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30595200000024

第24章 诚实守信——让孩子明白失信就是失败(2)

看来,不管在何种境地,我们都要讲究诚信,说话算话,不要因为眼前困难就为自己找不履行诺言的借口。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却往往做不到这点。在学校里,老师一号召什么事,孩子就特别积极:老师,这个我来做,这个我能干,大包大揽。最后回去一琢磨,做不了。有的孩子就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并且希望大家都不要再提这件事。

在家里,家长说写完作业,晚上我们去超市,孩子显得特别积极。心里恍惚,心急如焚,结果到晚上没有写完作业,不过孩子还是要去超市。再比如,孩子说好和朋友去玩的,结果家人说带孩子去游乐场,然后孩子就和朋友毁约了……这种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发生这样的事,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对孩子讲:不要轻易许诺,不要大包大揽,一旦答应别人的事,就要牢牢记住,努力去做。当你发现自己做不到,就赶快承认、道歉。这是对孩子进行的非常重要的引导,也就是要孩子学会讲诚信。

一个外国的妈妈带着一个8岁的女儿,应邀到中国的一户人家来做客。中国女主人很会做饭,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好不好吃。”

那个8岁的外国女孩一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就说她不吃。后来女主人做好了西餐,把冰激凌端上来的时候,这个外国女孩的眼睛都亮起来了,哇,这么好看啊,一看就知道好吃。她说:“妈妈,我要吃冰激凌。”

中国的妈妈是按份做的冰激凌,因为听到小女孩说不吃,所以没有做小女孩那一份。于是,中国的妈妈说:“这样吧,你吃我这份。”没想到外国女孩的妈妈说:“NO,我的女儿说过了她今天不吃冰激凌,因此,她今天不能吃冰激凌。”

她女儿急了,赶忙说:“我今天特别想吃冰激凌,我今天一定要吃冰激凌!”妈妈还是不同意。小女孩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但她妈妈就是不让吃。

中国妈妈说:“给她吃吧,孩子嘛,说话不算话的,给她吃。”外国的妈妈坚决不让她吃,一点余地都没有。

大家想想看,你要是遇上这样的事,你是像中国妈妈那样做,还是像外国妈妈那样做呢?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她经历了这么一次,今后就不会乱说话了。他会认识到,说话要算话,说了是要负责任的。

实际上,我们大人也会遇上这样的事情,有时跟人约好了,但确实很忙,或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现了而不能赴约。没关系,但一定要及时解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不要毁约。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答应过的事情,家长就要监督他做到,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家长就要坚持让他做到。如果因为孩子反抗而迁就他,那么就等于输掉了对一诺千金的培养,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不欺骗孩子,否则他也可能学会欺骗

曾参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就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了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能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伤害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现在,有的孩子不太信任自己的父亲母亲,而有时候特别信任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同学或朋友。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家长们都很明白,就是你欺骗了自己的孩子一次,你的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学着你的样子,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你。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失去了威信,不再被孩子信任,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不仅教坏了孩子,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自己也很苦恼。因为,人在不被别人信任时,心里是十分痛苦和伤感的。

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说话算数,切不可为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欺骗孩子,对孩子撒谎。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就不重视对孩子许下的诺言。

在孩子眼里,守信用是最重要的。孩子有时会抱怨说大人说话不算数,只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做到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不仅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诺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信用意识。斯特纳夫人曾说:“绝对不应该欺骗孩子,被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不相信父母了。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孩子也会欺骗他人的。”

坐车的人很多,妈妈和文文好容易得到一个座位。“妈妈,这儿有个钱包。”文文大声对妈妈说。

“别吵,这是妈妈的钱包,刚掉出来的。”妈妈小声敷衍着。

这时,有人大声问:“有没有人捡到一个钱包啊?里面有我的身份证。”

孩子刚要张嘴,妈妈捂住了孩子的嘴巴。

事后文文满脸疑惑。

后来,文文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古董花瓶,这个花瓶是爸爸花高价钱买回来的,非常珍贵。爸爸看到了,非常生气。“不是我打碎的,是小猫碰下来的。”文文小声地对爸爸说。

