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咳喘病配餐宜忌
30127500000019

第19章 药物与咳喘病宜忌(4)

前面已经提到,消咳喘药性偏热,适用于中老年人冬季的寒喘咳嗽,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另外,百日咳糖浆由百部、白及、前胡等药物组成;半夏露由半夏、麻黄、紫菀、桔梗等组成。这些药物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

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同肾咳喘丸等。

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主要成分是盐酸非那根,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司机、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间不应服用此药。

秋燥咳嗽与用药

秋天,在中医学里,秋属金,而肺也属全。说到肺,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应该是咳嗽吧。这两者似乎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所以在秋天容易出现燥咳的情况。然而这部分燥咳患者很容易被误诊,结果造成投错医、用错药的现象,以致反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错误地应用传统止咳药秋天咳嗽要因症施药,不能简单地遵照以往传统的用药习惯。现在常见的错误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误诊为普通的咳嗽,错误地使用止咳药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可直接抑制位于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二是末梢性的止咳药,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而达到止咳作用。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往往会掩盖患者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

(2)秋咳的患者往往咽喉干燥疼痛,这时自服润喉片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润喉片一般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它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在干燥天气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加重病情。

(3)从临床上看,燥咳被误诊为感冒的概率很高,很多人自以为是感冒,服用感冒药来治疗秋咳属于秋天的燥邪侵犯人体所致,还只属于一种外感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还用一些不相干的感冒药、抗生素等,这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病情就会由外感转为内伤咳嗽,使得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情更加严重,治疗起来更麻烦。

温燥、凉燥用药不同温燥、凉燥用药不同,中医学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认识,燥咳既然属于外感燥邪,治疗上也应该是宣散祛邪为主。燥咳因其病因的不同,又分为温燥(燥热)和凉燥(风燥)两种,在治疗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1)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此时天气还比较热。温燥的症状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因此,在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常见的方剂有桑杏汤(主要成分有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

(2)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此时的天气已经比较凉了。其症状往往容易与感冒混淆,如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无痰。其治疗思路为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常用的方剂有杏苏散(主要成分有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

至于川贝枇杷膏、念慈庵枇杷膏等这些药物,有润肺止咳的功能。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中药讲究个体化治疗,用药要因人而异,秋咳严重时,还是最好接受汤药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用中成药稳定疗效。

千万不能发汗对待燥咳,千万不可用发汗的药物。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说,燥伤阴津,人体因为津液缺少,肺部干燥才会发病。如果用发汗的药物,体内的津液会严重损失,不但不会有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也是燥咳患者不能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对于容易燥咳的人,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润肺的瓜果和食物,如鸭梨、白萝卜、蜂蜜或鲜姜,或用它们熬汤后服用。另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导致燥咳的因素,要尽早戒烟,少喝酒。

怀孕妇女感冒咳嗽不可乱用药

要做妈妈了吗?感受到小生命在体内跃动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和自豪呢?可是,如果在孕期不小心感冒了,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打针吃药吗?用药会影响到腹中的小宝宝吗?别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怀孕的早期呼吸功能发生着变化,孕18周时,孕妇的耗氧量增加10%—20%(其中50%为胎儿所消耗)。而肺的通气量增加达40%,为达到孕妇本身和胎儿对氧的需求量,孕妇往往过度换气。胎儿在母体内无呼吸功能,完全靠母体吸入O2,排出CO2,所以孕妇常感气短、呼吸困难。由于过度通气,吸入更多的尘埃,加上孕妇鼻、咽、气管等呼吸道黏膜易充血、水肿,发生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增。

孕期用药对胎儿没有绝对安全包括一些中成药。因为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若有可能,在妊娠后的前3个月内应避免服用任何药物。

医生在处理孕妇感冒是否用药时有一个原则: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一般的感冒症状较轻,如流清涕,打喷嚏等,对胎儿影响不大,也不必服药,多饮开水,休息几天就会好,必要时适当用些中药,如感冒冲剂、感冒胶囊等,一般很快自愈。如出现高热,体温达39℃以上,咳嗽,头痛等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并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可用温湿毛巾擦浴或用30%的酒精擦拭颈部、两侧腋窝和腹股沟区,反复擦试20—30分钟后测量体温,仍不降可继续擦拭,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为止。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不可盲目用退热剂之类药物。对持续高热达3日以上者应积极治疗,病情痊愈后检查、确诊胎儿是否正常,如发现死胎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治疗。在孕中期行B超、羊水等检查方法,了解胎儿有无畸形或发育异常,并作相应处理。

当然,谨慎用药不必“谈药色变”从一个不顾药物对母婴危害的极端到了肓目拒绝用药的又一个极端。妊娠期间预防感冒固然重要,但是一旦患了感冒,就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用药治疗。科学地讲,孕期患病更应该认真对待,积极治疗,权衡利弊,合理用药。孕期用药颇有讲究,而且孕期各阶段的用药禁忌有所不同,医生会结合临床实际,按照“对妊娠的危险等级分类”用药。

孕期合理应用药物

(1)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感冒药主要是对症药物,治标不治本,且对孕妇来说不是安全药品,所以专家建议孕妇最好不用抗感冒药。

(2)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使用的退热药,阿司匹林在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

(3)抗生素孕妇感冒如无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不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生素。抗生素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对胎儿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另外,还有林可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等。在动物实验中,尚未见这些抗生素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不安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据研究,前两种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后四种对人类胎儿有一定危险,故一般情况下孕妇不宜使用。

(4)抗病毒药物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宜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有医生指导。

(5)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

预防最重要。怀孕期间的妇女应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保持强壮的身体,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不接触感冒患者,家中居室应常常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更不应对此不介意,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