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三个方面,主要是思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不是强制不让他上,而是让他自己觉得不要去上,是通过提高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质,让他自己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认真、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在学生网络成瘾之前,就能够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他的心理素质,提前预防。
④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学校一定要加强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加大对青少年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力度。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让青少年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对于减少他们网上犯罪和网络不道德行为有很大帮助,从而也可以降低他们的网络痴迷程度。此外还要组织青少年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正确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正确使用网络,用其学习知识、开眼界,克服负面影响。
3.2.6.3家庭对策
①改变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单一评价体系这与社会和学校的单一评价体系是相依相存的,社会评价体系的改变与家庭评价体系的改变是互相促进的,新时代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有责任帮助孩子从最初的家庭教育中建立起多维评价体系,成绩并不是唯一,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各个方面的优点,适时给予鼓励,真正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关心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家庭关系紧张的占较大比重。教育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工作,不仅在经济上支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在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
③因势利导,多与孩子沟通一些家长认为,我生了你养了你,你就必须按我的想法去生活,其实这就是孩子最厌恶的一点。我们要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不居高临下地训人,在家里要平等地对话,出自真心地与孩子交流。现代信息社会,孩子们特别是青少年,接收了外界的包括网上的各种信息,并对相当一部分内容似懂非懂,这就更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提高自己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因势利导,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成为独立于父母的社会人。
3.2.6.4青少年自我对策
①明确人生目标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包括了对孩子的设计。很少考虑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也只懂得照着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模糊,一旦学习生活偏离了预设的轨道,便无所适从,心理无法承受。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往往都没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目标,只能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寻找平衡感、成就感、幸福感。
制订最合适的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制订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订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②提高心理素质克服网络成瘾,就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要加强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克服网络成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很难戒除。相当数量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结果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一方面,学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经常鼓励孩子,另一方面,青少年要进行自我磨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自己安慰自己,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③理性认识网络理性认识网络,也就是要求青少年能够科学地使用网络,正确地利用网络信息。电脑、网络是我们信息时代自然而然出现的高科技产品。科学家发明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青少年利用网络最科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性的学习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要将电脑、网络当做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件玩具。
④丰富课余生活要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如进行体育锻炼、爱好特长的培养。也可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如社区活动、帮助残疾人活动等。使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对于网络交友,家长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既不要彻底“封杀”,更不可“放任自流”。应当鼓励孩子结交一批有共同爱好和志向的朋友,在互相交往中共同进步。当然,现在利用网络进行不法活动的人也不在少数,家长和孩子都应有防范意识。
⑤接受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络成瘾后或疑似成瘾,视情况接受必要的心理咨询,使其摆脱。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树立治愈的信心;同时,心理医生会根据成瘾者的痴迷程度,用准确、生动、专业的语言引导其认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与危害,实施心理矫治。不要把青少年网络成瘾看成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而应看成是一个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之后出现的暂时障碍,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引导、关心和帮助,要帮助他们超过这个障碍,只要他们能跨过这个坎,就能很好地面对将来的人生。
尽管对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是根据以往对冲动控制障碍类问题的治疗经验,临床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行为疗法,主要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认为成瘾行为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既然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加以习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加以消退。对网络成瘾使用的行为疗法主要包括:
a.强化干预:具体做法为一旦发现成瘾者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而一旦发现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b.厌恶疗法:常用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内隐致敏法等。
Young在对网络成瘾现象的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干预技术:a.在相反的时间上网;b.借用外力制止;c.制定目标,即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上网计划而不是一下子停止上网;d.戒绝,Young指出若能证实某种网络应用是导致成瘾的主要原因而且节制失败,则应停止一切与该项目有关的行为,但允许其使用网络的其他功能;e.提醒卡,在卡片中列出五个由于网络成瘾所导致的主要问题,以及由于减少或戒绝使用网络而带来的五个好处,并将卡片随身携带;f.个人清单,让成瘾者列出由于上网而被减少和忽略的其他日常活动,并给这些活动排序;g.参加支持小组,支持小组可以增强成瘾者与处于相同处境的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减少其对在线群体的依赖;h.家庭治疗,强大的家庭支持可以促使成瘾者恢复。
近年来随着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发现团体咨询是治疗网络成瘾的一种有效方法。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与传统的一对一个体咨询相比,团体咨询具有以下有利于治疗网络成瘾的特点。首先,团体为成瘾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其次,成瘾者在团体中可以获得归属感;第三,团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另外,在团体中通过助人与自助也可增强成瘾者的自信心,帮助其注意到自身的优势和力量。团体咨询的小组成员人数以六至八名为宜,由一位或两位咨询师主持,通常每周会面一次,每次的会面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在小组内,通过自省、谈论等方式帮助成瘾者找出造成网络成瘾的具体原因、了解其上网行为;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成瘾者体会到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乐趣与重要性,并练习社会交往的技巧;同时教给成瘾者一些有效的控制上网行为的方法,帮助其逐渐摆脱对网络的成瘾状态。目前在国内已有研究者将团体咨询应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研究发现经过约三个月的团体干预,成瘾者在生活无序感、心理防御机制和人际关系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而这三方面与网络成瘾都有显著关系,成瘾者对网络的依赖也有大幅度下降。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抗焦虑类、抗抑郁类精神药物可以缓解成瘾者的不良情绪,为心理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目前,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已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4性心理
4.1性变态所谓性变态即指性心理障碍,包括性身份障碍(主要有异性癖等)、性偏好障碍(主要有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等)和性指向障碍(主要指的是同性恋)。不管哪种类型的性变态,其共同特征是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或者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景产生了强烈的性兴奋作用,以及其他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性欲和性心理异常。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长期以来性变态一直受到社会的鄙视和唾弃,人们普遍认为性变态是道德败坏、淫乱、流氓活动等等;性心理障碍患者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获取或寻求社会支持与医疗帮助的机会均很少。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心理活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性变态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不少社会心理工作者与临床医师已经开始对这一人群予以高度关注,且逐步向社会揭示这类人群中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并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性变态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若发生在正常人的身上,将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宁;这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它也关系到性疾病的控制,是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和普及系统、完整、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消除性神秘感和提高广大民众对形形色色的性变态的认识刻不容缓。
4.1.1摩擦癖摩擦癖是指男性在拥挤的场合趁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某一部位(通常为阴茎)摩擦或触摸异性的身体,并可伴有射精或手淫,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摩擦行为通常发生在人多较为拥挤的公共场合,如公共汽车、商店、拥挤的人行道等;此类患者仅见于男性,大多数在十五至三十岁起病,他们往往隔着衣物以外生殖器挨擦、挤压异性的身体(通常为大腿或者臀部),同时幻想与被害人有亲密的关系,可以达到性高潮并射精,从而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此外,摩擦癖的成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患者的性功能低下、只有在高度紧张的特殊环境中方能补足性满足有关。
【案例】来访者:某男,三十二岁,曾为某高校研究生,未婚。
自述:十五岁左右曾经常偷看女性洗澡、大小便,因此也多次受到过家人、邻居的责骂,甚至是殴打。虽然每次我都当面道歉认错,但过后,仍然控制不住自己。高考进入某高校后,又故技重演,读大三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女生宿舍里有人在换内衣,便悄悄地挨了过去,透过狭小的门缝偷看,可能太专注了,我竟然没有听到宿舍楼道内传来的喧闹声,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我的这种举动,并当即找系主任和校领导及时反映,由于我平时表现尚好和学习优秀,校方对该情况核实后,决定通过全校大会对我进行教育和批评,并责令我写检查,我也非常后悔,痛恨自己这种可耻的行为,苦苦哀求并诚恳表示今后一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但事隔不久,我仍然难以自拔,而且陷得越来越深。从此在周末,我经常利用闹市、公共汽车等拥挤场所混入人群,用外生殖器对不相识的女性臀部进行顶撞和摩擦,从而获得性快感。二十七岁时我因猥亵幼女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学校也开除了我的学籍。刑满释放后我还是不能克制自己,服刑期间我曾接受过检查,并没有精神病症状,我也知道自己的丑行,知道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学校,我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能改过自新,几次想自杀,结束自己罪恶的生命。
【案例分析】该患者情绪悲观、焦虑,而且急躁,不知道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认为是自己的品格恶劣才导致这样可耻的行径;并且对治疗缺乏信心。这是一种性心理的变态,与医生积极配合是有望治好的,但首先患者要有治愈的决心和信念。该患者的变态性行径具有幼稚性的特征,他长大成熟之后,强烈的性欲因为没有条件用成年人的方式宣泄,所以便不自觉地用幼年式的方式来宣泄成年的性要求;这是行不通的,违背了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成年人的性欲必须用成年人的方式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