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后期,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起兵范阳,长驱南下。玄宗起用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高仙芝和封常清招募的多是不谙军阵的新兵,他们哪是如狼似虎的叛军的对手,只好退守潼关天险。但监军边令诚因托高仙芝办事被高仙芝所拒而怀恨在心,便诬奏高仙芝无故弃地及减截兵粮,老年昏庸至极的玄宗竟斩高仙芝于阵前,从而军心动摇,结果一败涂地。
明朝袁崇焕作为大明辽东道督师,宁远之战击毙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坐镇辽东数十年,胡马不敢过锦州,可以说是处于危势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崇祯帝却中了皇太极并不高明的反间计,很快下令处袁大督师"磔刑",自毁长城,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
克己复礼以为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样就达到仁的境界了。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
原文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小故事:《大学》说:"致知在格物。"后来,儒家大多以为是穷致天下物理之义,因此,要求从一般的物理上获得道德的知识。王阳明早年按照《大学》中的说法,每天夜里到院子里去格竹子的道理。到第七天,就累出病来,连连叹息说圣贤是做不得的。后来才悟出"格物"这种功夫原来只要在身心上面做。从日用伦常中、从起心动念上入手,通过"克己复礼",也就是逐渐克服私欲,逐步趋向于仁的境界。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做事一辈子总要小心、谨慎,就好像是站在悬崖的边缘一样,就好像是踩在薄薄的冰层上面一样。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小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论语》中曾子也引用了这句话:曾子有疾,召门人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一直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对待自身的修养,所以,当曾子即将去世时,才有"而今而后,吾知免夫"这种如释重负的感慨。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孔子曾评价他的这位学生:"参也鲁。""鲁"就是拙的意思,迟钝,为人老实,因为他的人品和性情,"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同时孔子还把自己唯一的孙子子思交给曾参做学生。曾参后来编撰了《大学》和《孝经》两部著作,成就非凡。曾参一生,坚守孔子思想,一丝不苟,谨小慎微。据《孔子家语》记载,曾参家里穷困潦倒,却拒绝齐国的聘请和鲁国国君的封邑,身着破衣耕作,拘泥于道德而不近人情,真可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十七》,原文为: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这个道理在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柳公权小时候自以为写得一手好字,所以经常在人前夸耀。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说:"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可是,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
次日一大早,小公权独自去了华京城。到了那里后,他看见一棵大槐树下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挥洒自如地写对联,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他看得目瞪口呆,"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生来没手,只得靠脚混口饭吃,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后来,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正是由于柳公权能见贤思齐,所以他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是:不因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急于追求富贵。出自东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这句话是对陶渊明自身的写照,而颜回更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典型。孔子曾经赞叹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这句话是说颜回的生活简单。所谓的"一箪食",就是只有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是说颜回就只是喝一点点冷水。住在陋巷中,生活是如此艰苦,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都会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自得其乐。真是"不戚戚干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典型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出自李商隐的《咏史》。意思是: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历史上有很多因为奢侈而亡国的君主,陈叔宝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南北朝时期南陈后主,也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
陈叔宝为东宫太子时就贪酒好色,只因宣帝陈琐管教极严,不敢放肆。他继位后,就无所顾忌了。他认为陈朝的统治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因此,他当政的七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纵情酒色。
正当陈后主醉生梦死、尽情享乐之时,隋文帝杨坚在统一北方之后,正南下攻陈。
当贺若弼攻京口时,边人告急,叔宝正在饮酒,不予理睬。高颖攻克陈朝宫殿,见告急文书还在床下,连封皮都没有拆。如此奢侈腐败,乐不知忧,花天酒地,暖风熏熏,醉生梦死,丢掉江山是十分自然不过的事情。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泰山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才有今天这样的高度;江河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所以有这样的深度。
这句话出自李斯的《谏逐客书》。当时,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韩国怕被秦国灭掉,于是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这时,东方各国也都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于是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求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而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不对的。从前秦穆公为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并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才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了楚、魏,扩地千里,才有了秦国的强大。正是因为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从而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由于得到了范雎,才削弱了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从而蚕食诸侯,秦成帝业。"其中,在这封信中就有"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
李斯还在信中反问:"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后来,人们多用这句话来形容道德修养要从细微处入手,逐渐地培养高尚的美德。
名句索引
1.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2.积思勉之功,旧习自除。--宋·陆九渊《语录下》
3.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
4.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从中也立身。--后唐·冯道诗《偶作》
5.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恬,此之谓全德之人。--《吕氏春秋·本生》
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7.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8.小人可以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战国·荀况《荀子·性恶》
9.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10.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1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12.不伐功斯巨,唯谦道乃光。--清·高鹗《朴满》
13.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宋·陆游《剑南诗稿》
14.崇让则人不争。--后汉·马融《忠经·广至理章》
15.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16.处世以讥讪为第一病痛。--明·吕坤《呻吟语》
17.处世忌太洁,圣人贵藏辉。--唐·李白《沐浴子》
18.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贱己。--《礼记·坊记》
19.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20.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养正遗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