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皮卷
30596900000013

第13章 实现既定目标的智慧(2)

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满怀信心,站上那个令她一看便心跳一百的磅秤,当她发现指针仍然顽固地指着70公斤,她的信心很快地软塌下来了。

她生气了!失望透顶的她于是就放弃减肥了。她认定自己再也没有指望恢复未婚前的苗条了。自第8天开始,绝望的她恢复了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吃大喝,中午午睡,晚上早睡,运动衣裤则束之高阁。

智慧钥匙:

做任何事,惟有有恒才会有效。

在心中确定一个理想或目标,必欲实现而后已;不论怎样费力、费时,也仍然不会放弃追求、停止努力——这是使我们的生命成为有价值与得到胜利的原则!

13.目标的重要性

三个人,分别步行到十公里以外的村子。

第一个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刚走了两、三公里这个人就叫苦,走到一半就几乎是愤怒了。

第二个人知道村庄的名字,但一路上没有里程碑,他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他很想知道自己走了多远,还有多远的路。这让他一路都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

第三个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而且沿途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每走完一公里,他都觉得离目的地又近了一些,因此越走越高兴,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智慧钥匙:

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14.对自己的目标充满信心

威尔逊刚创业时,只有一台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价值5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做生意赚了点钱便开始做地皮生意。

当时,在美国从事地皮生意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一般都比较穷,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很少,地皮的价格也很低。当亲朋好友听说威尔逊要做地皮生意,异口同声地反对。

而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虽然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会很快进入大发展时期。到那时买地皮的人一定会增多,地皮的价格会暴涨。

于是,威尔逊亲自观察了以后,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及贷款在市郊买下很大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由于地势低洼,不适宜耕种,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可是还是决定买下了这片荒地。他的预测是,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城市人口会日益增多,市区将会不断扩大,必然向郊区延伸。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变成黄金地段。

后来的事实正如威尔逊所料。不出三年,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大马路一直修到威尔逊买的土地的边上。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片土地周围风景宜人,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于是,这片土地价格倍增,许多商人竞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后来,威尔逊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假日旅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从此以后,威尔逊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馆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智慧钥匙:

目光远大、目标明确的人往往非常自信,而自信与人生的成败息息相关。

15.成功的最佳目标

贝乐纳是法国着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院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搞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回答中,贝乐纳以最佳答案获得奖金。

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智慧钥匙:

最佳的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16.去南海

古时候,有一个和尚,决定要到南海去.但他身无分文况且路途遥远。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困扰,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到南海去。

于是,他便沿途化缘,一步一步往南海的方向迈进。路过一个村庄,他碰到一个有钱的人。有钱人问他:“你化缘干什么?”

和尚回答:“我要去南海!”

有钱人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说:“凭你也想到南海?我想到南海的念头已经有好几年了,但还一直没有准备充分。像你这样贫穷的人,在没到南海前就被累死或饿死了。还是趁早找个寺庙安稳度日吧!”

和尚不为所动:“我一定要赶到南海。”

几年以后,当和尚从南海返回,路过那个村庄时,那个有钱人还在准备他的南海之行。

智慧钥匙: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之中,有许多人一直都在计划、梦想、等待、准备之中,蹉跎了无数岁月,仍然没有行动,缺乏动力的人永远只是一个可怜的空想家;他一直都在准备、计划之中,但他明天、明年也许永远不会比今天、今年准备得更充分、更好。他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缺乏坐言起行的精神,最后又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17.目标中没有“随便”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年轻时候,想在电讯行业找一份工作。她的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将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随后问道:“你想在这里干哪份工作呢?”

