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红色同心
30590800000010

第10章 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在陕甘宁革命史上的地位

王克林 李宗道

红军西怔在宁夏解放了豫旺县(今同心县),建立了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它在发动回汉人民起来革命,建立回族自治政权,支援红军西征和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北上及山城堡战斗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陕甘宁革命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

一、豫旺县是西征红军的大本营

豫旺县(清代建县时称平远县;民国时先后更名为镇戎县、豫旺县;红军西征后,县政府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改名同心县)地处宁夏东南部,县政府所在地下马关北连韦州,南接豫旺城,三大古镇襟带相连、互为呼应,南北是灵(州)固(原)之咽喉,东西是环(县)庆(阳)之要塞,地理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地,红军西征时把大本营就选择在这里。早在1936年2月,党中央在瓦窑堡的一次会议上,就决定开辟豫旺县、盐池县,以扩大革命根据地,并任命王敬民为豫旺县县委书记、惠庆琪为盐池县县委书记。1936年5月,彭总(即彭德怀)指挥红军分两路向甘宁推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在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的率领下,经三边进入宁夏。6月中旬,七十八师攻打盐池,七十三师、七十五师经大水坑直插豫旺县城下马关及其附近辖地,攻占了王家团庄、同心城。6月27日攻占豫旺县城下马关。左路军红一军团在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的率领下连克曲子、环县等地,也于6月中旬进占豫旺堡(城),彭总也随之率总部进驻豫旺堡。自此,豫旺县除韦州城外全境解放,这里便成了红军西征的大本营、继续西征的大后方。彭总在这里指挥了整个西征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红军在豫旺地区休整长达3个月,部队的分布是:西征总部和红一军团总指挥部驻豫旺堡;红二师驻豫旺堡一带;一师驻豫旺堡南90里之梨花嘴及七营川清水河东岸一线;红十五军团总指挥部驻下马关,部队分布在下马关、红城水、同心城、王家团庄及海原高崖等地。部队在休整期间一方面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军事素质、增强战斗力,同时在驻地开办文化室、学习园地、生活专栏,活跃部队生活。另一方面遵照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严守三大禁条、四项注意,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号召回汉人民团结起来反蒋抗日,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分其财产救济穷人。彭总在豫旺堡常常走家串户,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战士每到一处,都热情帮助群众打水、扫地、收割粮食,军民关系十分融洽。红军休整期间,国际友人斯诺、马海德来豫旺堡地区考察采访,彭总率红一军团将领举行仪式,热烈迎接了斯诺一行。彭总在豫旺堡还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一次是在豫旺南城池召开欢迎斯诺与马海德的大会,这次大会军民众多,场面隆重,彭总和斯诺都作了重要讲话,部队骑兵进行了战术表演,红军抗日剧团的战士表演了抗日和宣传民族政策的节目;一次是在豫旺城南门外城墙下的南台子,部队、群众和斯诺、马海德都参加了这次大会,彭总讲了革命发展的形势、军民关系、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准备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到来等重大事情。两次大会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革命斗志,斯诺拍了照片并拍摄了纪录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红军在豫旺休整的日子里,当地回汉青年数百人参军参战,敌占区青年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奔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红军初到豫旺时不足百人的回民独立营,发展成为300多人的回民独立师。如今离休在山东、南京、福建的军队干部张志光、张元和、冯忠福以及离休在同心县的老红军马占仁、韩金龙、李贵山都是当年在豫旺地区参加红军的放牛娃。

西征红军在休整期间,筹集了大量资财,为接援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作了充分的准备,胜利实现了三军大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将中国革命推向了全国抗日的新阶段。

