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说自己起初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有多么不好,却百般强调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优点,借此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这些心理被称为“甜柠檬作用”。“甜柠檬作用”的特点是,不太注重原先预定的目标与结果,夸大现得利益的好处,减少或否定它的不足之处,以减轻实现不了预定目标时的失望程度。
和欲望拔河
当你对事物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时,那么说明你已渐趋成熟;当你对欲望没有过于热烈的期待与追求,甘于平淡踏实的生活步调时,那就表示你的眼界日趋宽阔,思想更臻于圆融;同时,你也将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与感动。《清贫思想》的作者中野孝次曾在书中这样评价良宽和尚:“良宽不仅生活静僻,为人似乎也沉默寡言……他身上仿佛有某种东西从内部溢出,心灵自由不被控制,身心皆丰裕。”他还说:“知足,虽贫亦可称为富;有财而欲多,则称为贫。”沉默乃是来自内心的专注,因为专注,才可以发自内心地审视自己。
清贫的人是不自卑的。在发表了著作之后,诺贝尔奖得主史宾诺莎广受学界注目。许多大学都热情地邀请他去开讲座,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钟爱他过去的生活,虽然他一生只是以磨镜片为生。
成熟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往往是丰富的。因为成熟是他所追求的个性,所以他总是适度地控制“外求”的欲望,而踽踽独行于自己心灵的道路。
一位好莱坞明星在接受访问时曾这样说:“多年来我之所以愿意居住在农村,是因为童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留恋平静、简朴的农村生活。现在,虽然我们家在乡下很有声望,但是大家依旧待我们如平常人。这说明,世俗的价值观念并没影响家乡人太多,他们依旧怀着纯朴的感情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很显然这位明星和他的家乡人就不像一般人,有那么多的“外求”欲望。
一位在火灾中受伤的朋友,住院治疗了好几个月。在他走出医院时,不禁感叹地说:“别人或许觉得街道中的空气污浊不堪,而我今天能走出来呼吸街道上自由的空气,感觉真的很好!”后来,他开始竭尽全力地帮助那些无力谋生的伤残朋友,将帮助他人的使命担负在自己身上。成熟的心,不仅使他摆脱了厄运,而且也成为治疗自己创伤的良药。
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我从来不敢说我拥有天地,我只是暂住而已。”人活着,有时必须像树上的石榴,甘于不甚美丽的外观,等待着成熟的时机,等待着迸开果皮露出那璀璨如宝石般的果粒!
相信你一定能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无论会经历多少的挫折和失败!
不做无谓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一些棘手的事情称为“头痛问题”。这是因为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很容易引起忧虑、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人们总是眉头紧锁,头颈部的肌肉也被拉紧,呈现收缩状态,甚至引起痉挛。由于肌肉对疼痛极其敏感,于是便引起头痛。如果情绪一直低落,头颈肌肉经常处于高度收缩状态,时间久了,头痛就会反复发作。医学上把这种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称为情绪性头痛或紧张性头痛。
一位推销员问:“实行业务承包之后,需要做的事情日益增多,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行情变化太快,要完成承包任务只有到处跑,到处说好话,到处找机会,有时甚至忘记吃饭、睡觉,一个星期下来,觉得紧张不安,精疲力竭,头痛得要命,几乎就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呢?”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紧张、不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时间短、任务重,引起心理紧张;第二是心理的易感性,将紧张程度夸大;第三是生理基础不实,例如营养不足等。这位推销员所说的时常忘记吃饭睡觉,既是紧张的结果,又是它的原因。也就是说,不吃饭让他难以完成紧张的工作任务,并且将不甚紧张的事情也体验为紧张。从这个角度看,吃好饭对于消除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营养供应充足,体力充沛,同时也让人觉得精力十足,充满自信,知道自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从而减少紧张。所以,不论工作多忙,都应该按规定时间吃饭。实在不想吃,也应该逼迫自己去吃,或者买些喜欢吃的东西,让自己有充足的体能和充沛的精力,这样可能就不会头疼了。
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因紧张而引发的头痛现象,约占所有头痛患者的90%左右。对于这种由情绪失调而导致的头痛,中医学把它归入内伤头痛的范围,因为它与伤风感冒,以及其他传染疾病所引发的头痛截然不同。情绪性头痛说发就发,说停就停,像风一样地反复无常,变化很快,因此称为头风痛。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七情不调是引起头风痛的重要原因,例如曹操的头风痛就是由过度不安的情绪引起的。《三国演义》描写道:曹操自从埋葬关公以后,每夜合眼便看见关公,使他惊恐不安。为了求得安宁,曹操决定重新建造新的宫殿,谁知当他用佩剑去砍一株长了近百年的老梨树时,怪事发生了——他一剑劈下去,鲜血四溅。曹操大惊,当晚睡卧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会儿瞌睡,忽然看见那个“梨树神”穿着破旧的衣服,举起宝剑向他砍来,曹操吓得大叫一声,惊醒之后,马上感到“头脑疼痛难忍”,从此以后头痛便经常发作,令曹操十分痛苦。后来曹操又遇到几次惊骇,病势更重,终于死亡。这个故事虽然带有夸张的色彩,但却说明了一个医学道理:强烈紧张的情绪容易引起剧烈的头痛。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紧张情绪呢?我们还是通过下面两个案例分析,对症下药吧。
一位科研人员十分痛苦地说:“为了尽早完成科研项目,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甚至一整天都不吃饭、不睡觉,全身肌肉也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紧张得无法形容,经常无法控制地颤抖,就像一张绷紧了弦的弓。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才能消除或缓解紧张情绪呢?”
