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30539400000012

第12章 心理诊断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4)

①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近年来,国外公司在选人时出现一种新观念。他们认为,性格比能力重要。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所以,在招聘新人时,将性格的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才对其能力进行测试检查。

②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在选择职业或岗位时,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还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喜欢活跃在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理论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职业不吻合,那么这个人工作起来就始终是被动的,不会有好业绩,更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③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在职业选择时,还要特别注意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因为不少人往往将兴趣误认为是特长,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你将进入误区,事业难以成功。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还要注意发现你的特长,并将你的特长与职业相匹配。

2.1对职场的理解

2.1.1求职中应避免的几种错误心理

①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扔下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②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里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结果大都碰得头破血流。

③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我的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④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作,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⑤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⑥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而是随便找个买家将自己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⑦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的名声,毁了自己的前程。

2.1.2在职场竞争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竞争可以克服惰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然而,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失败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有的人心理素质本来就存在不稳定因素,就会引起他们消沉、精神变态,甚至出现犯罪或自杀。

那么,在充满竞争的现代职场中,如何才能扬长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应该对竞争有一个正确认识。谁都知道,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但是,关键是正确对待失败,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其次,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每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

再者,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在制订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自我”的最终实现。

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如果从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那么这种失败或许更有价值,谁能说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始呢?

2.1.3在职场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在一个办公室,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融洽,心情就舒畅,这不但利于做好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以下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小技巧:

①有时故意显露笨拙的一面,使对方产生短暂的优越感。比如说,时下的演员都以年轻貌美、头脑聪明、歌艺佳、演技生动为优点,试图在观众心中塑造一种优于他人的形象。我们都知道,一个人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只会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反感。根据这个原理,某些人为获得知名度,有时故意表露自己的笨拙。在公司的同事、上司面前,故意表现出单纯的一面,以其憨直的形象,激发他人的优越感,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有的部属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工作上处处表现得干劲十足、能力超强,殊不知自己在无形中已惹来嫉妒和猜忌:“你行,你一人就能干好,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②说些自己的私事,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开门未必一定要见山,一见面就谈工作的事,铁定会让人反感。不妨暂时抛开主题,先谈及共同的话题,或自己的繁杂琐事,以求达到心灵的共鸣。如肯尼迪在争夺总统席位的竞选演说中,曾经轻描淡写地说:“紧接着,我还要告诉各位一句话,我和我的妻子虽然赢得了选举,但我们希望能再生个孩子。”在公司与同事谈及私事,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切感。但是,私事并不包括隐私。如果你向别人泄露自己的隐私,别人可能会以此为笑柄攻击你。如果随意谈论他人的隐私,他人也会对你表示不满,并乘机报复。

③倾听是你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个时时带着耳朵的人远比一个只长着嘴巴的人讨人喜欢。与人沟通时,如果只顾自己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对方是否有兴趣听。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也极易让人产生反感。做一个好听众,不仅要自己说,更要尊重别人说,效果比你说得天花乱坠好得多。倾听并不只是单纯地听,而应真诚地去听,并且不时地表达自己的认同或赞扬。倾听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最好别做其他的事情,应适时地以表情、手势如点头表示认可,以免给人敷衍的印象。特别是当对方有怨气、不满需要发泄时,倾听可以缓解他人的敌对情绪。很多人气愤地诉说,并不一定需要得到什么合理的解释或补偿,而是需要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这时候,倾听远比提供建议有用得多。如果真有解释的必要,也要避免正面冲突,而应在对方的怒气缓和后再进行。

人与人之间总维持着一定的距离,以建立藩篱保护自己又同时避免伤害对方。虽说“距离产生美感”,但距离太远,就会产生隔阂。以上方法可帮助你缩小与同事之间的距离,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2心理诊断在职场问题中的运用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会越来越多,压力会越来越大,相应给人们身心带来的不愉快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也会越来越多。在各种职场问题中,心理诊断就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同压力问题的诊断一样,重要的途径还是来自于医患之间的面谈。心理工作者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并由此作出诊断。此外还可以辅助各种测验,如你适合什么职业的测验、你的职业价值观如何的测验、你的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验、你的个性测验等。有了这些资料的辅助,加上心理工作者的经验,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了。

【案例1】来访者是一位相当高雅、三十多岁的女性,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淡淡的彩妆,大方得体的衣着,全身散发着一股知性美。与咨询师相互问候之后,她优雅地坐着,双目中的忧虑慢慢地流露出来。

来访者:我刚生完小孩不到五个月。

咨询师:是吗?身材恢复得很快,都看不出来。来访者(微微笑):谢谢,我在一个法国外贸公司做外贸出口,是中国区的代理之一。

我在生小孩之前没有这么强的感受。其实我可以带薪休息五个月,现在不到五个月,我就回去上班了。当我回去上班时,发现许多事情都改变了。

咨询师:什么事情改变了?来访者: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我手下的人,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从接手工作到货物达到对方公司的全部过程。他们每个人都很忙,都不需要再问我什么事情。以前不是这样的,每个关键的环节我都得决策。我感到无所事事,很闲、很空虚,我甚至很害怕。

咨询师:害怕什么?怎么害怕?来访者:是的。我害怕。我的这种忧虑很深。你也知道,外企很讲效率的,如果万一被人力资源部的人知道我是个闲人,我怕我会被炒鱿鱼。而且我以前都是下属和同事眼中的强者、能人,现在我仿佛在别人眼中是个需要照顾的人,只是个生了孩子的母亲。