二、豫旺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红十五军团攻占豫旺县城下马关后,地方工作团干部立即成立了豫旺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邓国忠、副书记陈玉山。他们着手筹建县委、县政府及基层政权。当时全县建立起来的有6个区。即城区(下马关),区委书记吴尚义;东南区(下马关东滩),区委书记高振;甜水堡区,区委书记曹鹏程;毛井区,区委书记胡邦瑞;罗山坡区,区委书记陈玉山;豫旺堡区,区委书记黄居恩(黄恩铭)。其中豫旺堡区设立两个政府,一个汉民政府,主席为李会保(当地农民);一个回民政府,主席为马和福(当地回民),各区下都设立了乡政府。区、乡政权建立后,7月下旬,省委(当时在河连湾)派宣传部部长李一氓、副主席朱开铨来豫旺县城负责筹备成立了豫旺县委和豫旺县苏维埃政府机构。县委书记刘昌汉,所属部门领导分别为:组织部部长赵征璧、宣传部部长惠安民、团委书记邓国忠、少共书记张世荣(本地青年)、妇联主任白玲云;豫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李会保、副主席陆月喜,所属部门领导分别是军事部部长朱子休、财政部部长魏聚财、粮食部部长苏明升、保卫部部长董海峰。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打击地方土匪、反动势力的破坏活动,还组建了大小12支地方武装队伍,其中较大的有:县保卫队,40多人,大都是随军地方干部;罗山游击队180多人,罗锦秀任大队长,县政府干部陈玉山兼任政委;豫旺城抗日江湖游击队60多人,张彦彪任队长。县委还成立了白区工作团,杨一木任主任、赵征璧任副主任。工作团先后深入金积、吴忠等地做瓦解敌军的工作,带领罗山、豫旺城等地的游击队200多人至中宁附近的耍艺山,逼近吴忠,围剿土匪,打击了马鸿逵等部的骚扰。豫旺县委政府机构、地方武装及基层政权的建立,打击了宁夏封建军阀的残暴统治,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回汉人民,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使陕甘苏区发展成了陕甘宁苏区,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西安事变后,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边区,其下辖26县,其中陕西18县、甘肃6县、宁夏2县(盐池、豫旺)。1938年,国民党第一次发动反共高潮,边区的镇原、宁县、正宁、旬邑、淳化、豫旺6县被侵占。豫旺县虽然大都失守,但毛井区(国民党时为豫旺县第十四乡)却保留了下来(今属环县),这对于为之战斗过的先辈们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豫旺县不但在政治、军事、地理范围上连通了陕甘宁根据地,而且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热爱红军、积极投入革命的思想觉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红军在休整期间最急需的是粮饷,老百姓只要自己有就舍得拿出来捐献给红军。豫旺城一位曾任国民党县长的回族老绅士李虎臣看到红军的言行大得人心,不但捐献了粮食、银元,还帮助红军做了不少工作,反响很大,影响很好。豫旺城回族老大娘苏马氏看到住在她家的几位红军战士身体瘦弱,便做了面条端去,战士们说啥也不吃,她生气地去找首长理论说:“红军战士也是娘生父母养的,儿是娘心头的一块肉,我做点面条都不吃。”战士们抑制着感激的泪水端起饭碗。有的南方籍战士不习惯吃羊肉,老百姓就给他们炒土豆丝吃。红军总部供给部设在豫旺堡沟滩杨家堡子里,他们除供给红军粮饷外,还给他们制作衣物。附近群众不但把部队需要的羊毛、棉花、布料源源不断地送到供给部,还帮红军捻毛线、织毛袜、做布鞋,给红军钉纽扣,有的还想办法将白布用荞柴灰煮染成做军装的灰色布料。1936年9月18日《红色中华》报关于红军战士路过回民区的一篇报道说:“在我们走路时,凡经过一个村庄或一户人家时,所有回民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均请我们休息坐一下,并且招待很好,问我们喜欢吃馍还是面条,只要你说什么,他们很快就会弄来请你吃,不要一个钱,回民那种热情对待红军的情形真难以形容了!”这篇报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群众拥护和爱戴红军的情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由于宁夏战役未能实现,接着诱敌深入,部署了山城堡战役,红军后卫部队于11月14日最后撤离豫旺地区,当时豫旺地区群众家家烟囱冒着青烟,炒米粉做干粮,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忙着支援山城堡战斗。豫旺城隍庙里住着100多名伤病员,各乡村来的大批担架队和运输队,一夜之间就把全部伤病员和所有粮食辎重一齐运走,送到洪德城(省政府驻地)。在返回的途中他们看到步履艰难和倒在路旁呻吟的女红军(红二、四方面军战士),就又赶着毛驴护送她们。萌城战斗中,群众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在枪林弹雨中送粮食、抬伤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原国家麻风病研究中心主任、当年驻豫旺堡红军战士戴正启曾感慨地说:“我很想念豫旺人民,豫旺地区的父老乡亲待我们如子弟,我们尊他们如父母兄弟,没有豫旺人民就没有我们,豫旺人民对红军的厚爱是发自肺腑的,豫旺是红军的家。”萧克到同心时曾题词“红军到宁夏好像回到了家”。这些革命老前辈的话表达了他们的深刻感受和难以忘却的思念与情怀,都充分说明豫旺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豫旺县为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豫旺县委、县政府机构建立起来后,在红军地方工作团和回民独立师的配合下,在回民区也相继建立了基层政权,这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首先在群众基础较好的豫旺堡地区分设了回民区政府,由当地回族农民马和福任主席,并且组建了以马和福等为骨干的回民游击队。接着在同心城、王家团庄等纯回民区也建立了区乡回民基层政府,任命同心城区主席为马子民、副主席为周祖武,王家团庄区主席为王益保。群众中“回民联合会”、“回民解放会”、“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也纷纷成立起来。群众有了自己的政府和革命组织,不仅积极筹集粮款、支援红军,有的还冒着生命危险打探敌情,同时对为非作歹的不法分子进行了惩治。为了培养回族干部,豫旺县委在下马关成立了回民教导团、讲习所,举办干部培训班,有些人还被选送到省政府所在地河连湾去学习,马和福等一批回族领导干部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红军地方工作团和县委在同心城、王家团庄、喊叫水等回民区还广泛接触宗教上层人士,与他们建立了良好关系。喊叫水乡洪岗子教主洪寿林在支援红军、发动回族群众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唐天际为表彰他爱护群众、支援红军的崇高行为,题赠了“爱民如天”的锦幛。由于回民区乡政权的普遍建立、回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普遍提高、回族干部的日益成熟,成立县级回民自治政府的条件成熟了。8月,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前来进行筹建工作,成立以李富春、程子华、王首道、唐天际、马青年等同志为成员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筹备委员会。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工作,将豫旺县苏维埃政府所属的同心城、王家团庄、窑山及海原县的李旺等纯回民区划分出来成立豫海县,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并起草了有关文件、决议,刻制中阿文并用的政府大印。10月初,向党中央及全国发出《召开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代表大会通电》。10月20日~22日代表大会在同心清真大寺隆重召开,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诞生了,主席为马和福,政府机关驻地设在王家团庄。10月28日《红色中华》报报道了这一重大消息。至此,豫旺县境内同时并存着两个革命政权,即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四、豫旺县党政干部随军支援山城堡战斗

