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一的册封皇后仪式,在高宗的主持下进行,武则天得到了由司空李世眅奉献上的皇后玺绶。当天,更是头一次命百官和四夷酋长在肃义门朝拜新皇后,而内外贵族、高官的夫人要到宫中拜见。仪式非常隆重浩大,32岁的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她也正是从当上皇后之日起,开始走上了唐朝的政治舞台。
打击政敌武则天4岁没了父亲,幼时和寡母一同饱受同父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和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怀远的冷眼和欺凌,因此性格非常刚毅、冷酷。武则天入宫做太宗才人时的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当时太宗有一匹名马叫狮子骢,十分暴烈,就连擅长骑烈马的太宗也无法驾驭。武则天正在旁边侍奉,忽然对太宗道:"我能够使它降服。"太宗不相信地问:"你有什么办法?"她回答说:"我只须有三件东西。"太宗问:"哪三件?"她说:"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马不驯服,我起初用鞭子抽打;如果不驯服,就用铁锤锤;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这畜牲的喉咙!"太宗听后默不作声。
太宗朝,武则天在宫中生活十二年,却一直是地位卑微的侍妾才人,没有得到宠幸。太宗驾崩,她又被迫到感业寺出家。多亏她早已托身于高宗,又恰巧碰上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夺宠幸的大好时机,才能够重返宫中。这之后便展开了争夺皇后的残酷斗争。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使武则天少女时就初步形成的刚强而冷酷的性格受到更深层的锻炼。而当武则天成为皇后并开始参政,她就用上述对付烈马的铁腕残忍地对付一切阻挡她夺取大权的政治敌人。首先是完全消除废后王氏和废妃萧氏这两个隐患。
原皇后王氏和原淑妃萧氏一道被囚禁在后宫别院,高宗曾经想念她们,暗中去囚禁她们的地方。看见囚室严密封闭,仅在墙壁上凿开小洞使饭菜能送入,高宗心中十分悲伤,呼喊道:"皇后、淑妃在什么地方?"王氏哭泣回答说:"我们有罪早已沦为宫里的奴婢,哪里还得再有后、妃等尊贵的称号!"又说:"皇上假如念及以前的感情,让我等重见天日,请命名这个院子为回心院。"高宗说:"我马上就办。"武后知道后很生气,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杖打一百下,砍去手足,放到酒缸里,说:"让这两个女人连骨头都喝醉!"几天后她们死去,又被砍掉了头。当皇后王氏听到处置她们的命令时,拜了两拜说:"祝愿皇帝万岁!武则天受皇上恩宠,死自然是我的本分。"淑妃萧氏大骂道:"武则天竟然邪恶狡诈到了这样的地步!愿来生我变为猫,她变为鼠,我活生生地扼住她的咽喉。"自这以后宫里再也见不到猫。没过多久又改王氏姓蟒氏,萧氏姓枭氏。武则天多次梦见王氏和萧氏的鬼魂出现,披头散发,浑身滴血,和死的时候一样。她后来移居蓬莱宫,还是看见这样情形,所以她多数时间居住在洛阳,不愿回到长安。
武则天除掉王皇后、萧淑妃后,深刻明白,要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并且更多地参与国家大政,一定要除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强大的敌对势力。虽然褚遂良被远贬潭州,但外朝大权仍被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掌握着,他们能够随时打垮自己。在搞垮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这一问题上,高宗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他尽管十分懦弱,可是当皇帝以后也并不愿受这些老臣的挟制。他一门心思地打算甩掉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包围控制,这一点使高宗和武则天有了共识,他们同心同德地攻击政治敌人。
