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民间语言
30622400000027

第27章 毛南语

毛南语原称“毛难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使用人数约3万。毛南语内部比较一致,没有方言土语的差别。毛南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多用汉字音义拼音。

在语音方面,毛南语的特点表现为:(1)声母中的浊塞音b、d,鼻音m、n、、和浊擦音w、j各有两套,其中有一套是带前喉塞音的。(2)除单纯声母外,还有相当多的腭化、唇化声母,如环江下面的毛南语有66个声母,其中有16个腭化声母,13个唇化声母;有86个韵母;有i、e、ε、a、o、u、y、l、ω等11个元音;有—i、—u、—ω、—m、—n、—、—p、—t、—k等9个韵尾。(3)单元音韵母都是长元音,带韵尾时a、i、u、有长短的对立;元音和韵尾结合成80多个韵母。(4)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促声调又因元音长短不同各分化为两个不同的调值。在词汇方面,毛南语的特点表现为:(1)基本词汇以单音词居多,复音词大都由两个词根按联合、修饰、主谓、支配、补充等关系构成,复音的单纯词很少。(2)单音节的形容词后可加后加成分,表示性状、程度的差异或某些附加意义。多数单音节动词也可加后加成分,使动词的意义形象化或增添某些修辞色彩。例如,la(红)v(后加成分)“鲜红”,la(红)zz(后加成分)“桃红色”,ma(高兴)ca(后加成分)“喜洋洋”。(3)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老借词的语音结构跟固有词基本一致,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各调类在毛南语中分别读作第1、2、3、4、5、6、7、8调。老借词都有派生新词的能力。汉语新借词都从西南官话中吸收,其语音与当地的西南官话基本相同。由于吸收大量新借词而增加了一些新的声韵母;西南官话阴平、阳平、上、去各调在毛南语的借词中分别读作5、6、3、4调(原入声调归阳平,读6调)。机关团体的名称和新词术语大都按汉语的词序直接借用。(4)有少量壮语借词。在语法方面,毛南语的特点表现为:(1)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2)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后。(3)以名词或量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二”以上的基数词放在量词前,量词或数量词组放在名词前外,其他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后。(4)一个修饰词组有几个修饰成分时,人称代词一般在最后,有时也可以放在最前面。(5)近年来,由于吸收了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定语放在中心语前的情况已逐渐增多。(6)状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没有民族文字,曾用汉字音义拼记过毛南语的民歌等,称“土俗字”。毛南人多通壮语及汉语,现通用汉文。

什么叫单音词和复音词?按照音节多少划分,词可以分成单音词和复音词。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你、大、山。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如泰山、法兰西、莎士比亚。复音词中包括双音词和多音词。

什么叫做入声?

从语音学上说,入声是声门紧闭造成对气流的阻塞,在连续的语音中形成一瞬间声音的突然静止或突然爆发。入声是古汉语调类之一,以辅音(p/t/k)结尾,发音比较短促,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有些方言(如吴语、粤语、晋语、闽语等)还保留着入声,韩语和日语也保留有入声(日语称“促音”)。但p、t、k三个辅音韵尾在各个方言里保留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方言完整保留(如广州话),有的只保留p、t(梅县话)或者只保留t(南昌话),有的方言只有入声调类,无辅音韵尾,入声字表现的只是调值的不同(长沙话)。

大开眼界

毛南族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毛南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为毛南族人民世代传颂的作品有《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太师六官》《顶卡花》《七女峰》《恩爱石》等。毛南族民歌也别具有一格,内容丰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贺歌,谓之“欢”。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同时还流行毛南戏,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