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30452500000016

第16章 勤于思考,是成功执行的灵魂(3)

此后,威廉姆斯再见到琼斯的时候,就开始和他谈论爵士乐以及他的组织。这下,威廉姆斯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反应,琼斯居然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小时,都是有关爵士乐和他的组织的。在讲述的过程中,琼斯的语调里充满了热情,并且一直在笑。在威廉姆斯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还把他所在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威廉姆斯。直到离开,威廉姆斯只字未提面包订购的事情。而在几天之后,琼斯饭店的采购部经理就打电话给威廉姆斯,让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那位采购部经理在见到威廉姆斯的时候微笑着说:“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但是这一次你真的把老板说动了,你成功了!”

后来,威廉姆斯和琼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努力了两年,就是想和琼斯做大生意。如果那时我不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建立他的个人档案,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而是一直照着老方法,无休止地打类似于推销的电话,那么他终有一天会烦透我,让我再也不要骚扰他。”

拿破仑曾说过:“不懂得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永远是遥远的。”当你发现自己在走弯路或遭遇失败时,总结反思是必要的。有总结,才会有发现;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小杨大学刚毕业,应聘当地一家知名的外贸公司。该公司对前来应聘的人连续三天进行三次考核。

第一次考试,小杨以98分的成绩排在第一,另一个男生小霍以92分的成绩排在第二,小杨不禁很是得意。第二次考试试卷一发下来,小杨感到很纳闷,因为试题和昨天的一模一样。刚开始,小杨以为监考人员发错了试卷。但是监考人员一再强调,试卷并没有发错。既然没有发错,小杨也就满不在乎地奋笔疾书,还不到考试规定时间的一半,就答题完毕了。小杨自信满满地把试卷一交,认为自己这次第一个交卷,一定能够应聘成功。再看其他考生,也陆陆续续地把试卷交了上去,人人脸上都春风得意,人人都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第二次考试考分一出来,小杨仍然以98分的成绩稳居第一,而那位交卷最晚的小霍以96分的成绩仍然排在第二。

第三天,大家都按时赶到了那家外贸公司。

“这次该不会又拿同样的题目进行考试吧?”

“可别再一样了,那些题目我已经做腻了。”

进考场前,那些应聘的年轻人不禁议论纷纷。

试卷一发下来,考场上顿时就像炸开了锅,因为试卷的题目和前两次是完全一样的!

“大家请安静,听我说,这次的考试题目和前两次是一样的,这是公司的安排。公司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执行。如果你觉得这种考核办法不合理,你可以放下试卷,放弃答题,随时离开考场。”

见监考人员如此说,这些年轻人虽然心存疑惑,但都老老实实地低下头去答卷了。

这次考试更省事儿了,绝大部分考生和小杨一样,根本就不用看考题,“唰唰唰”地就直接把前两次的答案搬上去了,不到半个小时,整个考场几乎空了,只有那位小霍仍然在托腮思索,时而涂改,时而补充,最后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直到收卷铃响才把答卷交了上去。

第三次考试的考分出来,小杨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仍以98分的成绩排在第一。不过,那个小霍也考了98分。

最终结果公布:小霍被录取。小杨很是不服气,找到负责此次应聘的人事部经理疑惑地问道:“我三次都是第一,为什么被录取的反而是小霍呢?”经理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杨,你很聪明,三次考试都是第一,这没有错。但是三次考试题目完全一样,你每次都是答98分,没有任何进步,恐怕每次考试结束后你并没有总结反思,对那些不懂的题目进行查证,而是一直在重复犯错啊。而小霍呢,他的成绩每一次都有所提高。第一次考试他做错了四个题目,而在第二次考试时这四个题目中有两个做对了,第三次考试时,只剩一个题目做得不完美。小伙子,你能从中总结到什么吗?”

听完经理的话,小杨默默地低下了头。

一个人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与他的自我总结和反思密不可分。总结和反思是一个人不断接近成功的基础,没有总结和反思就没有提高与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才能努力克服缺点、弥补不足,避免重复犯错,逐步提高,获得成功。

在洛杉矶的某一个地区,报童安迪和迪克兰在卖同一份报纸。两个人每天都很勤奋,沿街叫卖,嗓门也很响亮,可每天卖出去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对此,安迪没有任何反应,他认为能赚多少就算多少,没必要多想其他的。迪克兰则不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业绩逐渐下滑时,便开始认真总结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他发现:这样每天沿街叫卖,目标群体不显着,过往的路人即使买了报纸也是匆匆离去,对自己没有什么印象。

此后,迪克兰除了沿街叫卖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购买报纸较多的固定场合:一到那里他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儿再来收钱。这些地方迪克兰越跑越熟,人们对他的印象也越来越深刻:每天都会有一位可爱的男孩送报纸给自己,有着迷人的微笑,有着清澈的眼眸,居然还要等自己看完了报纸才收钱。如此一来,迪克兰卖出去的报纸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一些损耗,但是很小。而安迪所卖出去的报纸就越来越少了,最终不得不另谋生路。他在改行时,显得很不甘心,他想问问迪克兰为什么他们俩一起卖报,做出的成绩却相差那么远。

