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30452500000004

第4章 赢在执行,做有执行力的好员工(3)

新市场选定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而在这样的地方开辟市场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事。很多人都怕到那里是徒劳无功,或嫌弃那里恶劣的环境,最终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

公司负责人曾物色了很多人选,但是统统被他们以各种借口推托了。无奈之下,公司的负责人只好退而选其次,派了默默无闻的约翰去执行这项任务。约翰接到公司通知时没有任何怨言,带着公司生产的产品样本就出发了。

经过四个月的不懈努力,约翰终于在那个人人都觉得很难打开市场、很难有销路的地方使公司的产品站稳了脚跟。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约翰认为那里的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当约翰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带回公司时,老板也宣告了提升约翰为经理的任命。那些老职员们惊奇地问约翰是如何看到那里的发展潜力,如何完成任务的。约翰微微一笑,说道:“其实在出发之前我也没有信心,但是我必须服从公司的安排,我不能有任何借口,必须去执行。而到了那里后,经过实地调查,我发现很多居民还是很喜欢我们的产品的,只是心中稍有疑虑而已,根本就不是我原来所想象的毫不理会、毫无兴趣。于是,我作出相应的对策,全力以赴地努力,结果我成功了。”

执行,没有任何借口——这是获得个人提升和企业发展双赢的保障。作为员工,应该坚决服从公司的安排,如果工作中确实遇到困难,切忌寻找借口逃避、停滞不前,而应战胜胆怯心理,努力执行。俗话说得好:“如果你不敢去跑,就永远不可能赢得竞赛;如果你不敢去战斗,就永远不可能赢得胜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战胜困难,不敢迎难而上,并不是因为那些工作真的“难于上青天”,只是我们无法逾越自己畏惧困难的心理鸿沟而已。

布朗先生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业务精通,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极佳,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深得公司老板的器重。

后来有一次,公司的一笔非常重要的业务本来只差签订合同这一步了,却由于他的疏忽大意,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给抢走了,这给公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事后,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因为签订合同那一天,他的腿伤突然发作了,以至于比竞争对手迟到了半个小时。虽然失去的业务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老板念在布朗先生以往卓越的工作业绩,原谅了他。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布朗先生的腿伤是因为在一次出差途中出了车祸而引起的。那次车祸的确令布朗先生的一只脚轻微有点跛,但是公司的同事们都知道,这根本就没有影响到布朗先生的形象,也不可能影响到他的工作,如果不仔细看,布朗先生的腿脚几乎与常人无异。

获得了老板的原谅,布朗先生心中欣喜不已,他也知道这笔业务对公司来说是多么重要,他庆幸自己的机智,否则不仅丢了面子,还要被领导批评,降职减薪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从那以后,在工作上寻找借口、就易避难的作风似乎就与他形影不离了,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寻找更“合理”的借口上。总之,因为“腿脚不好”,他现在已经习惯经常迟到、早退、开小差,甚至他还经常在吃中午的工作餐时喝酒,他的理由是:喝酒可以让他的脚感觉更舒服。他的工作业绩更是一落千丈,常常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以往那个勤恳、负责的“功臣”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最后,老板终于无法忍受布朗先生“合情合理”而又源源不绝的借口,让他离开了公司。

不找任何借口,把工作执行到位,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寻找借口虽然可以一时推掉责任,获得轻松,但却会影响事情的进展,影响你在领导以及同事心中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还会消磨你的责任心,降低你的处事能力,成为你事业发展之路的绊脚石。只有不找借口、把工作执行到位的人,才能渐渐成熟,获得成长,走向成功。

(第六节)懂得灵活地执行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乔治·古纳教授在教授秘书学课程时,曾对学生讲解了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天,某外贸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怀特先生突然收到了一封非常傲慢无礼的信,这封信是一位与这家外贸公司有着长期合作的代理商写来的。怀特先生怒火冲天地把秘书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声色俱厉地向她口述了这样一封回信:“我没有想到会收到你这样的来信,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很多交易,但是按照惯例,我仍然要将这件事公布于众。”说完之后,怀特先生就命令自己的秘书立即将信打印寄出。对于怀特先生的命令,秘书现在有以下四种选择:

1.照办法:“是,遵命。”说完之后,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这封信打印了出来,立即寄出去。

2.建议法:秘书想到,如果将这封信寄走,对公司和怀特先生本人都是非常不利的,自己是怀特先生的秘书,有责任、有必要提醒他,为了公司的利益,哪怕是得罪了怀特先生也值得。于是对怀特先生这样说:“先生,您这封信不能发,消一消气,还是把它撕了算了。”

3.批评法:秘书不仅没有照办,反而前进一步,向怀特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先生,请您冷静一点,如果您回一封这样的信,后果会怎么样呢?您想一下,在这件事情上,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

4.缓冲法:当天快要下班的时候,秘书将打印出来的信递给已经心平气和的怀特先生:“先生,现在可以把信寄走了吗?”

