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30461400000023

第23章 内科疾病(13)

主要见于冠心病,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引起,部分患者原因不明或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症状]

病窦SSS起病大多缓慢而隐袭。

早期轻症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只有心悸、胸闷、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等通常症状。主要为供血不足。

重症患者上述症状更明显,常有黑朦、晕厥或典型的阿一斯综合征发作。有的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低于每分钟60次;有时听到长间歇,有时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交替出现。

[检查诊断]

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房结冲动形成,传导不正常、以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

持续窦缓与当时的生理状态不相称,生理刺激心率不增加。

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及快慢综合征表现。

房颤、房扑或室上速时心室率缓慢。

次极量运动、注射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后心率仍<90次/分。

窦房结恢复时间(A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延长。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主要的依据,必要时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阿托品试验、食管调搏试验。

[西医药治疗]

通常治疗:针对原发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进行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普鲁本辛: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

阿托品:每次0.3~0.6毫克,每日3次。

麻黄素: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

同羟异丙基肾上腺素:每次10毫克,每日3次。

氨茶碱:250毫克加入5%葡萄糖300毫升内静滴,每日1次。

[电起搏治疗]

重症患者安置人工起搏器。同时使用乙胺碘呋酮、心律平等药。

[中医药治疗]

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手足怕冷,或突然昏倒,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且舌淡苍白,脉微沉迟时为阳虚型。适宜用益气回阳,养心复脉之法治疗。

可用参茸卫生丸、金匮肾气丸、屏风安心胶囊等。

症见心悸怔忡,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且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时为阴虚型。适宜用养心益肾、滋阴安神之法治疗。

可用生脉饮、安神补心丹、天王补心丹等。

症见头晕气短,面色萎黄,唇淡无华,心悸自汗,且舌质淡,脉细弱时为气血两虚型。适宜用气血双补,宁心安神之法治疗。

可用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

症见头晕心悸,胸肋胀满,抑郁寡欢,神情默默,且苔白,脉弦时为气郁型。适宜用疏肝理气,解郁安神之法治疗。

可用逍遥丸、加味逍遥散、解郁和肝丸等。

症见心悸胸闷,眩晕痰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且苔腻,脉弦滑时为痰阻型。适宜用健脾益气,祛痰宽胸的方法治疗。

可用冠心苏合丸、六君子丸、半夏天麻丸等。

症见胸闷心悸,或胸中剌痛,唇紫甲青,且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涩或结代时为血淤型。适宜用行气通络,活血化淤之法治疗。

可用血府逐淤丸等。

[单方验方治疗]

人参鹿茸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两虚型。

红参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气虚者。

补骨脂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阳气衰弱者。

龙眼肉30克,远志、丹参各15克,水煎加糖,每日1剂,分2次服。

[针灸治疗]

毫针:百会、素髎、心俞、间使、大陵、气海、关元、神门、大椎,每次取3~5穴,轻中度刺激,留针1五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耳针:交感、心、皮质下、肾、神门、肾上腺。每次取4~5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或耳穴压豆。

[饮食疗法]

阳虚型。参芪姜桂速溶饮:党参、黄芪各250克,干姜、桂皮各50克。上四味洗净,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煎3次;合并煎液,小火浓缩,至如膏状停火,拌人干燥白糖粉500克,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5~10克,以沸水冲化,服用,每日2次。

阴虚型。百合蛋黄饮:百合60克,煎取汁,鸡蛋黄2只,打匀加入,煮熟加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用。

气血两虚型。参龙远志饮:党参15克,龙眼肉30克,远志15克,水煎加糖。每日分2次服用。

气郁型。橘皮梅花饮:橘皮10克,白梅花6克,将橘皮洗净,加水煎煮20分钟,取沸汁冲浸白梅花,加糖适量,代茶饮。

痰阻型。栝楼茯苓饼:栝楼瓤250克,去子,放锅内加水适量,白糖100克,小火煨熬,拌压成馅备用;另取面粉650克,茯苓细粉200克,加水和成面团,填加馅料制成面饼,烙熟。可经常食用。

血淤型。当归丹参饮:当归15克,丹参20克,水煎取汁,加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用。

[预防与调理]

避免情志刺激,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季节变化,防止感冒,做适当的户外活动,但避免受累。

饮食以清淡为宜。如瘦肉、蔬菜、动物(猪、牛、羊、鸡等)的心脏、豆制品等。忌食油腻、辛辣、烟、酒等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使用一切使心率减慢的药物,定期检查。

