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
家有恶妻的男人,无需魔鬼缠身。
男人结婚是因为他们疲倦了,女人是由于好奇心,结果二者都失望了。
美观与爱情
在结婚典礼时,需要美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爱情。
——俄罗斯谚语
老高乱弹
现代的一些年轻人结婚,努力地把婚礼作大作阔,他们的理由是:一辈子就这一次,值得。从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我们似乎可以听出一点儿“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味道。
按照俄罗斯这句谚语的意思,把婚姻作大作阔,完全是一种美观心理的需要。这种美观对于婚礼来说,是必要的。但对于提高婚姻质量之说,则毫无用处。
如果有人说,谁的婚礼举行得最隆重,谁的婚礼最派、最阔,谁的婚姻就最幸福。我们一定不会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是痴人说梦。
相信在诸位的周围,都不难找到这样的例子:某某为了结婚典礼的阔气,不光倾尽所有,而且四处举债。在婚礼上确是风光出尽,红光满面,笑逐颜开,大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而当客人散尽、新月如水的时候,则愁肠百结、无法消解。最终给自己的百年大喜平白地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有的甚至乐极生悲。
生活是平平淡淡的。因为平淡容易让人生厌,所以维持一份安恬轻松的生活是需要激情的。一般的激情是不够的,而且也不长久,爱情是一种稳定且能持久的激情。
入门失效的羞容
新娘的“羞容”只到门坎,跨过门槛就忘记了。
——欧洲谚语
老高乱弹
你甜蜜而温柔地一笑,宛如那含羞的新娘。这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先生的诗意。
在人们的观念中,害羞似乎是新娘的一个特征。不管这个新娘是热情大方类的,还是胸襟内秀类的。似乎不害羞,就不是一位动人的新娘。
新娘一进门,摇身一变,就成为主妇,公婆领导下的主妇。所有刚结婚的女性,不管智商高的,还是低的,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的,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角色使命。
唐朝有一位名叫王建的诗人写过这样一首小诗,生动地反映了一位新娘到主妇的转变:“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婆食性,先遣小姑尝。到婆家才三天就亲临一线生产重地,非主妇不能当此大任。颇有点像现在上级派送到地方的官员一样,一到任便想“烧起”三把火来,作为政绩向上邀功请赏,对下抚慰百姓。
新娘变成主妇和新上任的官员的心理其实差不多,所作所为也颇类似,无非是为了生存、发展、壮大而已。
黑白婚姻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一间地狱,一辈子争斗,不得安生;相反,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好合,幸福无穷。
——莎士比亚
老高乱弹
拥有不幸婚姻的人们很多爱用宿命的观点来慰藉自己,也就是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
一个人婚前的期望和选择配偶的标准常决定着婚姻的质量。譬如有些人只注目于对方的财产,社会地位或者权势,而全然不在乎将要和她(他)同床共枕的人的质量优劣;而另外一些人关心的则是将要和他(她)在一块生活的人的品位高低,而漠视其他一切。
这两种择偶标准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地判定。我认为判定孰优孰劣的依据是看谁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婚姻。能得到称心如意,幸福美满的婚姻的择偶标准是最优的。
但人们的看法却不尽一致,因为许多人不能从婚姻的整体上来关照它。有些人一叶障目,觉得对金钱地位权势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更多的人则高瞻远瞩,认识到了婚姻行为的主体———人的重要性。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或者说是治家的格言,叫做“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说的就是要把人,具体地说是配偶的自身素质放在第一位。
婚姻本来应当是让人欢愉、让人向往的事,但这是指理想中的和谐婚姻。不和谐、不如意的婚姻绝对是件折磨人的事。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是座活地狱,一辈子不得安生。”
形式夫妻
无爱情的婚姻的恶结果,却连续不断地进行。形式上的夫妇,既然全不相关,少的另去姘人宿娼,老的再来买妾,麻痹了良心,各有妙法。
——鲁迅
老高乱弹
鲁迅先生对爱情和婚姻的见解与评价之所以如此深刻,主要原因除了鲁迅的思想比较敏锐新颖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恐怕应该是鲁迅本身就是一个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对于没有爱情的旧婚姻带给他的记忆十分深刻。
鲁迅在父母之命的鼓噪下,和相貌平平的朱安女士订了婚。之后和朱安在形式上进行了婚礼,而却没有一点婚姻的内容和实质,说两个人仅仅认识而已倒很恰当。
她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一件我并不喜欢的礼物。鲁迅如是说。话听起来有些残酷无情,但鲁迅只能以冷漠的方式表示对这桩浓厚封建性质婚姻的不满和反抗,舍此并无他法。
鲁迅心仪的是许广平——他的一个活泼热情的女学生,充满着青春气息的新女性。
鲁迅最终得到了有爱情的婚姻。
如果没有爱情,没有性,仅是形式上的夫妇,那便真正是形同虚设,宛如聋子的耳朵,这样的婚姻,倒不如没有的好。不过存在着也自有其存在的好处,譬如说对一些花心男人来说,可能会把这种婚姻作为遮羞布,把不良行为严严实实地遮起来,对外摆出一副俨然君子的模样。