发展自己的党羽势力长孙无忌等拥立的太子李忠是武则天的第二个打击目标。永徽六年(655),许敬宗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面奏高宗道:"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不正,没有办法获得天下的人心。何况如今的太子,是微贱之人所生,当今知道国家已有真正的嫡长子,心里肯定惴惴不安。窃居东宫之位而自己心里疑惑,恐怕不是宗庙之福,希望皇上三思而后行。"高宗说:"太子李忠自己已经愿意让位。"许敬宗说:"他能做周朝前人自愿让位的太伯,希望尽快准他所奏。"高宗当然答应。显庆元年(656)正月初六,降皇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改立4岁李弘为皇太子。这样,武则天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武则天一边在铲除政敌,一边特别注意培植自己的党羽。为了网罗这些人替自己效命,甚至利用高宗包庇他们胡作非为。李义府凭借皇帝的宠信手握大权。洛州妇女淳于氏,容貌艳丽,关押在大理寺监狱,李义府让大理寺丞毕正义违反法令把她放出,计划纳她为妾,大理卿段宝玄对释放淳于氏心有疑问而将情况上奏。唐高宗派给事中刘仁轨等审问毕正义。李义府担心事情被发现,逼迫毕正义在狱中上吊自尽。高宗虽清楚这些情况,但还是宽容了李义府的罪行,不加以过问。
侍御史涟水人王义方准备上奏检举李义府,提前对母亲讲:"我身为御史,发现奸臣不检举就是不忠,检举就危及自身,而让亲人担忧就是不孝,两者之间自己无法抉择,怎么办?"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自杀以便保存儿子的英名。你能忠心侍奉君主,我即使死了也无怨无悔!"王义方就上奏:"李义府在京城私自杀害六品官大理寺丞毕正义,就算毕正义是自杀,也是因为害怕李义府的威势,自杀以灭口。这样,则生杀的大权不是出自皇帝,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请求再进行审察!"为宣读检举的奏章,令仪仗和别的官员退下,并令李义府退下,李义府不动,王义方三次呼喊,高宗不说话,李义府才退出,王义方就宣读弹劾的奏章。李义府有罪,然而高宗却不过问,反而说王义方诬陷大臣,把他贬为莱州司户。没过多久,又将李义府提升为中书令。
当然,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也不情愿退出政治舞台。十二月,韩瑗上奏,为褚遂良申诉冤屈说:"褚遂良替国家打算而忘记自己的家,生命财产都愿意奉献,品德高尚,意志坚定,为社稷的功臣,是陛下德才兼备的助手。没有听说他犯罪,而被排除于朝廷,朝廷内外与黎民百姓都为这种处置叹息。我听说晋武帝仁德深厚,没有把刘毅处死;汉高祖宽宏大量,不怨恨周昌的耿直。而褚遂良被降职已经一年,违抗陛下的罪责,已被对于他的处罚所抵偿。希望陛下赦免他的罪行,同情他的赤胆忠心,来顺应民意。"高宗对韩瑗说:"褚遂良的情况,朕很清楚。可是他粗暴犯上,所以才用这种办法责备他,你为什么把处罚他说得那么严重?"韩瑗回答说:"褚遂良是国家的忠臣。从前微子离去而殷国所以灭亡,张华留任而国家的法度不乱。皇上无缘无故把老臣排除朝中,这只怕不是国家之福。"高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韩瑗由于自己的话没有被重视请求辞官回家乡,高宗没有同意。
韩瑗的举动使武则天非常恼怒。以前高宗为提升武则天的地位要把她封为"宸妃"时,就因韩瑗等反对而没能实现。武则天立为皇后后,可能出于笼络韩瑗、来济的目的,专门对高宗关照,说韩瑗、来济对立宸妃一事敢于直言进谏,正是忠心为国的表现,并请皇上予以表扬。当时,韩瑗、来济也不明白这一招的真实意图,非常担心。可是两人并没有改变立场服从武则天。这时韩瑗居然还敢替褚遂良求情,让他卷土重来,重返朝廷,武后哪能忍受!于是在显庆二年(657)七月,许敬宗、李义府在武则天的授意下,上奏诬陷侍中韩瑷、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意图不轨。其借口是在该年三月褚遂良由潭州(今湖南长沙)调任为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他们故意说是韩瑗和来济刻意策划的,意图在谋反时搞里外呼应,因为桂州向来是用武之地。高宗批准他们的奏折。八月,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并且一辈子不准返回京城朝觐皇上。受韩瑗、来济案件的牵连,褚遂良又被远贬为爱州刺史,柳也由荣州刺史远贬为象州刺史。
