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华夏复兴
3064200000074

第74章 莫名其妙

待得赵罡行出隆佑宫后良久,始才回头望着离得越来越远的隆佑宫,久久出神不已。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赵罡不一会就回过神来了,脸上也看不到喜怒于否。只见他此时用一种平淡的几乎似毫无半点喜怒的语气说道:“童贯,传朕的旨意给殿前司,要他们加强戒备,任何朝官没朕的圣旨不得乱入内宫。就算是宰执也不例外,而且太后身边的人也给朕看牢了,有什么事情尽快禀告于朕,明白了吗。”

“奴才明白,奴才这就去传旨。”

待赵罡下完命令后便大踏步的往前行去,今天他很不高兴,此时他心中暗想: 韩忠彦和曾布两人竟然拿致仕来逼太后,想让太后出山.真是会打如意算盘,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虽然赵罡很气愤这两个老家伙总是和自己做对,不过现在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理。于是便大摇大摆的朝自己的崇政殿行去,今日种师道所说之事,看来还需要找他谈谈。于是刚到御书房后,便命人速速再去召见种师道。其实种师道早就知道皇帝肯定要召见自己,只不过是暂时有更迫切的事情要办罢了,于是自己便在驿站内等候钦使。果不其然,不一会,皇帝就召见了自己了。

种师道领命后便进宫与皇帝商谈西北之事,赵罡对种师道的这次召见,持续的时间长达一整天。赵罡甚至连晚膳也是在崇政殿用的。

二人谈论的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知晓。

特别是这次对西夏的战和之事,极少有人知道种师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主意。而赵罡自此日起,也不再管议论对西夏的和战问题,而且是把这些奏折全部留中。

而接下来的日子,群臣方才慢慢回过味来。就在皇帝召见种师道的第二日,种师道便奉旨快马加鞭赶回京兆府。

至此,群臣方才明白皇帝的决心。朝局也开始慢慢沉淀下来,议和的呼声也不如前些日子般的强烈了。

转眼间,数天后。

今日在朝堂上,已经不是一边倒的局面了。上次皇帝公然否决了韩忠彦和曾布的意见,已经让其权威折损不少,这让其他垂涎相位的人心中的算盘开始活络起来。还有不少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所以这次的上朝并不象以前一般让赵罡感到到指挥不动大臣的那种感觉。

待得下朝后,赵罡今日开心无比,一边想着今日韩忠彦和曾布吃鳖的样子,一边缓缓的朝着演武场中走去,不管赵罡心情好不好,一般的时候他都喜欢来演武场来呆一会,让自己轻松轻松。而且他也非常喜欢和那群算是血气方刚的家伙玩耍,有时他都不得不感叹年轻真好,自己有两次年轻的经历想想还真是有趣的很。让自己又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童年。

就在这么边想边走的过程中,不一会,赵罡一众人就来到了演武场。就看见栾青达、谢枫和杨毅等人还在练习武艺呢,他在旁边看众人练武练得热火朝天的。一边看一边想,今后说不定这些人都是能在战场上驰骋风云的好将领。这些人用起来忠心是可以保证的,呵呵,到最后成龙还是成虫就要看他们自己的了。

待得众人练完武后,才发现皇帝已经来了,众人慌忙跪拜行礼。看着众人越来越注重对自己的礼仪,而且也不象小时候那般随便了,赵罡心中不由得一阵不爽。心下暗想:哎,古代的君王都称孤道寡的,没想到自己连个真心的朋友都没有,难道这就是皇帝的宿命吗?

赵罡随手就唤众人平身起来,待得众人起来后,他便命侍卫以及随从的内侍全部都退出去,并在外边随传随道。

待得众人退出后,赵罡才象恢复了精神一样,精神焕发,脱掉龙袍换上劲装后对众人言道:“朕有些时日未来了,不知尔等武艺如何。来,来,来,与朕过上几招。”

栾青达、谢枫和杨毅等人看见赵罡一来就手发痒准备和他们过招,众人一阵发笑后并没有出列与他过招。赵罡也不多说,自己先下手为强,准备给他们来几下狠的,到时逼下他们,他们就会还手与自己过招。不过今天到是出呼他的意料之外,众人都言不敢与他过招,就算是他先出手把别人打倒在地,众人也是不还手。这样情形不由得让赵罡隐隐的感觉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看众人的神情。不尽让赵罡大为光火,再打了一阵后就高叫:“不来了,不来了,真没意思。”

当众人看见赵罡不准备继续和他们过招后,众人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赵罡看着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心中不尽心里凉飕飕的,这到底怎么了,到底他们为什么都不敢和自己如同以前一般嬉戏了。光自己这样有什么意思。越想越失望,他摇了摇头伤心的对众人说:“尔等连过招都不于朕过,那还有何等意思。难道朕有如此令人厌烦吗?到底这是怎么了,原来不是好好的吗?难道朕想找几个能说上话的人都这么难吗?你们为何这么怕朕?以前我等根本没有如此芥蒂,如尔等为何如此疏远朕。”

众人刚松了一口气,不料皇帝却说出了如此的诛心之言,众人的心顿时有提到了嗓子眼了。众人互相打量着别人几眼后,便低下头什么也不说,似乎想以沉默来回答皇帝的问题。

赵罡正在气头上怎能允许他们用这样的方法来敷衍自己,此时他正在气头上,见众人无一人回答他。便行过去抓住谢枫的衣服,沉声质问道:“以前朕也和你们一起嬉戏,为何今日你们却这般举动,到底是怎么了。”

谢枫并没回答赵罡的话,只是低下头,不知道心中到底想着什么。看着谢枫不言语,赵罡便继续质问剩下的众人,众人仍然一个字都不吐露。直到轮到栾青达的时候,他实在憋不住了,才对赵罡吐露了实情。

说起来还是前些日子韩忠彦和曾布等众朝臣多提意见被赵罡断然拒绝后,众人皆认为皇帝必定是受人鼓惑才导致如此喜欢动武。想到了动武,这群文臣自然就想到日夜教授皇帝武艺的武夫和陪伴皇帝练武的那群陪侍。众文官认为肯定是那群人迷惑皇帝,毕竟这些文官不敢明着说皇帝不讲道理,只能背地里认为重用武人,重开边事并让武人获得大功劳这会影响大宋的根基。所以到最后竟然演变成了众文官认为陪侍在皇帝身边的武人唆使皇帝与文臣对抗。于是,一个个就私底下针对武将更是冷嘲热讽,并进其所能进行打压。

而同时,作为皇帝陪侍的这些勋臣子弟家中也因为听到皇帝此次的“独裁”行为而对自己家中的孩子一再叮嘱要注意君臣之道。如若不注意君臣之道的话,很可能要祸及家人。他们几人刚反驳,家中之人便不断的恳求他们直到他们答应为止。

当赵罡听到栾青达说完后,脑子里一片问号,自己对于丧权辱国的条款反对,这又关武人什么事了啊。这些文臣除了文人相轻,还有轻视武人外,还有个屁本事。但是他却没想,这样的局面正是他这辈子的“祖宗”所一手导致的。

**************************************

更新了,更新拉,书投票,收藏观赏,看书写书评是一种美德,点击“推荐本书”,您就为作者增加了一份信心,点击“加入书架”,您就为自己定阅了一份长期可看的优秀作品,发表“书评”,您就在书里留下了身影!读者的支持,永远是作者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