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化探谜
30116600000036

第36章 万坟岛之谜

1971年才获得独立的巴林,是波斯湾上的一个岛国,靠近沙特阿拉伯海岸,面积仅669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由33个小岛组成。

主岛巴林岛面积562平方千米,岛上坟墓超过了17万座,被称为“万冢之岛”。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史前时期的冢林,盘踞在巴林岛北部,位于首都麦纳麦以西,绵延数十里,占地30多平方千米。一个个人工土丘,排列整齐,蔚为壮观。从飞机上俯瞰,像万千起伏的浪头。1879年,英国人初次挖掘,才知道这些土丘都是坟墓。

有意思的是,这些坟墓一层叠一层,最高达10米,有几层楼高。从已挖掘的70多座坟墓来看,古墓的历史上限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时代。由此推断,几千年来,前人之墓被泥沙埋没,后人复葬其上,从而形成这种令人称奇的景观。而在坟层之下和坟林附近,还发现了古人聚居的村落和城镇的遗址。

古代巴林人没有留下史书,巴林的远古历史仍是一个谜。但从这些古墓可以看出,古代巴林是个人口众多的繁华城市,有着灿烂的文明。

巴林古墓有两类:多数是单墓,比较简陋,可能是葬平民的;双墓并葬的不多,大概葬的是上层人物。双墓的坟头高出地面4.6米,直径20米,陪葬品甚为丰富,除了羊、羚羊、狗等动物的骨殖,大量的条纹陶罐、红釉花瓶、金属矛头、匕首外,还有黄金制的辟邪佩物、刻有精细花纹的青铜器、银器、鸵鸟蛋壳制的饰物,以及象牙制的小盒子等。

而地下埋着的两座城市遗址同4000多年前的巴比伦城一样古老。表层出土的晚期文物,有印度的陶器,地中海沿岸的天青石制品,东非的象牙制品,中国的灯碗、马灯、手推小磨、古钱等,说明当时这里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

从阿拉伯各国的古籍中也可以看出,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里已形成原始的狄尔蒙国。岛上丰沛的泉水、葱茂的绿洲和盛产珍珠蚌的浅海滩,吸引了大陆居民来岛上定居,这里一度非常繁荣。但公元前2795年至公元前2739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企图打通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商路,数次摧毁了秋尔蒙的都城,致使这里的文明被毁灭,过了很久才重新建立城市。公元前1518年-前1024年,这里又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公元前1000年前后,东地中海的排尼基人征服了巴林,把它建为波斯湾的转口贸易中心,给巴林带来了第二度繁荣。

公元前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称霸中东,商路转移到红海那边,巴林逐渐衰落,腓尼基人离开了波斯湾。直到公元1世纪之后,巴林岛才又出现一个新的阿拉伯国家,建都于麦纳麦,后来成了波斯湾地区的贸易中心。

公元309-379年,波斯王国不断进攻巴林,最后围岛一年方得登陆破城,几乎将阿拉伯人斩尽杀绝。城市被夷平,水井堵死,船只烧毁,树木砍尽,巴林成了“鬼岛”。直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收复了巴林,麦纳麦才重新振兴。公元894年,岛民起义,宣布脱离阿拉伯哈里发国独立,巴林进人历史上最强大和繁荣的时期。

公元1057-1058年,哈里发讨伐巴林,屠杀“邪教徒”,所有城镇均被摧毁,果园和棕桐林也被放火烧光,致使麦纳麦等城市又一次被毁灭。以后,巴林作为一个小酋长国,开始臣服于阿曼苏丹国,后来沦为葡萄牙、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71年才获独立。

数度荣衰,使巴林远古的许多谜都埋在了一层叠一层的坟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