形式上的婚姻存在的好处和理由,仅此而已。
婚姻的烙印
在商品生产还存在的社会里,婚姻,也像其他的许多东西一样,难免不带着商品交换的烙印。
——张洁
老高乱弹
理想的婚姻是远离物欲的。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婚姻的确和其他许多问题一样,带有浓重的商品交换的气息。
其实,在连人都可以成为商品的当今社会,婚姻沦为商品或者烙上商品交换的烙印一点都不奇怪。
让我们觉得悲哀的仅仅是沦为商品交换的婚姻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彻底背离了婚姻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实质。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似乎是婚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们关心的问题,说得更大点,应该是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头脑们关心的问题。
凡夫俗子的我们来谈论这个问题,说得不好听,颇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味道”。但如果耗子不是招摇过市,不是肆无忌惮随意活动,狗是不会去拿的。
狗绝不会钻进耗子洞里去拿耗子。
狗拿耗子完全是因为耗子撞到了狗的嘴上。
类比来说,沦为商品的婚姻之所以为我们所注目,完全是因为它撞入了我们的视野。
撞入我们的视野值得奇怪吗?不!一点不值得奇怪,它那么普遍地存在着,那么嚣张地显现着,我们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吗?对于它,世人有目共睹。许多人还没有关注到它,原因可能很多,有的是当局者迷,有的是淡漠没有责任感,更多的人可能是忙于生意、忙于房地产、忙于炒股票赚钱。一句话,无暇顾及。
感悟婚姻
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雷抒雁
老高乱弹
婚姻的当事人对于婚姻是明察秋毫的。外人几乎无知或知之甚少,在这方面可要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成语对调一下,叫做“旁观者迷,当局者清”。别人穿的鞋子,合脚不合脚,舒服不舒服,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人是无从得知的。
即使观察力再强,也不能透过鞋子看出脚的反应,透过肚皮看出心理的反应。
鞋子合脚不合脚,仅从鞋子上是看不出来的。千层底的布鞋,虽然不美观、不漂亮,但穿上柔软舒适,穿鞋者的脚和心理上都很满意舒适。油光锃亮的皮鞋的确漂亮,但穿着皮鞋的人都知道穿皮鞋的难处,饱尝穿皮鞋的滋味——
一种被禁锢封锁、失去自由、牢房铁窗的滋味。有些人的脚甚至让皮鞋磨得鲜血淋淋。
婚姻,在很长时间以来,不仅给人的感觉像穿鞋,而且婚姻本身也颇像鞋子。虽然外观看着不怎么样,内容却很好,很让人欢心;至于那些外观漂亮、洋气的,反而让人觉得是在受罪。如果细细想来,必然觉得纳闷,觉得自己的精神都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家庭的妙用
家庭是不良少女的监狱,荡妇的感化院。
——萧伯纳
老高乱弹
家庭是婚姻的必然。
在我们身边的有些人,尽管已经到了婚嫁年龄,或者已经超出了婚嫁年龄,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是“孤家寡人”。说起自己生活的时候,他(她)们总是戏谑一番,并多少流露出一点酸楚:“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诸如此类。
其实,从他(她)们的话语中,足可见他(她)们对传统的家庭依然怀有一种暗暗的向往。
应该说,不良少女大约是荡妇的前身;或者说,荡妇是不良少女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不一定是必然。因为迷途一旦知返,浪子也能回头的事是常有发生的,何况不良少女所能够获得的亲朋好友的帮助是巨大的。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周围,可以说不胜枚举。
家庭严肃规范正统的氛围和不良少女的心理、行为和欲望格格不入,我想这便是她们有监狱般的感觉产生的原因。我没有进入过监牢,但我能猜得到牢里的人的心情一定是糟糕透了的,糟糕得心里像塞了一团乱麻似的难受。
在约束性很强的家庭里,不良少女如在牢中,心情糟糕得仿佛像是在夏天进入了一间充斥着浓浓的霉烂气息的屋子一样,让人感觉要窒息。
但对荡妇则不同。家庭是荡妇的感化院,想必定有道理。不良少女和荡妇虽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是“自由主义者”,习惯于由着性子胡来,但二者的人生阶段不同。
不良少女宛如对犁地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的小牛犊,而荡妇则如同犁地后累得气喘吁吁的老牛。累了的老牛需要休息,家庭便成了荡妇的港湾。
城堡
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城堡里的人生五花八门。
——科克
老高乱弹
婚姻是城堡,这便合辙上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婚姻如同一座城一样,高高的城墙隔着两个世界,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于是婚姻的城门便不断地有进进出出的人。
细细思量,城堡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它的防范作用;二是它的禁锢作用。
家庭或者说婚姻对一个人的作用也不外乎这两点。
防范作用自然好理解,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主要就是起防范作用的,是为了防备胡人的进攻。家庭的城堡也有着这方面的防范作用,把不利于家庭团结和谐安定的东西阻挡在家庭之外,诸如第三者插足等。
