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30621100000043

第43章 芬兰女总统塔尔娅·哈洛宁:从单身母亲到一国之君(4)

或许真的受不了压力的原因,又或许她认为那个男人的关系应该水到渠成,毕竟已经积累了15年的感情。哈洛宁保守了几十年的记录,来得漫长,却结束的迅速。这充分表现了她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好消息终于传来。也相当突然。就在一天下午,芬兰总统塔里娅·哈洛宁突然与她长期的搭档潘蒂·阿拉亚尔维在总统官邸举行了结婚仗式,婚礼往往是在教堂举行的,但这位有个性的女总统因为不信奉宗教,所以婚礼上没有神父的祝福,也没有热闹场面,相当简单。时年56岁的新娘身披色婚纱,55岁的新郎穿着黑色礼服,两人手挽着手,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双双流露出幸福的微笑。证婚人是哈洛宁总统的女儿安娜和阿拉亚尔维的儿子埃斯科,参加婚礼的只有新郎新娘的近亲好友大约30人。在她看来,既然她与阿拉亚尔维相爱这么久,碍于总统的身份举行一下婚礼,只不过是走走形式,给世人一个交代而已。总统的结婚“盛典”就这样在事先前毫无征兆、新闻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简举办。以致苦于夏季没有新闻可写的芬长新闻界也只能事后发一条简讯了事,拣不到多少“花絮”,做不出更多的文章也只能事后发一条简讯了事,当第二天芬兰人一觉醒来时,才听说他们的女总统做了新嫁娘了。

婚后的哈洛宁仍然保持她原来的姓名,芬兰总统依然是哈洛宁总统、而不是阿拉亚尔维总统,这符合哈洛宁的性格,也少了更多的麻烦。而阿拉亚维从此也可以以丈夫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出席各种活动-----可谓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即使在结婚时,她仍旧挣扎着争辩一句。“我将为我一生奉行的价值观而奋斗。”女强人形象语语惊四座。

哈洛宁作为芬兰的首位女总统,不仅仅在处理个人婚姻问题上与众不同,其工作风格也颇有特点。虽然她从政多年,谙熟国内国际事务,但上任伊始还是表现得非常谨慎,在重大问题的决断上尽量避免采取冒失的举动,同时进行国际访问和国内调查,力求稳妥推进。

哈格宁认为,作为新世纪的总统,她的部分职责是帮助芬兰人在全球化这个令人困惑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避免芬兰社会对全球化进程产生太多的怀疑。哈洛宁关注的主题是加强北欧的社会福利建设,尤其是加强民主和社会公正。她说:“并不是有人都能接受北欧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我认为它是正确的。”此外,哈洛宁对人权和少数民族问题的关注也正慢慢显露出来。环境问题一也是她关心的问题之一。她说:“我将为我一生奉行的价值观而奋斗。”

哈洛宁说,芬兰将继续保持不结盟的状态,不加入北约,至少现在是这样。“我没有说永远不加入,但至少现在不。”但她支持欧盟接受三个波罗地海国家。她说:“如果波罗地海国家都加入北约,瑞典和芬兰将重新考虑加入北约的问题。”

作为第一位女性总统,她非常注意为芬兰的女性做出榜样。她说:“我接到的来信中不仅有成年女性,也有小女孩。我希望的所作所为能对她们有所激励。”

我行我素

在国际舞台上,芬兰女性被认为是幸运的,她们拥有令许多人骄傲的第一人骄傲的“第一:1906年,芬兰成为欧洲第一个给予女性选举权的国家;1990年,出现西方第一个女国防部长;1994年“诞生”首位女议长。芬兰于1978年颁布了《男女平等法》。在芬兰宪法和法律中规定在地方议会和政府机构中女性所占比例必须达到40%。在20D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芬兰的性别赋权尺度排在世界各国的第五位。

对此,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致力于女性研究的副教授海伦娜·赫而芙总结道:“在某种程度上,芬兰女性确实可以说是最有权力的女人之一。”芬兰政府为保证男女平等,在经济和就业上作了许多努力,很早就强调释放女性劳动力,鼓励妇女从事经济活动。

即便这样,一些专家认为“女性还是第二性”的情况在芬兰依然存在。赫而芙教授就提出,“传统上认为特定职业适合男性,特定职业适合女性的观念在芬兰依然深植人心。男性被设定为适合做律师、医生等等:而女性则被认为适合做教师、护士等等。在工作领域,男性占有决策权地位。在工作中,率先被提职的往往是男性。在薪酬方面,女性拿大学学历的人超过了一半,但所获得的薪酬却是男性的80%。”前芬兰女议长瑞塔·沃苏凯宁也提到;在就业方面。杜会往往对女性要求更高,更苛刻,女企业家到银行贷款往往需要出示更多的信誉证明;女性想要成为政治家,她在争取选票时,困难程度会更大。为此,芬兰的女权主义者们还在为捍卫和争取自己平等权力而斗争着,而哈洛宁就是其中的一个激进代表。

