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
30445700000015

第15章 守候机遇,乘势而发(1)

如果说成功确实有什么偶然性的话,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世界上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惜我没有把握住。”遗憾的是,这种事情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其实,机会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有可能降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但前提是:在它到来之前,你一定要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到处都能看到许多失业者……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对他人毫无价值,最终只好被迫离开。要想让被淘汰的风险远离自己身边,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做些准备。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匹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匹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焦急地说:“你怎么还躺着,难道你没听说,狮子要搬到咱们这里来了,还不赶快去看看有没有别的地方适合咱们居住。”

“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再说这里的羚羊这么多,狮子根本吃不完,别白费力气了。”躺着的狼若无其事地说。那匹狼看自己的劝说没有效果,只好摇摇头走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只来了一只,但由于狮子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快极了,这匹狼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食物了。当它再想搬到别处去时,却发现食物充足的地方早已经被其他动物捷足先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危险无处不在,唯有踏踏实实地做好准备,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否则,当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危险早已经降临到你的头上了。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事情是我们个人的力量所无法控制的,对于这些事情,做再多的准备也没有用。我想提醒有这种想法的人,虽然你无法控制危险的发生,但可以凭借充分的准备来减少甚至避免危险所造成的损失。

就像遭遇到自然灾害一样,虽然你无力改变,但有没有准备的后果却截然不同。

在古老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有恐龙,也有蜥蜴。一天,蜥蜴对恐龙说,发现天上有颗星星越来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我们。恐龙却不以为意,对蜥蜴说:该来的终究会来,难道你认为凭咱们的力量可以把这颗星星推开吗?

灾难终于发生了。一天,那颗越来越大的行星瞬间陨落到地球上,引起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恐龙们四处奔逃,但最终很快在灾难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则钻进了自己早已挖掘好的洞穴里,躲过了灾难。

看来蜥蜴还是比较聪明的,它知道虽然自己没有力量阻止灾难的发生,但却有力量去挖洞来给自己准备一个避难所。

面对大的动荡或变革,人们的心态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恐龙型的,一种是蜥蜴型的,但能够站在胜利彼岸的总是早有准备的蜥蜴型。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处在一种急速变革的时代,这种趋势是无法改变和逃避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像恐龙一样不去做准备的话,被淘汰的命运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就像下面要说的这个工人一样。

在某个钟表厂,有一位工作非常卖力的工人,他的任务就是在生产线上给手表装配零件。这件事他一干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练,而且很少出过差错,几乎每年的优秀员工奖都属于他。

可是后来,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许多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结果他失去了工作。原来,他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在这10年中又没有掌握其他技术,对于电脑更是一窍不通,一下子,他从优秀员工变成了多余的人。

在他离开工厂的时候,厂长先是对他多年的工作态度赞扬了一番,然后诚恳地对他说:“其实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有个思想准备,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找来了新设备的说明书来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准备的时间和机会,但你都放弃了。”

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能帮助企业提高10倍速的工作效率,这种更新换代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但你有没有考虑过给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进行更新,从而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想被你的工作所淘汰,你就要有意识地多做准备,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这种提高的速度比环境淘汰你的速度要快。

多一分准备,少一分风险。你意识到了吗?

人舍我取,在低谷时出手

“树挪死,人挪活”,经商之道非但不强调从一而终,反倒非常强调在时机成熟之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航向,不能害怕改行,只要能挣更多的钱,改行也未尝不是好事,有“商界奇人”之称的冯景禧就特别善于往有钱的地方钻,我们不妨也跟他学两招。

1923年,冯景禧出生在广州市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做小本生意,虽然起早摸黑,可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后来,冯景禧生母去世,他与继母的关系不好,16岁那年,不得不离开了学校到香港的一家船厂去当学徒。

当时,学徒的工钱是很少的,每天只有1角3分。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冯景禧勤快能干,每天加了他5分钱。即使这样,他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1941年,日军占领了香港,到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生性倔犟的冯景禧咽不下这口恶气,于是匆匆逃回了广州。可是,当时的广州也成了日本鬼子的天下。由于与继母的关系很难改善,冯景禧有家也难归,只好到广州的一家金银首饰店去做学徒工。

在这家金银首饰店里,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常常利用跑街的机会到别的店铺去留心观察别人的货品款式,学习别人的经营方法,并且经常用这些学来的东西改善自己店里的不足之处。因为他的聪明能干,爱才的老板慧眼独具,很快就提拔他担任商行管事,不久又让他负责管理整个商行的财务。

