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21

第21章 静脉输液输血技术第(3)

【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备齐物品,推至床旁。

2.核对患者,解释目的,询问需要,取舒适体位。

3.选择部位,按静脉输液法输入生理盐水。

4.由两名医护人员依据病历和输血配合报告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房床号、血型等,再次检查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两人共同在输血配合报告单上签名。

5.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挂在输液架上,戴无菌手套。打开或旋下隔膜管防护帽,从液体中拔出引血针,垂直刺入隔膜管。

6.调整滴速,全血为l~2mL/min(10~20gtt/min),成分血按输注要求控制速度。

7.再次查对、填写输血卡,脱去手套。

8.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滴入速度、穿刺部位保护、故障和不适表现。

9.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11.严密监护输血过程,按需调整输血速度,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倾听主诉,观察穿刺部位,处理故障和不良反应,填写输血卡。

12.输血后更换生理盐水,将管道内血液全部冲净后,拔针,按压片刻。

13.清理用物,输血器和被血液污染的物品直接放入规定的收集袋中,以备焚烧。

14.洗手。

15.填写输血查对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的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输入血液成分与质量、输注开始与输完的时间、患者反应,最后由查对人签全名,以备查询。

16.将输血配合报告单贴在病历上。

17.输血袋送回血库。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准则。

2.采集血标本时,严禁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

3.引血针刺入血袋时,必须和隔膜管垂直,避免刺破血袋。一旦血袋破损禁止输用。

4.取回的血液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入。全血在室温下放置不超过30分钟,4小时内输完。

5.若当班未输完,应在交班报告上注明输血开始时间、滴注速度、剩余血量、患者反应,并进行床头交接。

6.输血后继续评估患者,防止迟发性反应发生。

7.强化职业防护意识,注重自我保护。在操作过程中集中精力,严守规程,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和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如皮肤不慎被刺破,被血液污染时,应立即用碘酒消毒伤口,并用力向外挤压伤口使其出血。

四、输血反应与防治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1)致热原多由血液、贮血器或输血器被污染。

(2)操作时违反无菌原则,造成输血各环节不同程度的细菌污染。

(3)免疫反应经多次输血后,在受血者血液中产生了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即可引起发热。

2.症状一般在输血开始的15分钟~2小时出现。表现为发冷、发热、寒战,体温突然升高至38℃~41℃。发热持续时间不等,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

3.护理

(1)预防

1)输血前详细评估患者的输血史,预测潜在的危险,做好防范。

2)认真检查血制品质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进行密闭式输血。

(2)症状护理

1)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若症状继续发展,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将输血器、剩余血一同送往血库进行检验。必要时采集患者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3)有畏寒、发冷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体温超过39℃时,按高热患者护理。

4)遵医嘱给予解热、镇静和抗过敏药物。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1)输入血液中含有对患者致敏的物质。如献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或药物。

(2)献血者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输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发生过敏反应。

(3)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结合而发生过敏反应。

2.症状

(1)轻度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以眼睑、口唇水肿为甚)和关节痛。

(2)严重反应可发生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发绀、大小便失禁等,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3.护理

(1)预防

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献血者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禁酒。

2)对有过敏史的受血者输血前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并在输血中和输血后严密监护。

(2)症状护理

1)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静脉注射。配合医生按过敏性休克抢救。

(三)溶血反应

1.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符,如ABO血型相同而Rh血型不同,还有的是稀有血型不合。

(2)输入已溶血的血液血制品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遭破坏而溶血。

(3)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制品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输血前血制品加温不当或震荡过剧、血液染菌等,这样的血输入患者体内就会引起包括溶血反应在内的严重反应。

2.症状典型的症状是在输血10~20mL后出现,以后随着输入血量的增加而加重。开始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引起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痛。继而,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最后,大量溶解的血红蛋白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另外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阻塞肾小管,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3.护理

(1)预防

1)严禁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

2)严格查对制度,取血和输血时,必须由两人核对无误,共同签名后方可出库和输入。

3)血制品中不得加入除生理盐水以外的任何药物,避免剧烈震荡和不当加温。

4)密切监护输血过程。

(2)症状护理

1)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氧气吸入。

2)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3)采集患者血标本和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颜色,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5)保护肾脏,碱化尿液,如双侧肾区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

6)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四)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多发生在老年、小儿及心肺功能不健全的患者。症状和护理同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保存血中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V、Ⅶ的存活率低。血小板在全血中保存12小时后丧失大部分活性;凝血因子Ⅷ、V保留1~3天后活性丧失50%。因此,短时间内大量输入,可出现静脉穿刺点出血、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严重者出现血尿。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必要时遵医嘱输注血小板。

3.枸橼酸盐蓄积中毒

(1)原因大量输血而致输入过多的枸橼酸盐,超过机体的代谢速度和代偿能力,引发蓄积中毒。枸橼酸盐还可与钙结合导致血钙下降,尤其在肝肾功能不良、机体代谢障碍、低温、休克情况下。

(2)症状手足抽搐、血压下降、脉压小、心律不齐、出血倾向,严重者心跳停止而死亡。

(3)护理输血前详细评估危险因素,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大量快速输血者,可遵医嘱按输血1000mL补钙1g计算,通过另一侧静脉注射钙剂。

(五)输血相关疾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乙型、丙型、丁型、庚型)、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梅毒、弓形体病。

(六)其他反应

肺微血管栓塞、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血小板无效输注等。

附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方式。可以节省血源,避免同种免疫和输血相关疾病。自身输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贮存式自身输血把自身的血液预先贮存(血液“银行”),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应用。临床上应用且广泛的是择期手术的患者,即在术前一定时间采集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待手术期间输用。

(2)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适度稀释血液,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手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在手术后期或手术结束时回输。

(3)回收式自身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采用合格的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

(4)其他血液成分自身输注和移植除红细胞以外的其他成分也能被采集、贮存,用于回输。其中包括自身血小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纤维蛋白原、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