“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了!”说着,爸爸一巴掌打在文文的屁股上。

文文哭了起来,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的诚实忽略了,甚至因为某些个人私利而责怪孩子的诚实,教孩子撒谎。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做人的原则产生疑惑,最终养成撒谎的坏习惯,甚至造成心灵扭曲。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对父母有所隐瞒,但是他们往往在孩子面前撒谎,甚至“教唆”孩子去欺骗别人、隐瞒真相。如此一来,孩子很有可能学会撒谎。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欺骗孩子。

要信任孩子,不要总是怀疑他

陈女士对儿子爱撒谎的行为很困扰:“他今年15岁了。小小的年纪,整天撒谎。我跟他讲过道理,也打过,骂过他,各种方法都试过,对他全都无效。当面保证得不知有多好,可管不了两天,他又是我行我素,假话连篇。前两天刚写了保证书,说绝不再去打游戏机了,可昨天又撬了我的抽屉,偷了50元钱,在游戏厅里玩了一整天。不是我去找他,他还不会回家。对他我已经完全失望了。他爸爸五年前去世了。五年多来一直是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孩子变成这个样子,我的心里每天都像刀割一样难受。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他。”

陈女士很想教育好孩子,对孩子的撒谎行为甚是苦恼。可是孩子撒谎完全是孩子的错吗?看陈女士的儿子是怎么说的:

“如果妈妈能够多给我一点理解和信任的话,我绝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妈妈说她信任我,可我做什么事她都不放心,还经常偷偷跟踪我。我刚上初中,本来打算好好学习,让老师和同学都信任我。可她却告诉老师说我爱撒谎,要老师不要轻信我的话,把我看紧一点,结果搞得老师和班上同学谁也不相信我的话。这就是妈妈对我的理解和信任?”

还有这样一件事:5岁的女儿在一些大孩子的撺掇下,拿走了爷爷的50块钱,买来玩具和零食与小朋友们分享。事实查明后,妈妈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

周末晚上,妈妈给女儿洗澡时,爷爷说孩子又拿走了他的15元钱。孩子说不是她拿的。妈妈想到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竟然一错再错。妈妈又打孩子,让她说出实话。结果孩子泣不成声,终于在家长的“淫威”下屈服了。第二天清晨,爷爷打电话说那15块钱是自己买了钢管了,钱不是孩子拿的。

家长们的这些行为,往往导致孩子们用撒谎来对抗,而父母们却认为自己的怀疑是有根据的,这些,就更加滋长了孩子的不诚信。

“家长意识”有时候是一种“长官意志”,给孩子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孩子有孩子的思维与支配能力,我们应该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合理地支配属于自己的一切。应该信任孩子,相信他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追求他人的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注意对孩子的信任,他认为,信任可以培养孩子的诚信。

有一次,马卡连柯派一个曾经是小偷的学生去几十里外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这位学生由于曾经是小偷,在同学的眼中被视为另类,几乎没人与他来往。

接到马卡连柯的任务后,这位学生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问马卡连柯:“校长,如果我取了钱不回来了,你会怎么办呀?”

马卡连柯平静地回答:“这怎么可能?我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快去吧!”

当这位学生把钱交给马卡连柯的时候,他要求马卡连柯再数一遍。谁知,马卡连柯却说:“你数过了就行。”于是,随手把钱扔进了抽屉。

事后,这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的:“当我带着钱在路上时,一路上我在想,要是有人来袭击我,哪怕有十个人,或者更多,我都会像狗一样扑上去,用牙咬他们,打他们,除非他们把我杀死!”

马卡连柯就是运用信任的方法培养了这位学生的诚信行为。因为,只有信任才能换来诚信。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别人信任我们,我们也因此尊敬自己,这时人自然会更加纯洁和高尚了。

对孩子来讲,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关爱、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心里话乐于向父母倾吐。反之,若父母对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够信任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相应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