迪克兰很详细地回答了安迪的问题:“第一点,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你的,所以我在第一时间把报纸分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就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也就相当于我提前占领了市场,我发得越多,你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是不小的打击。

“第二点,在固定的地方,我是先抓紧时间分发报纸,等报纸全部发完后再收钱。报纸这种东西不像其他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的居多,一般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一份报纸的钱数也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有零钱,明天也会一块儿给的,那些办公室的文化人,不会为难小孩子的。”

“第三点,就算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一些报纸,二则这样的人还是少数,而且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也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迪克兰的三点解释看似简单,却是他遭遇失败后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买报纸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而得出的独特方法。这对于我们是极有启发的。

当自己工作遭遇不顺、挫折时,不要坐等,不要逃避,及时总结,认真反思,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使自己少走弯路,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第六节)做一个学习型员工

平庸之辈和成功人士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并不是天赋、机遇、运气,而是有没有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中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们只有抱着不断学习的心态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完善自我,才能成功执行,才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员工。

平庸的员工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秀,他们缺少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精神。然而,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学习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如此,我们的职场生活更是如此。在工作中,无论你一开始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你安于现状,那么你很快便会被身边的人赶上、超过,而你自己却变成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人。

在企业中,尽管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而且工作本身就是学习的最好机会,但是许多员工并没有认清这样的机会对自己的重要性,疏于学习,甚至是不屑于学习的心理在企业员工中普遍存在。这直接导致员工知识匮乏与技能单一,久而久之便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这些人最终也会被公司所淘汰。

罗曼·罗兰曾说过:“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只有本身所具有的学问和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

现代职场中,具备向别人学习的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才能之一,成为员工晋升路上最可靠的本领。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员工却不懂得这点。

麦蒂和布莱恩同在一家公司任职员。一个同事被晋升为部门经理,两人很不服气,他们平时和这个同事关系不怎么好。几天后,麦蒂对布莱恩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

布莱恩感到很突然,问:“为什么?”

麦蒂说:“我恨那个部门经理,整天指手画脚,让我受不了。你呢,走不走?”

布莱恩说:“我哪也不走,我不赞成你现在离开,部门经理是有可恨之处,但是我们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对我们不利。”

麦蒂不解地问:“为什么?”布莱恩说:“我要看他是如何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向他学习。”

麦蒂觉得布莱恩说得在理,但是他还是忍受不了现在这个局面,最终离开了公司。

后来布莱恩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留心经理的工作、处事方法,暗自向他学习。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学习后,他有了许多的经验和忠实客户。等他再见到麦蒂时,告诉麦蒂,经理跟他长谈过,准备升他做总经理助理,他不想离开公司了。

如果布莱恩当初和麦蒂一样离开公司,那日后就没有升职的机会了。他的升迁是他向竞争对手学习的结果。从此可以看出,在这个学习决定命运的时代,善于向别人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学习如同一日三餐,万万省不得。无论眼下你多么优秀,只要你拒绝向竞争对手学习,就是拒绝进步,那么你的人生事业永远不可能走向辉煌。

想要在职场上站稳脚跟,我们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吸取身边那些优秀人物身上的优点,让自己更加优秀,这样你就能成为老板眼中的那颗金子。

毕业于某高校的林晶,怀着无限的梦想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青岛国运集团。由于林晶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国运决定把林晶安排在新生部门——人力资源部。

此时,正是国运集团高速发展时期,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需大量专业人员远远超过了往常。林晶是学经济的,现在突然要转型做人力资源,陌生的环境、全新的工作、超负荷的用人需求,使初来乍到的林晶陷入了被动。由于工作滞后,人才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领导对林晶提出了严肃的批评。面对压力,林晶委屈,但她并未灰心,永不退却的上进心马上占了上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工作没做好,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林晶暗暗给自己鼓劲,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

从此,每当晨曦刚刚照进办公室的时候,林晶已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开了;每当傍晚的路灯照亮回家的路时,林晶依然在堆积如山的文件里进行着她的工作。即使是回到家里,林晶也没有放松,在她的床头,堆满了各种专业管理类书籍,每晚睡前,她至少看一小时专业书籍,然后回顾一天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计划,并不断地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

林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终于换来了成果,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蒸蒸日上,公司领导对她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任命她为人力资源部的部长。

尽管如此,林晶并没有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也没有安于现状。后来,林晶成功考取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使自身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她还通过网络、报纸、招聘会等载体,通过猎头公司以及直接与大专院校联系等渠道,广泛获取各个方面的人才信息,并通过面试询问内容、公司情况简介、限时回复等工作方法,使人力资源部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让人才与企业的交流更加畅通,有效地为公司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盟。

同时,由于国运集团的发展,公司内部员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林晶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争做学习型员工的行列中。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第二学历教育,积极参与主管部门的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为正确执行领导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渐成为公司不可代替的人才。

林晶成功了,而她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可以学习她的那种自信与学习的精神。一个聪明的员工在工作中总会保持学习的心态,让自己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发展。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使你在竞争的浪潮中,不会因为平庸被淘汰,反而会使你在很多员工中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一个员工的优秀不仅在于他的勤奋,更在于他的学习进取,自我提升。聪明的员工懂得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