1936年10月下旬,一方面军(西征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和西吉将台堡等地胜利会师后,11月初齐集同心城、豫旺堡地区,略作休整。胡宗南等部尾追上来,红军诱敌深入,部署了山城堡(环县以北山地)战役。11月14日红军全部撤离了豫旺堡、下马关地区进入山城堡,当时朱德总司令离开下马关时,给豫旺县委下达了“拂晓前撤离”的手令。豫旺县委、县政府干部下乡回来已是晚上10点钟了,县委书记刘昌汉宣读了朱总司令的手令并决定天亮前赶到甜水堡区,于是干部各自整理文件、行装,处理在押犯人,保卫部干部折国俊连夜上罗山通知罗山游击队政委陈玉山带领游击队立即往甜水堡行进。21日~22日山城堡战斗激烈进行,此时他们在环县的八里沟、洪德城、河连湾一带筹集粮食和饮用水,支援山城堡战斗。山城堡战斗胜利结束后,他们又奉命在定边、姬原、左原等地筹措粮食,准备跟敌人再次决战。不久,西安事变发生,胡宗南南下,马鸿逵撤走。三边特委指示,逐步向豫旺地区发展,恢复豫旺县。当时豫旺县委有党政干部40多人、县保卫队50多人、回民游击队两个班10多人,他们在陕甘宁边界地带开展工作,打击地主豪绅的反攻倒算,跟伺机反扑的地方团匪迂回战斗。12月下旬县政府机关驻扎在盐池的王家寺,邓国忠带数名干部和回民游击队一个班在狼儿沟开展工作,刘昌汉带县保卫队驻扎在王庄科开展工作。一天晚上,惠安堡和环县反动民团互相勾结,偷袭了王家寺、王庄科。因刘昌汉所带武装力量雄厚,打退敌人,而王家寺政府机关损失惨重,保卫部部长董海峰等一些主要领导干部英勇牺牲,回民游击队一个班损失殆尽,18人被俘。县主席李会保的妻子陈秀琴、粮食部部长苏明升的妻子张月英(后在环县牺牲)也被抓去,团匪将她俩严刑拷打,扬言要豫旺县政府用枪来换人,面对敌人卑劣的行径,她们予以严厉痛斥,后来洪德城省政府驻地保卫队红二团寻机将她俩救出。王家寺遭袭后同志们情绪低落,县委鼓励大家为死难的同志报仇,他们掩埋了同志们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豫旺县党政干部在陕甘宁边界地带迂回辗转,坚持斗争达4个多月,人员减少到50余人。鉴于地方反动势力雄厚、团匪猖獗、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配合,恢复豫旺县困难,1937年3月省委决定放弃豫旺县,成立定环县,将豫旺县干部编入定环县。豫旺县革命斗争就此终结。豫旺县从建立工委起历时整整10个月,在陕甘宁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