要消除这种情况,方法之一是保持身体和肌肉的放松。要知道人的情绪与身体是密切相关的,情绪紧张往往会引发其他生理上的反应,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更容易引起肌肉和其他生理器官的紧张,因此放松肌肉和身体,可以有效地缓冲情绪紧张。当你感到劳累,身体变得僵硬,拳头不自然地紧握起来时,应该静下心来坐在沙发上养养神,或者做一做放松操,也可以泡会儿热水澡,这样你会感到全身放松、肌肉舒展,情绪也会随之舒畅起来。
有的人在面试时总感到紧张,手脚僵硬,不知该放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样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四肢和手脚都是缓和紧张的身体部位,如果让它们僵滞不动,就失去了这种功能,要缓和紧张,就要让它们适量地活动。你可能曾注意到,有的老师常常不知不觉地拿根粉笔往讲桌上敲;有的年轻人在谈话时,常常用手拨弄自己的发梢;有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甚至会一个劲地往墙角踢球,这些动作,都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在应聘面试过程中,就可以在手里拿个小东西,比如证件、笔记本等,时不时摆弄几下,这比僵化不动的效果好得多。
不必害怕一个人的世界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寂寞感就是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比较严重的孤独感会衍生挫折、寂寞和烦躁等感觉,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厌世轻生。在孤独的心态下,人既不能很好地感受别人的情感,也不能给予别人情感,更谈不上主动多和别人进行情感交流。心理上感到空虚,于是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孤僻与烦躁、敏感、易怒等交织在一起,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目的在于引起别人注意的抗拒行为。
一般来讲,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容易产生孤独感,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总是对外界事物和身边人群表现得淡漠寡趣,难于合群;考虑问题比较趋向于抽象、紊乱;行动上整日忙得焦头烂额,显得紧张而又急迫;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十分强烈的抗拒感;喜欢把自己锁在心里一个狭小封闭的角落里,因而十分孤寂。
一个人若长期被孤独的阴影笼罩,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心理会提前老化。即使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一段时间内被剥夺了必要的社会交往,也会出现心理异常现象。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与他的同事在20世纪50年代曾做了一个感觉剥夺的实验。他们找来十几位自愿尝试的学生,让他们各自单独居住在隔离室中,与外界隔绝,甚至包括光线、声音。尽管居住条件良好,并给予极好的食品,但是,被实验者没过多长时间就感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逐渐产生幻觉,于是一个个再也忍受不了孤独感的折磨,都急着想从那个与世隔绝的房间中逃脱出来。
长期的孤独感还会造成情绪烦躁,改变人们非精神性神经化学作用,也就是说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使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那么,有什么避免孤独感的灵丹妙药吗?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画地为牢”的小圈子,多进行交往,变封锁式性格为开放式性格,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战胜自卑。
有孤独感的人,通常都有一种潜在的自卑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支持,却由于种种原因害怕遭到拒绝,又因为感到自己与别人不同,所以害怕与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跟蚕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重重包围,你必须要先咬破用自卑心理织出的茧。
2.敞开心扉。
如果你向别人开放,别人也就会向你开放,就会邀请你进入他神秘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东西。一个心胸豁达的人,是感觉不到孤独的。此外还要认识到能跟我们做朋友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同类,那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能够成为我们的朋友,使我们远离寂寞。
3.积极进取。
孤独往往使人丧失进取的锐气,减少人生乐趣,而这些又强化了孤独感,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确立了一个目标,情况就不同了。创造生活,让自己在生活的搏斗中,在工作的趣味中,在事业的成功中取得安慰吧!孤独是一种现代病,生存的巨大压力使得人害怕自己不合群,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得不到同情与安慰,害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总之,孤独是一种内心的恐慌。一个明了自己生活目标与意义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会被寂寞侵扰的。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孤军作战,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事物在他心中支持着他,他追求的目标使他坚不可摧。
4.与人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