禁锢作用其实就是无形无声的条律,将人的行为束缚,如同学校制定学生守则、校纪校规束缚学生一样。家庭这个名词的要领中有着很强的责任和义务的因素,这种因素牢牢地束缚着每个家庭成员,从而维系着家庭的安定和和谐,从很大的程度上杜绝了可能导致家庭崩溃事件的发生。
家庭城堡的防范和禁锢作用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我们所听到的发生第三者插足的事情往往不绝于耳,男女主人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女主人移情别恋,红杏出墙,搞一个墙里开花墙外香;男主人钟情于“二奶”的野花丛中,即使荒芜了自己的责任田也在所不惜。
诸如此类“感情、肉体合并走私”的事情,在现实当中委实屡见不鲜。
其实,这都是些没有办法的事,在道德沦丧、风气堕落的影响下,家庭固有的宁静不再,更多的是巨浪滔天。
如此看来,城堡里的人生真的是五花八门的。
万能家庭
家庭是儿童的制造厂,是社会中坚的养成所,是社会遗传的保守处,也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张闻天
老高乱弹
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不由得想起了一则著名的笑话:一对外国夫妇在儿子的门口写上“男兵宿舍”,在女儿的门口写上“女兵宿舍”,人们以为这对夫妇在他们的卧室上准会写上“司令部”,没想到他们的做法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他们的卧室门口写的竟是“新兵培养中心”。
这则幽默揭示的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生活现象,因为称呼的角度怪异,故而成就了幽默的实质。
孩子其实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一个幸福的、完美的家庭不能没有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子女的家庭就不能成为一个完全合乎要求的家庭。
老舍也说过:有小孩儿的家庭才更像家庭,不然家庭便像旅馆一样。
孩子,有人褒扬地称之为爱情的结晶,这是在夫妻两人需要以孩子为玩具的时候。然而当孩子偏偏要凑热闹,提前出场亮相时,当事人便厌倦地称之为爱情的副产品,未婚先孕者和偷情者即属此类。在这种情况下,当事双方颇有点儿婚姻之外的什么味道,或者说根本为了索取本能的感觉和满足。
这又颇类似于赏花人的心态,只希望花红叶绿,鲜艳长久,不希望它因为结果而早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是社会中坚的养成所,是社会遗传的保守处,也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男人最重要
家里没有男人,就好比白天没有太阳。
——土耳其谚语
老高乱弹
土耳其的这句谚语强调的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决非重男轻女的表现。
男女因为性别的差异而导致了体能的差异,体能的差异则注定所从事工作的不同。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大概就是男女体能的差异。一个家庭,特别是继承了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村家庭把生男孩儿看成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希望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仅是继承家业,传递香火的唯一途径,而且男孩儿——未来的家庭主人,可以以宽厚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
在人们的心目中,男人素来都是强者,都是硬汉;而女子的娇小身躯是难以胜任真正艰难的。尽管女子可以用招赘的方式来完成香火传递的任务,但在人们的意识中,这是下下策,也很忌讳这一点。
中国传统中另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打江山,干事业是男人的事,女人嘛,只要操持好家务,侍奉好公婆,能和婆家上下打成一片,将丈夫伺候的舒坦,能带好儿女,做一个人们理想的贤妻良母,就算功德圆满,阿弥陀佛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男人好比太阳,女人好比月亮。或者说,男人是一根立柱,女人只是一根横梁,柱和梁一起撑起了家庭的大厦。
以往,没有男人的家庭,好比一个健壮的但没有大腿的人一样,是残缺不全的,是一种莫大的缺憾。
寡妇的日子难熬,大概就是因此而来。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女人也可以成为家庭中的太阳,但毕竟是太凤毛麟角,而且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不过,斗转星移,“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越来越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了。不说她们在社会生活中呼风唤雨、八面玲珑的招数,单就大多数家庭而言,倘若主妇脸上晴转多云,恐怕做丈夫的就该等着“淋雨”了。
夸妻有方
莫夸妻的脸蛋,应夸妻的能干。
——俄罗斯谚语
老高乱弹
看到这句俄罗斯谚语,想起了一个外国作家说过的一句俏皮话:“老婆和情人是不一样的,老婆讲求实用,讲求能干;而情人只要漂亮风骚就行。”
老婆能干,用传统的衡量标准便是看她能否“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传统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老婆便是好老婆,起码是个合格的老婆。
如果仅能上得厅堂,而下不了厨房,或者下得了厨房,却上不得厅堂,再或者既上不了厅堂,又下不了厨房。在别人眼里,这样的老婆绝对是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