褚遂良到达爱州,上奏自表说:"从前濮王、承乾明争暗斗的时候,我顾不上生死,一心为陛下效忠。那个时候岑文本、刘洎上奏说"承乾的罪状已经显露,已被关在别所,东宫不能有即使是一会儿空着,请先派遣濮王去东宫居住"。我又高声反对,此事皇上都是知道的。最后我又与长孙无忌等四人一同定下立陛下为皇太子的重大决策。直到太宗病得不行了,仅我和长孙无忌一道领受遗诏。陛下在守丧的时候,悲伤万分,我以国家为重安慰劝说,陛下还用手抱住我的脖子。我与长孙无忌各自处理许多的事情,让一切都非常正常,几日之间,内外安宁。我能力低微,责任重大,时常犯错误,微贱的余年,乞请陛下怜悯。"奏表上达后,唐高宗不予理会。褚遂良自武德初从薛举手下归唐,因为文章好,书法好而自傲,效忠太宗,担任了宰相这一重要职务,还成为顾命大臣,年已六十却再三遭到贬黜。他哀告无效,心情非常颓丧,于是一病不起。第二年,在爱州死去。没过多长时间,韩瑗也在忧愤中死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显庆三年(658)十一月,许敬宗荣升为中书令。
除掉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妨碍武则天获取更大权力的主要障碍。但此人是高宗的亲舅,不仅是建国的大功臣,又是佐命元勋,德高望重,根基深厚,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可是她绝不愿使这人漏网。武则天忍耐数年,一面逐步剪除长孙无忌的势力,一面密令许敬宗寻找机会构造陷害长孙无忌的陷阱。当把韩瑗、来济赶出朝廷以后,她觉得是对长孙无忌下手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恰逢洛阳人李奉节检举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拉帮结派的事情,高宗命令许敬宗跟辛茂将审问他们。许敬宗讯问紧迫,韦季方自刺求死,但是没有成功。许敬宗于是上奏诬陷韦季方想与长孙无忌陷害忠臣与皇帝近亲,使长孙无忌独揽大权,以便伺机谋反,如今这事已曝光,所以打算自尽。高宗吃惊地说:"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呢?舅舅被小人离间,产生小的猜疑隔阂是有的,怎么可能谋反?"许敬宗说:"我从头到尾推敲研究,反叛的事实显而易见,陛下还以为可疑,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高宗流泪说:"我家不幸,亲戚之间不停出现有叛变意图的人,以前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如今大舅亦如此,让朕没有脸见天下人。假如这事是真的,怎么办?"许敬宗回答说:"房遗爱只是一个幼稚小子,与一个女子同谋,会有什么作为?长孙无忌同先帝谋划夺取天下,天下人佩服他的谋略;任宰相三十年,天下人害怕他的权威;要是有一天暗地发动,陛下能够派谁去抵挡他!现在多亏宗庙神灵,苍天厌恶反叛,因审问小事,而发现大恶人,这真是天下之福。臣个人担忧长孙无忌知道韦季方自刺将死,境遇困难,会发动反抗,领头作乱,纠集同党。他必将是国家的祸害。我从前看见过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被隋炀帝视作心腹,加以重用,结为姻亲,把政事交付给他。宇文述死后,宇文化及又统领皇帝的亲兵,一天晚上在江都作乱,首先除掉不投靠自己的人,我们家也惨遭迫害,于是大臣苏威、裴矩这样的人物,在马前舞蹈庆贺还唯恐不及,天才亮隋朝已不复存在。这不是很久前发生的事情,希望陛下尽快下定决心!"高宗命令许敬宗深入审查这件事。次日,许敬宗再次上奏并提供了供词和事实,请高宗按照法律逮捕长孙无忌。高宗又流泪说:"假如舅舅真的这样,朕决不忍杀他。杀他的话,天下人将说朕什么,后人将说朕什么!"许敬宗说回答:"薄昭是汉文帝的舅父,将汉文帝从代地迎接回来即帝位,薄昭同样是大功臣,所犯的罪也只是杀人,汉文帝就令百官穿上丧服哭他使他自尽,一直到今天人们仍把汉文帝当作开明君主。如今长孙无忌忘掉两朝的深厚恩宠,妄图夺得政权,他罪大恶极同薄昭实在不能同日而语。幸好邪恶的情状暴露,叛变的人承认罪行,陛下不应该有什么疑虑,要早作决断!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平安与危险相距十分近,中间没有容下一根头发的间隔。长孙无忌是现当今善使权术、才能足以欺世的野心家,属于王莽、司马懿一流人物,皇上有丝毫耽搁,我恐怕事变即发生在身边,就后悔莫及了。"高宗认为他说得对,竟然没有召见长孙无忌就加以审问。其后,高宗下令削掉长孙无忌太尉职务和封地,贬为扬州都督,在黔州安置,一切按一品官待遇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