冯景禧没学过会计,可是他的特点是在干中学,善于在工作中虚心求教,居然能把商行的一本账理得清清楚楚,烂熟于心。他烂熟到了什么地步?不管老板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随口应答,所以深得老板的信任。在这里,冯景禧从中摸索到不少“生意经”,然而他对于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是不甘心的。

抗战胜利以后,商业活动活跃起来。冯景禧看到时机已到,便辞去了金银店的差事,和几个朋友一起做起了大米生意,这样一干就是两年,可是只赚到几百元钱。之后,他又同朋友集资开了一间酒楼,可是生意还是不太兴旺。

尽管这些事情也可以维持生活,可是对于雄心勃勃的冯景禧来说,他时时刻刻都在竖着耳朵打探消息,寻找一个大展宏图的事业。

20世纪5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发展很快。这个地方人多地少,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可是投资房地产,没有雄厚的资金是不行的。冯景禧天生机灵,很快找到了生意场上好朋友郭德胜、李兆基,商量合资创办房地产公司的事情。

三人都是刚刚开始创业的小财主,有一股天生的豪气,因为看好房地产业,所以就一拍即合,招股建立了“永业企业公司”。

在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是郭德胜,此人老谋深算;年纪最小的是李兆基,此人反应敏捷;冯景禧则精通财务,擅长分析。他们三人发誓:“同心协力,进军地产,共同致富!”

做事重情重义,是他们共事的原则和心愿。这个公司的资金当然比他们单个人资金大得多,但是相对房地产业来说,仍然只能算个小户头,只能购买较小的地盘。他们在房地产业初试身手是从购买原沙田酒店开始的。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他们确定的经营方式就是低价收购旧楼,拆掉重建新楼出售,并且还以“分层出售”、“10年分期付款”等方法招徕顾客。这种方法很适合当时的情况,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慢慢积累起了资金。到了1963年,他们就已经成为香港商界的中等富商。

资本雄厚,经营房地产业的经验也丰富了,他们三人丢开了其他的股东,每人投资100万元港币,重新成立了一个“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希望在房地产业大干一场了。

他们三个朋友各有所长,齐心协力,都是十足的“工作狂”,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由于具备拼命苦干的精神,公司很快引起了实业界的注意,三人被称为“地产界的三剑客”。

冯景禧从银行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想办法到银行贷了一大笔钱,以很快的动作买下了一大批廉价房产和地皮。别人看来,他简直是疯了。很多朋友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担心他又要赔个精光了。可是冯景禧就是冯景禧,他拿定了的事情是不会动摇。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仅仅一年以后,香港的局势就完全稳定了,地价迅速回升,新鸿基的事业不断发展,公司售出的房产总价值达到5亿多港元,差不多是当年“三剑客”投资的20倍。冯景禧不但发了大财,还获得了一个“商界奇人”的雅号。

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应非常清晰:那就是挣钱,挣钱当然就需要我们到有钱挣的地方去,否则,微利难图之地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把兴趣变成机会

人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也可以说“兴趣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汽车之父亨利·福特自幼便对机械制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始终不辍,终成一代汽车大王。

1863年7月3日,亨利·福特出生于美国底特律南郊迪尔本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福特的祖父是从爱尔兰来美国定居的早期移民。

福特自小就对摆弄机械有特别的兴趣,他年仅7岁时,就是轰动全镇的天才少年技师了。

福特12岁时,一贯支持他的志趣的母亲突然病逝。福特永远记得母亲的一句箴言,这也成了他一生创业精神的宗旨:“你必须去做生活给予的艰苦的事情,你可以怜悯别人,但你一定不能怜悯自己。”

母亲去世后不久,发生了一件影响了他一生的大事:一天,他随父亲坐马车到底特律去,一路上的马车和人拉的车川流不息,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个发出巨大吼声的庞然大物——这是一辆用蒸汽推动、在马路上行走的车子。福特惊讶不已。

因为道路狭窄,为了避让马车,这辆蒸汽车在路边停了下来。福特急忙下车,仔细观察。蒸汽车的铁制前轮很大,在战车般的履带上绕着粗铁链;前轮上方有一个大汽锅,“隆隆”地喷发着蒸汽,由此而带动引擎;后轮很高,后面牵拉着载有水槽和煤炭的拖车,看起来就像蒸汽火车头在平地上行走一样。他好奇地向驾驶员请教。遇到知音的驾驶员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车子的性能和操纵方法,并邀请福特去他家练习驾驶蒸汽车。后来,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

