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30226900000079

第79章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沅弟左右:

十九日接弟十四日缄,交林哨官带回者,具悉一切。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弟之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儒释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新编五营,想已成军。郴桂勇究竟何如?殊深悬系。吾牙疼渐愈,可以告慰。刘馨室一信抄阅,顺问近好。

评点: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曾国荃十四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恐惧和平,弭灾致福,自修之理,原是如此。然有时肝气一动,不惟不和平,并不知所谓恐惧者。此器量太小,学问不深之咎也。若能化其倔强之气,则德性纯良矣。在军办事日久,每为人所欺压,又行不动,不得不倔强于强者之前,惟心中尚有限制而已。”

针对这段话,曾氏写下了“去忿欲”“存倔强”的长篇大论。

曾氏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好忿欲逞倔强的人。

他早年在京师,不甘心文章居梅曾亮之下,即便到了晚年,仍想与梅争个高低。后来在长沙办团练,受绿营官兵欺负,湖南官场又袒护绿营。他以“打脱牙齿和血吞”自励,决心与绿营和湖南官场比比高下,遂不顾一切把团练办大,并力争出省作战,没想到真的成就了一番事业。曾氏在家信中曾说过:“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他的这个认识与其亲身体验很有关系。

曾氏说,他们兄弟的倔强性格来自于母亲的遗传。曾氏在《台州墓表》中说:“或以人多家贫为虑,太夫人曰:‘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儿劳于外,岂忧贫哉!’每好作自强之言,亦或谐语以解劬苦。”

笔者曾有心注意历史上不少做出过大事业的人物,他们在成功后,每每以无限真挚的情感回忆起母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而儿时的引导又往往影响着他们往后的一生,奠定其事业成功的基础。这固然有一份对慈母的感激因素在内,但不可否认,这同时也就是事实。

儿女来自于母体。在母体内十个月的孕育中,完全靠母体内的营养发育;出生后,在襁褓中,在童稚和少年时代,总是与母亲接触得最多,人生百分之九十的生存意识来源于这段时期。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子女的影响远大于父亲,子女对母亲的情感也就远过于父亲。

这样看来,世上怀念母亲的文字多于怀念父亲的文字,也就合情合理了。从另一角度来看,母亲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负的责任之重,所作的贡献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