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小巧、便利)。完成自我护理会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腰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