从此,福特立誓要亲手制造“利用引擎行走的车”。几年后,他在农场旁的一片空地上盖起了自己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其间他曾制造过一部蒸汽机车,虽然这部车会动,但速度很慢。

这时,美国的工业进步较快,钢铁业开始发达,铁路一再延长,石油精制技术也进步神速,电灯、电话相继问世,汽油引擎的优点已被大家所公认。

时代的热潮使福特再也坐不住了,他不愿意再在乡村过着悠闲的生活。他想要创办公司,做老板,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一天,他向妻子克拉拉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要制造一辆采用汽油引擎而不是用马拉的车子。他把自己构想中的车体形状画在一张乐谱的背面给她看。

1891年9月25日,福特带着妻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了底特律。福特受雇于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创办的爱迪生公司,担任夜间值班工程师。两年后,他又晋升为主任技师。每天下班后,他都来到屋后放煤炭的工作场里,埋头于汽油引擎的实验。

1896年6月4日凌晨3点,福特亲手制造的第一辆“不用马拉的车”终于完成了——造车场就在屋后的小砖屋里。

“成功了!”福特和他的两名助手为车钉上最后一颗铆钉,压抑不住兴奋地高喊起来。他们像赢了一场重大的比赛一样,相互击掌庆贺。福特迫不及待地要到外面试车,但车体比房门大得多,根本无法推出去。他毫不犹豫地取来一把斧头,举起来向小门两侧的墙上砍去。

福特跃上驾驶座,亲自驾驶他的第一辆汽车,开上了大街。

福特的这辆汽油机“四轮车”,简直是一个“怪物”:动力传动是用一根连接发动机与后轮的自行车链条进行的;没有刹车,若要停车必须将引擎完全停止;车子只能进不能退,若要倒车,得下车来推;底盘是安了4只自行车车轮的马车架改装的;引擎为4马力,有两挡速度,分别为时速15公里和30公里。

福特成功地驾驶着他的“怪物四轮车”跑了十几公里。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由福特任总监的底特律汽车公司宣布成立。这是在底特律设立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

当时,欧美地区流行赛车,谁要在赛车时得胜,谁就能一举成功。福特想出一个一举两得的计划,就是设法用自己的车参加赛车比赛并获胜,这样既可制造出更好的汽车,又能获得他人支持,有助于事业的早日成功。因此,福特决定制造一辆世界上最坚固、速度最快的竞赛用汽车。

第二年夏天,福特终于造出了第一辆赛车。它具有25马力,车体轻,速度快,直道上行驶可达每分钟1英里。福特亲自驾车参加底特律赛车比赛。福特参加的是汽油车10英里竞赛,而对手是凭赛车活动而称霸同行的克利夫兰汽车制造商温顿。

很多人都为福特捏了一把冷汗。

决定福特和他的汽车的命运的一天终于来了。

随着“开始”的号令一响,两辆车同时冲了出去。车子跑到转弯处,福特不得不减低速度,温顿趁机超出。但到了直线跑道后,福特便加足马力追赶,这时,温顿的车子突然从车尾喷出蓝色烟雾,显然是出故障了,只好降速慢行……最后,福特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迅速追了上去,以绝对的优势荣获冠军。

此次比赛之后,福特和他的汽车名声大震,大批投资者蜂拥而至。1903年6月,福特与人合伙,办起了福特汽车公司。他开发了耐用可靠的新引擎,制造出一种时速达50公里的敞篷车,并命名为A型车。由于它的售价只有850美元,物美价廉,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不到一年,就销售了650辆。在随后的3个月中,又猛升到1100辆以上。到了第三年,每月的生产高达360辆。

福特汽车公司一跃而成为底特律最大的汽车公司。

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福特公司又推出一种最新型的T型车。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福特把价格定到低得一般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也是美国市场上进入农民家庭的第一种汽车——一时间,这种“廉价小汽车”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福特公司当年的生产量就达2万辆,第三年竟高达七八万辆。

T型车自从1908年问世以来,到1927年为止,在整整19年的时间里,总共生产出了1500多万辆,创下了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奇迹!最终成就了一代汽车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