7.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

房室传导阻滞简称房室阻滞,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中发生障碍。按其阻滞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第1度房室传导阻滞为窦性冲动自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

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为窦性冲动中有一部分不能传到心室;

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为窦性冲动全部不能传到心室,以至于由阻滞部位以下的起搏点来控制心室活动。房室传导阻滞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成为永久性的,以后者多见。

主要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下、后壁梗塞多见,属高位阻滞,前壁梗塞少见,但多表现为低位阻滞。其次可见于各种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先心病等,成年人慢性房室传导阻滞很多是原因不明的束支纤维化所引起,称为特发性硬化。

高血钾、低血钾、洋地黄中毒、抗心律失药物过量,以及极少数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的正常人也可发生。

[症状]

房室阻滞表现出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取决于阻滞部位和程度。

一度房室阻滞多无症状。仅有第一心音变低钝。

二度Ⅰ型症状不明显或偶有心悸;Ⅱ型因心率慢且漏搏常有心悸、胸闷、头昏、乏力乃至于晕厥。可闻心跳漏搏,漏搏多呈2:1、3:1或4:1阻滞,心室率慢而规则。

三度的症状与部位有关.部位高者心室率多为40~60/分,可无明显症状;部位低者多<40次,除有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外,常有晕厥或典型的阿一斯综合征发作,有的出现心力衰竭。心率慢而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特别响亮,称开炮音。

[检查诊断]

高位阻滞,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和房室束内,多数为暂时性,可逆性、症状轻、预后好,常称为良性。

低位阻滞,阻滞部位在束支及其分支内,多数为持久性、不可逆性、症状重。称为恶性。

按阻滞的程度又分为一、二、三度。二度又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希氏束电图能精确定位。

[西医药治疗]

病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应静滴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洋地黄中毒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者应立即停药。高血钾应静滴克分子乳酸钠或血液透析。低血钾则需静滴氯化钾。

药物治疗:高位的二、三度房室阻滞心率较慢有症状者可给阿托品,每次0.3~0.6毫克,每日3次,肌注或静注;无症状者可不治疗。低位阻滞有症状者可舌下含服异丙基肾上腺素,每次5~10毫克,每日4次;若症状明显或有晕厥者需用该药连续静滴,并准备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

二度Ⅱ型或低位三度有晕厥或心力衰竭症状者,均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急症抢救时可做临时心脏起搏。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头晕乏力,肢冷身寒,且舌淡苔白,脉沉细且迟时为心阳不振型。适宜用温通心阳的方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黄芪、党参各20克,茯苓、白术、酸枣仁、远志、丹参各10克,桂枝、甘草各6克。

症见腰膝酸软,心悸胸闷,头晕憋气,面色无华,畏寒肢冷,体倦乏力,且舌胖苔薄,脉沉细时为心肾阳虚型。适宜用温肾通阳,益气养心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太子参、丹参、补骨脂各15克,制附片6克,郁金、香附、当归、赤芍、麦冬、五味子各10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

[预防与调理]

心态平和,不要大喜大悲,怡情悦志。

饮食富于营养,忌高脂肪食品,忌烟酒。多吃瘦肉类、蛋类、豆类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合理安排生活,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衣着,防止感受外邪,针对本病原始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8.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病因]

心脏骤停是指任何患者因心肌受到某种有害因素的突然袭击,使一心脏意外地突然停止搏动、循环中断,随之呼吸停止,意识丧失而濒临死亡。若能及时有效的抢救,可望复苏,世界卫生组织将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死亡,称为猝死。

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很多。

触电、溺水、手术及麻醉意外等。

慢性病患者常与全身衰竭、脱水、休克、严重缺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有关。

对已知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则多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肺脑栓塞以及洋地黄中毒等并发症所引起。青少年患者则多考虑重症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和二尖瓣脱垂症等。

在诸多病因中最多见而又意外者为冠心病原发性心脏骤停和急性心肌梗死,此类猝死称冠心病猝死。心脏射血停止数分钟以上就可引起永久性的脑缺氧和损伤而致死亡,因此,复苏宜尽早进行。

[症状]

心音消失。

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抽搐。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中止。

昏迷。

瞳孔散大,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和意识丧失。通常以此来判断和证实心跳停止。

[检查诊断]

心电图检查可呈现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或电一机械分离的现象。

[救洽]

第一步救治:

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从外部支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通气,保证大脑的最低供氧,争取进一步的救助,促使心肺复苏。

心前区叩击。

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急救术。用适当的力量在患者的心前区连续拳击3下,部分患者的心脏可望复跳。如不成功,应立即改做胸外心脏按压术。