小时候,哈洛宁就从自己母亲的身上清楚地意识到“女性是坚强的,是有责任感,是可以做各种事情的”。走上职业政治生涯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为争取女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努力。国会工作时,年轻的哈洛宁就为保护自己的女性权力而首创了一项国会记录。当时还没结婚的她,竟然带着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来到了全国政治的核心—庄重的国家议会大厅。这一举动让那些沉静严肃的男议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和她相处。虽然今天的芬兰议会里有百分之四十的女性,但是在那时女性议员还是少数。未婚有子的女议员更是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带着婴儿去国会上班了。回忆起这段经历,哈洛宁说道:“我的孩子当时还很小,我仍需要给她哺乳,所以我必须带着她。为了喂孩子,哈洛宁不得不在上班的时间经常去女休息室。“这些在当时都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但是只要有了先例,并再通过其他女性议员的争取,现在的国会已经认同一个带着孩子的女议员是可以从上班过程中抽出时间来照看孩子的。”哈洛宁说。

哈洛宁这段单身母亲的经历,也促发地开始起草和提写一些有关儿童照料方面,特别是对单亲儿童进行社会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针对这些条文,有记者问道:“单身母亲的经历是否让你成为了一个更好的立法者?”对此,哈格宁在思考后回答道,“我并不认为这段经历让我更好或是更糟了。当我年轻的时候,我遇到了孩子的父亲,当时我期待我们可以一起生活、成为好父亲和好母亲。这是一个正常的梦想,但梦想在现实中破灭了。实际上,生活中现实总会和梦想发生冲突,社会必须由相应的职责体系去可能帮助那些梦想破灭的人,让他们好好地生活下去。”

哈洛宁的当选,掀起了芬兰女性从政之风。2003年4月,女总理内莉·耶滕迈基宣誓就职。当时芬兰18名新内阁成员中,一半成员是女性,这在芬兰是史无前例的。

作为平民出身的国家元首,哈洛宁十分注重贴近普通百姓,并富有同情心。哈洛宁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赫尔辛基的卡利奥地区,那里曾是普通工薪阶层的聚居区。

哈洛宁被人评价为大方、幽默、苛刻、严谨。在一向严肃的外交部,哈洛宁幽默诙谐、丰富多彩的语言至今被那里的工作人员津津乐道。

哈洛宁总统不喜欢故作姿态,这种性格自然在总统府得以体现。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哈洛宁简直被四周僵直站立的人们吓了一跳,“难道我们不能轻松些吗?”

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哈洛宁十分关注入权、民主以及社会民事事务,社会公正平等问题成为贯穿其政治生涯的重要主题,她同时还在促进国际团结的运动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她担任总统的6年中,芬兰更为注重平等和社会公正。

她在总统选举中的胜利更多地应当归功于急于结束男性对芬兰总统这一政府最高职位垄断地位的芬兰妇女们——作为一名有着一个21岁女儿的单身母亲,哈洛宁给人以顽强、自信的形象,赢得了大多数芬兰妇女的支持。

《赫尔辛基新闻》报在哈洛宁当选后也评论说:“哈洛宁夫人的胜利对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来说极具象征意义。”1906年,芬兰成为第一个妇女拥有选举权和被选资格的国家。芬兰现在还是妇女参政议政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1999年3月选出的芬兰议会200名议员中有74位女性,占37%。18名内阁成员中有8位妇女。议会7大政党中有两个由妇女领导,议长本人也是一名女性。

在那场角逐最高权力的竞选运动中,两个总统候选人在国家政策主张上的差异其实并不太大。为了凸现两者区别,彰显自身优势,埃斯科·阿霍的竞选班子主张打“生活方式”牌。因为在竞选总统期间,哈洛宁的私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全国选氏议论利争执的焦点。

对于哈洛宁的种种"乖张"仍有人持异议,但是只要换个角度,看到的却是一名积极能干的律师,一个保护人权积极分子,一位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连续五届的国会议员。芬兰的社会事务和卫生部长,芬兰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司法部长、第一位女外交部长。回顾她这一系列辉煌的政治职业生涯,哈洛宁今天的成功就让人无可厚非。当然、芬兰追求男女平等的良好大环境,也给哈洛宁注入强劲的促进力、但是独立、自信、积极肯干、诚实、随和这一系列体现其自身魅力和能力的关键词,才是成就哈洛宁“芬兰第一女元首”的很本原因芬兰的记者们形容:“哈洛宁带给我们的骄傲,就好比诺基业手机带给我们的骄做。因为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而这些‘特别’的东西都是由我们芬兰人自己亲手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