咨询师:还有别的害怕和担心吗?来访者:是的。我现在上班就是给我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发我女儿的照片。我女儿很可爱,她很小,我每天要在上班的时间内喂她两次奶,我在这个时间里就开车回家了。我很害怕我的下属会更加不来请示我工作了。我也怕我的同事们会看轻我的能力,认为我从此就是一个奶孩子的人了,不会再有什么突破和创造。可是我很爱我的宝宝,你不知道她有多可爱。她出生之前,我没有什么感觉;出生之后,就完全不同了。

咨询师:你现在处于工作与子女的冲突之中?来访者:是的,我感到很有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将我压得透不过气来,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我有时觉得自己既没有完全当好一个妈妈,又没有完全当好一个公司的负责人。我是不是很失败?我该怎么办?我要不要干脆辞职在家带我的宝宝?还是将宝宝全托,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找回以前的我?

【案例分析】来访者正处于产后不久的调整期,有些产后抑郁的症状。来访者在生孩子之前是一位成功的外企高层人员,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是很干练、智慧的。生了小孩之后,孩子的哺乳时间与工作时间有冲突,来访者担心自己的形象会有所改变,同时孩子也很分散和牵扯她的精力。在回到工作岗位不久,发现由于在她产假期间形成的工作模式已经把她置于各种工作之外,需要她参加的部分少,相当于把她架空。而来访者对这种状态有种恐惧和害怕。来访者处于子女与工作冲突之中,压力十分大。这类问题在许多白领女性的职场生涯中出现。

【案例2】来访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胖乎乎的,皮肤白净,衣着大方洁净,头发整理得很好,一看便知是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生活苦难的人。来访者(双眉紧锁):我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咨询师:是什么问题?

来访者:我家是内陆的一个小城市,现在我在沿海的一个大城市工作,我觉得很不适应。咨询师: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能具体谈谈吗?

来访者:我家那边很干燥,工作这边太潮湿。我很恋家,有时我在单身宿舍的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很想念我的父母。我觉得我离他们太远太远,差不多一年才回去一次,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太少。

咨询师: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和你类似的经历。思念亲人的感受不好受。你还有其他方面的不适应吗?

来访者:我今年硕士毕业,以前没有工作过。我什么都不懂,工作中人际关系太复杂。人与人之间交流需要很小心,讲话需要很注意。我是个新手,弄了许多笑话,我感到很尴尬。特别是吃饭喝酒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我以前在家过年,我奶奶都只让我喝果汁的,现在要喝许多酒,我的酒量又不行。我也不懂一些酒文化,不知道哪个酒该喝,哪个酒不该喝,也不知道哪个酒该敬,哪个酒不该敬。我苦恼极了。我好像是同事中最幼稚的,其他人总爱拿我开涮取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咨询师:刚工作时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你可以参照一些你认为不错的同事,看他们如何做,你就如何做。当然,这些酒文化或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自己平时需要多留心,多学习。

来访者: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还有,我今年也快二十六岁了,我倒没觉得有什么,只是我爸妈总打电话问我谈恋爱的事情。

咨询师:二十六岁了,你以前谈过恋爱吗?来访者:没有谈过。我一直都是单身,要我现在和另外一个人相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咨询师:家长很着急吗?来访者:是,父母很着急,他们怕我一个人在这边太孤单了。我觉得谈也可以,可是我见过几个,一个也没成。我这个人不属于让女孩子一见钟情的那种,了解我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我家在外地,又比较远,什么社会关系也没有,家里可能对我们都帮不上什么忙。我现在又没有房子,在这里男的没有房子是很难找到一个条件不错的女孩子的。条件差的女孩又达不到我家里的要求,所以现在比较难办。我现在总想,不结婚一个人过也挺好。我这个人太传统,我觉得我未来的妻子一定要孝顺贤惠,一定要对我家里的人好,不能三天两头地闹。而且缘分这种事,不好说。

【案例分析】来访者的问题集中在适应新环境上。作为一位刚刚从相对较单纯的校园中走出来的毕业生来说,职场的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应对职场上遇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一段适应时间。来访者还存在异地就业问题,现在这种类型的问题随着流动人口增多也越来越突出。老人、小孩都留在老家,自己出来闯世界,乡情乡愁都很困扰情绪。来访者还面临着恋爱婚姻问题,客观上来说来访者的年龄并不算大,尤其是作为一位男性来说,他还是不必要太着急。但是现在许多大城市的未婚大龄青年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中,这种情况很普遍。大龄青年未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父母的催促之下,他们也是很有压力的。

【案例3】

来访者是一位双眼迷离,着装大胆挑逗的二十多岁青年女性,皮肤光洁,彩妆很浓,头发很新潮,染色烫卷。与咨询师问好之后,坐下,习惯性从手包里拿出香烟准备抽,征求了一下咨询师的意见。

来访者:可以吗?咨询师:咨询室里不允许吸烟,如果你实在需要吸烟,请你先在外面吸完之后再进来,好吗?

来访者:那就不抽了。咨询师: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来访者: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对不对。

咨询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不对”,说说看,什么事情?来访者:我是拉订单的,接触的客户很多。我为了多拿订单,什么都愿意干,你明白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