胸外心脏按压。

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上,术者立或跪于其右侧。左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段1/3处。右掌压于左手背部,垂直向下有节奏地连续按压,力量使胸骨下陷3~5厘米,尽量不要中断,非不得已时,暂停时间不要超过15秒。坚持到有效的自动心搏恢复为止。

口对口人工呼吸。

患者取仰卧位,托起其颈部,使其头部尽量后仰,以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一手使其口张开,一手捏住鼻孔,深吸气后对准患者的口用力吹气,随之放松鼻孔,如此反复吹气。开始连续吹3~4次,以后按每分钟12次频率吹气。注意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有协调的进行。单人急救时,按压与吹气的次数比例为15:2,双人急救时,则为5:1。坚持口对口吹气,直到自主呼吸恢复或有条件改作气管内插管加压呼吸。

进一步救治。

第一步救治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救治是利用辅助设备、器械、药物和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和通气,保持心肺复苏后的稳定和康复。

气管内插管加压呼吸。

在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后,有条件时,应尽快插入外带气囊的气管插管,用手压气囊或用呼吸器进行人工加压呼吸。每分钟12~15次。其优点是效果确切。可防止口腔分泌物和返流的食物流人气管,用吸引器清除管内分泌物,保持通畅,便于长期做人工通气给氧。待自主呼吸恢复且平稳.患者神智清醒后可拔管。

建立静脉通路。

为急救给药,作肘静脉穿刺与插管。液路通畅后,可根据病情选用肾上腺素1毫克,静注;利多卡因1~2毫克/千克,静注;嗅苄胺5~10毫克/干克,静注;异丙基肾上腺素每次1毫克,静注;阿托品每次1毫克,静注。这几种药物除溴苄胺外可联合注射,若未建立静脉液路,也可由气管插管内滴人心腔内注入。

心电监测与电除颤。

心脏骤停后,有条件应立即用心电图机或心脏监护器作心电检查和监测,明确心脏骤停的性质,指导抢救。若为心室颤动,立即用除颤器作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除颤可与药物除颤(利多卡因、溴苄胺)交替重复进行。对原发性心脏骤停者,为争取时间,可进行“盲目”除颤。

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心脏骤停后必然出现酸中毒(混合性酸中毒)。心肺复苏后除管理好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外。应随即静滴5%碳酸氢钠200毫升,再根据血气分析继续应用。心肺复苏后通常多有水潴留,常有脑水肿,故每日液量宜在1500~2000毫升左右。复苏第一日,不需补钾,以后视尿量而定,可按每升尿量静滴氯化钾1克。

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后病情多不稳定,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呼吸情况.若仍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情况,应继续做相应治疗。

复苏后的处理。

防治脑水肿。可采用冬眠降温、脱水利尿、高压氧等项措施。

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防治继发感染。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防治心功能不全。

[预防与调理]

长期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普萘洛尔能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及死亡率。

胺碘酮在预防心脏性猝死也具有价值。

非药物手段:手术切除病灶,射频、激光、直流电或化学等销蚀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埋藏式自动心脏转律除颤器等也为预防心脏性猝死开辟了新途径。

遇事不急不躁,心态要平稳。

饮食结构要合理,忌肥甘厚腻,忌烟酒,注意休息,做适当的户外活动,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积极治疗原发病,遵从医嘱,定期检查。

[预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相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脏骤停预后往往不良。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脏骤停,死亡率高达50%~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也难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非心脏病变引起的心脏骤停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败血症、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肺部疾病和严重的脑脊髓疾病等,复苏的成功率极低,预后不良。

另一类是急性中毒、抗心律失常药或其他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等,酸中毒和低氧血症等所致的心脏骤停,一旦消除促发因素,预后良好。

9.二尖瓣狭窄

[病因]

二尖瓣狭窄通常由以下病因引起。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反复发作,或长期反复链球菌咽炎或扁桃体炎,引起瓣叶粘连而致瓣口狭窄时,称隔膜型狭窄。当瓣叶纤维化、增厚、僵硬钙化,同时受缩短粘连的腱索牵扯而呈漏斗状时,称为漏斗型狭窄。此型常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退行性变:老年人瓣环钙化累及环下及瓣叶可使狭窄。长期二尖瓣狭窄可致左心房扩大伴附壁血栓。肺血管壁增厚。右心室肥大伴扩张。

[症状]

呼吸困难:劳累后呼吸困难伴咳嗽,甚至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