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年九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十一月他们拿兵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李渊的大军能南渡黄河进入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关中平定之后,她这才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李渊这个人虽然很有野心,却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二儿子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被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阳公主为了自己老爹日后能够称雄长安,也的确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香消玉殒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掉头对付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唐武德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有人说,李世民转战西北扫荡隋朝残余势力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621)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
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薨。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死后,李渊下令,破例给女儿派一支40多人的鼓乐队,大奏哀乐。按当时唐朝的礼仪,妇女丧葬不得用鼓乐。朝内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但李渊马上指出:"这不是一般的鼓乐,这是军乐。"并说:公主过去统率千军万马,有克定之勋,"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突破了古代"妇女无鼓吹"的葬礼,由军乐开道,文武大臣护送灵柩,擎旗队、举剑队和武士队夹道而行进行隆重葬礼。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日"昭"",谥平阳公主为"昭",以彰其"伟烈"。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死的时候多大,史书上没有说。不过,我们可以推测一下。李世民生于599年,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26岁之间。这样,到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
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则是在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十一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上也吻合。
平阳公主,恐怕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了。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中国第一支"娘子军",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都诞生于唐朝。有人说是唐朝的鲜卑血统决定了唐朝女性的惊人业绩。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公主女强人中又出现了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她的事迹即使今人读起来,还是会热血沸腾。
娘子关娘子关是一处古老的历史遗迹,早就名闻遐迩。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登关览胜;明代的王世贞伫立关头,也曾留下"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城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之句。诗人在这巍巍雄关之上,为什么要吟咏"夫人""巾帼"呢?这得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说起。
据山西《平定县志》记载,李唐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数万驻守此地。平阳公主武艺高强,防守谨慎,使险关固若金汤。时人便称她的军队为"娘子军",他们的防地也就称为"娘子关"了。
平阳公主驻兵于此,和娘子关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娘子关一带陡壁如削,奇峰突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有"三晋门户""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关头上的城堡,居山腰,临桃河,靠绵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平阳公主扼守此地,敌军若要跨太行,过晋阳,袭击京城长安,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自平阳公主之后,直到唐大历年间,这里仍有重兵把守,并修筑过承天军城。宋代建隆年间,又建过承天隶镇州。到了明代,龙泉关都指挥佥事吴献曾建议皇帝在这里"修隘口"。嘉靖二年,保定巡抚刘麟说:"娘子关深入山西,椎剽之徒盘踞为奸,宜设专官聚兵守之。"过了17年后,新任保定巡抚刘隅"拓修娘子关营房,设守备守之"。清代,这里还设有"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
如今的娘子关城堡有东、南二门,南门嵯峨雄伟,危楼高耸,门额写着"京畿藩屏"四个大字。东门书"直隶娘子关"五字。逶迤壮观的古长城,基本完好,当年与城堡相连,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今日屹立山顶,为古城堡增添了许多威武之势。现在这座城堡,已不是当年平阳公主驻守时的模样,它是明朝重修的。
娘子关一带,与平阳公主有关的历史遗迹有许多许多。南门上有一座"宿将楼",桃河对岸有一个"点将台",绵山之巅有一处"避暑亭"。相传这些建筑都是平阳公主所建。还有一个长年流水不断的水潭,清澈见底,人称"平阳公主洗脸盆",据说她当年常在这里冲洗满身的战尘和梳妆美丽的发冠。
走下城堡,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当年娘子军饮马、洗尘的"圪嘟泉"和"水帘洞"等名泉灵水了。"水帘洞"方圆丈余,冒水如开锅,咕嘟翻滚,沸沸扬扬,水如碧玉,冲力极大,据说有人往泉眼中扔几十斤重的石头,转眼就会被泉水翻上来。这一股泉水流出后,便从北边一处峭壁上飞泻而下,形成大瀑布。那飞溅的浪花,弥漫的水雾,震耳欲聋的轰鸣和瑰丽的彩虹,为古老的要塞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认为大瀑布比名闻遐迩的太原晋祠难老泉还要稀奇,说:"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崛!"他被大瀑布所吸引,流连不舍,产生了"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之感。明代王世贞有诗赞:"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郭沫若于1965年游娘子关时有诗《过娘子关》道:"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茫茫大野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坡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待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