“随便。”她答道。

“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的工作,”将军非常严肃地说道:“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智慧钥匙:

没有奋斗的方向,人就活得混混沌沌;准确地把握好自己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8.只要愿意就能做到

龙卷风横扫了多伦多北面的一个叫巴里的城市。这场灾难造成许多人死亡,数百万美元的财产被毁。

当天晚上,泰姆卜莱顿正好经过这条公路。他是泰利米迪亚通信技术公司的副总裁,这家公司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拥有许多电台。他认为必须利用电台为这些遭受苦难的人提供帮助。

随后,泰姆卜莱顿把泰利米迪亚的所有行政人员都召进他的办公室。在一张活动挂图的顶部,他写了三个“3”。他对那些行政人员说:“从现在开始,你们愿意在三天之内用三个小时,为巴里人们筹集三百万美元吗?”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泰姆卜莱顿,你疯了?我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好久才有一个人说。

泰姆卜莱顿说:“等一下。我没有问你们是否能够做到,或者是否应该,而是问你们是否愿意。”

他们都说:“我们当然愿意。”

听了这个回答,他就在那个“3”下面画了一个大大的T。他在T的一边写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然后又在T的另一边写下:“我们如何去做到?”

“我要在‘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一边画上一个‘X’。我们不用浪费时间去思虑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那没有任何价值。我们要在T的这一边把我们‘如何去做到’这件事的每一种方法都写下来。除非我们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否则就不离开这个房间。”

房间里又沉寂下来。

有人说:“我们可以在加拿大全境用无线电播放一个专题节目。”

泰姆卜莱顿说:“这是一个好主意。”然后就把它写下来。他还没有写完,就有人说:“我们不可能在加拿大全境播放一个专题节目,因为我们的电台频率还没有覆盖整个加拿大。”他说得非常对,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障碍。他们只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拥有电台。

泰姆卜莱顿回答道:“那是‘我们如何去做到’的一个主意。我们先暂时把它放在这里。”不过,因为各个电台之间通常并不能够协调一致,甚至互相攻击,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突然,有一个人说:“我们可以让加拿大广播公司最有名气的人物柯克和罗宾逊主持这个专题节目。”这真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建议。

三天后,他们就成功联络了多家电台,并策划了一个多家电台联合广播行动。在全加拿大,共有五十家电台同意参与这个专题节目的联合广播,而且,果然是柯克和罗宾逊主持了这个节目。他们在三个工作日内的三个小时里成功地筹集到了三百万美元!

智慧钥匙:

一旦确立了目标,如果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怎样去做到”而不是“为什么做不到”上面,情形会完全不同。

19.爱因斯坦的成就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

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它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着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次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

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攻读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国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颇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从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智慧钥匙:

为了达成总目标,不妨先设定“次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因理想太过崇高而易于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了“次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逐步完成“次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主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20.成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一头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凯旋归来。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骆驼平静地说道。

“唉!”马说,“我以为它能说出些惊人的话来,谁知三言两语就完了。”马失望的走开了。

“一点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驴也走了。

智慧钥匙:

骆驼没有豪言壮语,但它朴实的话语中却包含了最深刻的道理: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能到达目的地。

21.画虎的背后

一个偶然的机会,萧雷认识了一位擅长画虎的画家。

画家热情地请他到家里做客,推开房门,一只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半晌,萧雷才转过神来,分辨出眼前的只不过是用墨彩绘的国画。可它实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您画虎炉火纯青,为什么不开拓画路,画画猫狗,画画山水草木呢?”萧雷感叹半天之后,虔诚地向画家请教,企望他发表一番高论。谁知画家摇了摇头,沉吟片刻,从床底下拉出一只大木箱,“看看这里的画,你就明白了。”画家说。

原来箱里全是山水、花鸟、百兽的画稿,可是,萧雷拿起来仔细揣摩后,不由得闭紧了善于恭维的嘴。这时听到画家说道:“你现在看到了我薄弱的一面,知道我为什么画虎了吗?”

智慧钥匙:

探索,让人无悔;失败,令人思索;然后就是专心致志。

22.下一个

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他超凡的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

智慧钥匙: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挑战,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的无穷无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