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精典
30119600000050

第50章

强迫思维:强迫性怀疑和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如:有的病人老是想“人的头上为什么不长出两只角”;有的病人出门后总是不放心门是否关好;有的病人寄出信之后常担心地址是否写错。患者明知这些想法毫无意义,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虑不安,非常痛苦。

强迫行为:强迫性反复洗手,有人每次洗手一定要洗三十分钟左右才肯罢休。强迫性计数,有人每次进卫生间一定要用30张手纸。强迫性礼仪动作,有人每次穿衣服时一定要左袖伸三次,右袖伸三次,然后才肯把衣服套上身。

强迫症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精神因素

有资料显示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强迫症的治疗

中医治疗

肝气郁结症见强迫思虑或强迫行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如: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芍药、甘草。

气郁化火症见强迫思虑或强迫行为,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解郁和胃。选用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左金丸泻肝和胃。

肝郁脾虚症见强迫思虑或强迫行为,情绪低落,烦闷,敏感多疑,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纳差,便溏,头晕,胸胁胀痛,腹胀,月经不调,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细。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选用逍遥散为主方,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心脾两虚症见强迫思虑或强迫行为,抑郁,焦虑不安,易兴奋但易疲劳,嗜睡,多梦,健忘,心悸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体胖,边尖有齿痕,苔薄,脉沉细弱。治以养心健脾,气血双补。选用归脾汤加减,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龙眼肉、枣仁、当归、远志、茯神、木香。

肝肾阴虚症见强迫思虑或强迫行为,焦虑不安,惊恐,悲泣,虚烦不眠,多梦易醒,健忘,敏感多疑,五心烦热,盗汗,耳呜,腰酸腿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沉细。治以滋肾阴,清相火。选用滋水清肝饮,药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柴胡、丹皮、山栀。

脾肾阳虚症见强迫思虑或强迫行为,抑郁,少动喜卧,少眠,胆怯惊恐,健忘,形寒畏冷,纳差,便溏,性欲减退,月经不调,舌淡,苔滑润,脉沉迟弱。治以温补阳气。选用金贵。肾气丸和理中丸加减,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肉桂、附子助肾阳,阴阳双补,更兼理中汤补气温中。全方兼补先天、后天阳气。

西药治疗

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但对强迫症的精神病理现象无多大治疗效果。抗抑郁药已用于治疗本症,三环类抗抑郁药,特别是氯丙咪嗪的疗效为佳,有将其列为抗强迫药的倾向,多虑平、丙咪嗪、阿米替林、百优解、赛乐特也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的强迫症状对舒必利等抗精神病药有较好反应。

心理治疗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而无明显运动性抑制以及幻觉、妄想、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精神病特征。其生活能力未受到严重影响。

抑郁性神经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总之,它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有资料显示,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些事情会使我们的情绪低落。如果这些事发生在一个性格多愁善感、沉默寡言、不好交往、心眼儿小的人身上,就会严重到对生活失去信心,无助无望,对事物兴趣下降,精神疲惫,自我贬低、感到生命缺乏意义与价值的地步。此外,患者意志活动是减低的,虽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处处表现被动与依赖。患者常用“空虚”、“孤独”、“与人有隔阂”来表述自己的处境,常感到思考问题困难,脑子反应迟钝,常常觉得“脑子空了”,“不会想事情了”。

抑郁性神经症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患者的子女即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病前性格特征

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愁善感,遇挫折易陷入消极。

心理社会因素

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

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

中药治疗

肝气郁结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选用柴胡疏肝散,药如: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芍药、甘草。

气郁化火症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选用丹栀逍遥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血行郁滞症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涩。治以活血化淤,理气解郁。选用血府逐淤汤,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淤养血,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

痰气郁结症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治以行气开郁,化痰散结。选用半夏厚朴汤,药如: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心神惑乱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治以甘润缓急,养心安神。选用甘麦大枣汤,药如:甘草、小麦、大枣。

心脾两虚症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选用归脾汤,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龙眼肉、枣仁、当归、远志、茯神、木香。

心阴亏虚症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选用天王补心丹,药如:地黄、天冬、麦冬、玄参、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

肝肾亏虚症见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呜,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治以滋养阴精,补益肝肾。选用滋水清肝饮,方中六位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西药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四环类抗抑郁药,如路滴美,其他抗抑郁药,如百优解、赛乐特;苯二氮卓类抗生素,如劳拉、佳静安定、舒乐安定可改善伴有的焦虑症状、躯体不适感和失眠。

