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红楼梦》成书于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是曹雪芹历时10年,增删5次写成的。全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腐朽,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和灭亡的命运。《红楼梦》现在通行的是120回本,曹雪芹本为80回,后40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前80回抄本,称《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大都附有脂砚斋等的评语,因此又称“脂评本”或“脂本”,现存“脂评本”共11种,分别是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戚蓼生序本、甲辰本、蒙古王府本、梦稿本、舒元炜序本、列宁格勒本、南京图书馆藏本和郑振铎藏本,其中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抄于曹雪芹逝世前,已经残缺。这些抄本由于贴近曹雪芹写作的年代,因而更接近小说原貌,同时书中保留了与曹雪芹关系密切的脂砚斋等人的评语,对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生平,《红楼梦》的创作依据和创作过程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资料。
《红楼梦》以其巨大的表现力,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其中最有看点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通过描写他们的真挚爱情,集中体现了他们勇敢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除此之外,曹雪芹还以同情和歌颂的态度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斗争精神的下层妇女形象,其中有不畏权势的晴雯、鸳鸯,性格刚烈的尤三姐等,另外还塑造了其他一些各有特色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如讲究享乐的贾母,迂腐昏庸的贾政,两面三刀的王熙凤,藏愚守拙的薛宝钗等等。据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红楼梦》中共描写人物480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在他编著的《红楼梦人物谱》中,记录《红楼梦》中人物721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外,书中还记录《红楼梦》中所述及的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列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对每个人的生平和传说都进行了考证。连上二者合计,共记录983人。
《红楼梦》全书结构紧凑,情节生动,语言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它一问世就引起轰动,上至王公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争相阅读,甚至当时流行着“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足见《红楼梦》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强烈反响。鲁讯先生对它也有很高评价,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在我国众多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人们公认的顶峰,也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此后《红楼梦》的续书不断出现,如《后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续梦》《蜃楼情梦》《新红楼梦》《红楼复梦》《续红楼梦》《续红楼梦新编》等,但都是狗尾续貂均无法与《红楼梦》相比。《红楼梦》以其卓越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红楼梦》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因此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红楼梦》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120回,上半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第五十四回将贾府的兴盛、热闹推至最高点,而第五十五回则开始描写贾府的衰败。总的来说,以贾府的衰败为线索,全书可以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是全书的序幕,交代故事的背景,介绍四大家庭和全书的主要人物;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贾府彻底衰落时期。全书线索条理清晰,结构错落有致,在四大家族的衰亡中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两者相互穿插交织,形成网状艺术结构。
二、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红楼梦》记载了900多个人物,不论是人还是仙,都各有特色,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共同组成了《红楼梦》中的一个亮点。
三、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这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红楼梦》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示人物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并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将人物刻画得更加真实、生动,有血有肉。
四、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红楼梦》的语言文字质朴自然、富有哲理、富于情趣,其中还有一些对俗谚的改造运用,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推向最高峰。
曹雪芹是何许人?
曹雪芹,生卒年不详,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家曾声势煊赫,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深受康熙帝的器重,被任命为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康熙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曹家受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开始没落,全家迁往北京。曹雪芹少年时曾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曹家败落后他的生活十分穷困,常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生活中的沉痛遭遇令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从此他对封建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他对《红楼梦》的创作。晚年的曹雪芹居住在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但他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写作和修订《红楼梦》。后因幼子夭亡,曹雪芹过度悲伤以致卧床不起,终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虽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豪放不羁,才气纵横,创作出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最上乘之作《红楼梦》,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成为傲视古今的一代大文豪。
大开眼界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但对他的另一部著作,知道的人却不多。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同时,还创作了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的作品《废艺斋集稿》,受到爱好技艺的人们的好评。曹雪芹迁往西郊之后,广泛地接触了下层人民,尤其是一些生活无依的残疾人,他非常同情他们的困苦。为了让这些人能够维持生计,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曹雪芹便写成《废艺斋集稿》一书。在这部书中,曹雪芹打破了中国文人“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对于研究和传播我国传统技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