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典籍
30622800000020

第20章 永乐大典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借“靖难”之名,夺取政权,年号“永乐”。为了炫耀文治,朱棣特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永乐六年(1408年)终于编修完成。

《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由于《永乐大典》按照原著收录书籍,没有进行删改,极大地保存了资料的文献价值,对后世学者研究古代典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3.7亿字。书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朱棣迁都北京后,《永乐大典》随之运到了北京,长期贮藏于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失火,差点将《永乐大典》烧毁。火灾之后,嘉靖皇帝下令将《永乐大典》誊写一部,珍藏在皇史宬。

明亡后《永乐大典》受到极大破坏,只有很少一部分流传下来,成为学术界的一大憾事。

《永乐大典》的修纂体例是什么?

《永乐大典》修纂时,订出凡例21条,全书总的体例是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备录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再依次把有关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文异见、诗文词曲,随字收载,也就是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把自古至明初以来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或整篇,甚至整部抄入。

朱棣是何许人?

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最初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后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靖难”。建文四年(1403年),率军攻破当时明朝的都城南京,夺取帝位。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为防卫蒙古人入侵,不顾大臣反对,毅然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在历史上,朱棣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当政后,他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著。在文化事业上,他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大力扩充国家藏书,并下令编修著名类书《永乐大典》,为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大开眼界

所谓类书,就是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一种资料汇编,由于内容广阔,博采群书,分类编辑而成,所以得名。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