心理治疗

根据病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其适应不良的个性特点,鼓励和帮助病人“重在行动”、“行动改变性格”,通过实践陶冶性格。

癔症

癔症发病通常都有一定的精神刺激,主要是紧张、恐惧,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种不愉快的事情,比如看见死人、夫妻吵架、领导批评等等。在急诊室里,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病例,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和婆婆生了点儿闷气,突然“背过气去”,“不省人事”,甚至出现四肢发挺,手指使劲抽搐,有时还手脚抖动不止。在农村我们有时会遇到有人说他走夜路碰上“狐狸精”了,“狐狸精”就在他身上,于是学着“狐狸精”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还有人说他遇到了死去的长辈,长辈让他教训不孝的子孙,惊恐之余学起死人讲起话来。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包括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人说“癔症的症状包括整个医学的内容”,有人称癔症患者为“伟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称患者是“不好的演员,各种角色都可扮演”,“调皮孩子,恶作剧”等,这都说明癔症的表现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哪一位医生也无法完全描述癔症的全部症状。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症状无器质性基础的一种神经症。

癔症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

资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亲中本症发生率为1.7%~7.3%,较一般居民高。遗传因素对部分患者来说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

性格特征

高度情感性、高度暗示性、高度自我显示性、丰富幻想性四点突出而典型者称癔症性病态人格。以上性格特征于病后显得更加突出。

精神因素

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内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气愤与悲哀不能发泄时,常导致疾病的突然发生。一般说来,精神症状常常由明显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躯体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发病的精神因素常决定以后发病形式、症状特点、病程和转归。再发时精神刺激强度虽不大,甚至客观上无明显原因,因触景生情,由联想激起与初次发病时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反应,而出现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现。

躯体因素

在某些躯体疾病或躯体状况不佳时,由于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减弱而成为癔症的发病条件。如颅脑外伤、急性发热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经期等。

癔症的治疗

中药治疗

痰气郁结症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治以行气开郁,化痰散结。选用半夏厚朴汤,药如: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心神惑乱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詈骂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治以甘润缓急,养心安神。选用甘麦大枣汤,药如:甘草、小麦、大枣。

痰火扰神症见性急易怒,头痛失眠,烦躁,多言善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泄肝火,涤痰醒神。选用程氏生铁落饮,药如:生铁落、钩藤、胆星、贝母、橘红、菖蒲、远志、茯神、辰砂、天冬、麦冬、玄参、连翘。

西药治疗

癔症性情感爆发可一次予以足够剂量的镇静剂,痉挛发作常结合言语性暗示,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精神症状明显时选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由于患者求治心切,所以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常不奏效,通常以暗示或疏导治疗为主。医生与患者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使言语暗示治疗能取得疗效。治疗宜在安静的诊室内进行,因周围人的态度、语言、惊恐表情对患者能起暗示作用而加重病情。当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本质,消除顾虑,增加治疗信心,并应指出患者的性格缺陷与发病的关系,帮助患者找出防治方法等。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劳,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症状的一种神经症。这些不能归于已存在的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某种特定的精神疾病,但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压力。

神经衰弱产生的原因

精神因素

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如亲人死亡、家庭不睦、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律颠倒及长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均可能诱发本症。

性格特征

敏感多疑、胆怯、主观、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显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发病,性格特征不显者则须较强烈或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发病。

躯体因素

各种躯体疾病或能削弱躯体功能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

神经衰弱的治疗

中药治疗

心火炽盛症见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治以清心泻火,安神宁心。选用朱砂安神丸,药如:黄连、当归、生地、朱砂。

肝郁化火症见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选用丹栀逍遥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痰热内扰症见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选用温胆汤,药如:半夏、陈皮、竹茹、茯苓、枳实。

阴虚火旺症见心悸不安,心烦不寐,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以滋阴降火,清心安神。选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阿胶汤,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黄连阿胶汤直折心火,滋养阴血,两方共奏滋阴降火之效。

心脾两虚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选用归脾汤,药如: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心胆气虚症见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处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选用安神定志丸和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重于镇惊安神,酸枣仁汤偏于养血清热除烦,两方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热而定惊安神宁心。

西药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对焦虑症状和兴奋、易激惹者可选用佳静安定、舒乐安定、劳拉西泮,失眠严重者可予以催眠药,抑郁症状可选用小剂量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

在认真听取患者的陈述和详细查体之后,要在其他治疗的配合下,向患者讲解发病原因、l临床特点、演变规律、防治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本质,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坚持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稳定性。

常见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