乔治·古纳教授认为,这个秘书最合适的选择应当是缓冲法。这是因为:第一,对于经理的命令坚决照办——作为秘书确实需要服从精神,但是如果仅仅是照办,仍然是不负责的,因为可能失职;第二,建议法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同时也是为了怀特先生的前途着想,对于秘书来说,这种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毕竟这种行为超越了一名秘书应有的权限,仍然是不合适的;第三,批评法更是对于经理所作决定的直接干预,是更为严重的越权行为。

在乔治·古纳教授看来,照办法和建议法这两种执行方式虽然不是最佳方式,但也有其合理之处,有商量的余地,而批评法则是最不可取的。如果采用缓冲法,秘书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视情况延迟了发信的时间,灵活地对领导的决策加以影响,既没有越权,又收到了非常好的执行效果,无疑是最合适、最恰当的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建议法也被乔治·古纳教授排除了,因为这个举动有越权之嫌。即使建议不越权,而当时正处于盛怒中的经理恐怕也难以接受秘书的所谓建议。正如罗宾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所写的:“人,有时会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反而会全力以赴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种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所以,虽然在其他场合,下级给上级提出适当的建议或忠告,是正确的举动,也是执行上司命令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最终的效果如何,要取决于你的行事方式,取决于你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像案例中那样,在你的上级盛怒之时给他提意见就是不合时宜的了。

反思自己,作为企业中的一员,是否曾面临过同样的选择,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而现在看完这个案例,是不是有所启发呢?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只懂得按照命令照办的不是一个好部下,因为可能会和领导一起由于失职而受到影响;虽然能够帮助上司,但是如果超越了自己的职权范围,也是不可取的;对上司的某些不合理的命令、观点等发挥影响而不越位,才是最合适的。

执行,应该是无条件的,但绝对不是盲目的,不是机械地唯命是从,不是阿谀逢迎、谄媚奉承,而是对领导、对自己、对工作的尊重与高度负责。执行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任何一个聪明的员工,都应该学会灵活地执行,要注意方式、场合等。比如,在众多媒体参加的发布会上,你发现领导的观点有误、不合理,就忙不迭地指出,并附上自己的观点,那么,等待你的恐怕只有一种结果——被炒鱿鱼了。下面这位秘书小张就颇具智慧,值得借鉴和学习。

小张每次为领导起草文件,都会对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小张很聪明,他总是针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一两点建议,而这一两点建议提出的方式很特别,就是把其他企业遇到的同类问题的处理方式,附在文件的后面,并不加自己的任何观点和看法。那么,领导在审阅文件草稿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参考文件后面的其他企业的做法,从而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方针和策略。

不知不觉中,领导就对小张充满了信任,凡是遇到重大的决策问题,都先安排他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他也总是把最核心的部分,条理清楚地列出,令领导一目了然,成竹在胸。领导从不表扬他,他也从没有抱怨之意。突然有一天,下属公司一个经理离职,在安排新经理时,领导二话没说,直接让小张空降到了下属公司。很多人都感到不解,认为小张根本没有管理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经理的职位。但是小张不负领导之望,没多久就把这个下属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收益翻了几番。

执行是有效完成领导命令的智慧与艺术,而不是阿谀逢迎、不分对错的。聪明的员工要懂得灵活地执行,拒绝机械地、盲目地执行,也就是说,你执行的前提是,你的工作对老板和公司是有益的,如果你发现让你执行的计划存在着漏洞,你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与上司商榷。当然,也许在执行的开始你并没有发现任务的不可执行性,随着工作的开展发现不对的时候,也不要以不是自己的责任为由,将错误进行到底。因为上司也有规划不周的时候,也有思考的盲点。

执行不能死守教条,要善于变通,懂得灵活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才能确保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