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历史探谜
30114600000019

第19章 朱元璋是怎样自学成才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少年时孤苦无依,为地主放过牛,后来出家当了3年和尚,苦不堪言。他参加农民起义的时候,虽然已经25岁了,但还是个文盲。由于他出身贫贱,怕被人们瞧不起,并且知道光有武没有文成不了大事,所以他利用打仗的间隙,刻苦读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作为的皇帝。

朱元璋起初不过是郭子兴元帅手下的一名卫士,他开始粗通文墨的时候,就积极参加队伍上的文墨事务。军中的文告,元帅的命令,他都主动宣传解释,由于他打仗勇敢,又足智多谋,还识一些字,所以很快从普通士兵升为军官,郭子兴对他尤其器重。

朱元璋作了军官以后,学习更加努力了,他很懂得读书的好处,前人的许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写在书上边。随着地盘的扩大,军中缺粮,士兵抢老百姓,结果不得人心,站不住脚,他从书上知道了屯田的办法,才解决了这个大问题,因而在群雄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朱元璋对历史特别爱好,注意从中吸取教训。《春秋》、《左传》、《汉书》、《宋史》是他常读的书。他很崇拜刘邦,认为他有很多长处值得自己学习。

做了皇帝后,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办公,一直忙到深夜。他每天要看要听的奏章、文报多时达200多个,要处理400多件事,但仍然没有放松学习,功臣死了,他亲自写祭文,大臣外任、退休,他撰文送行。有个叫宋讷的人读书时烤火不小心烧了衣服,他还作文劝诫。他经常写诗作赋,微服出巡时喜欢和人作对联。他的文章通俗好懂,诗粗豪而有风韵,连骈体文也写得不错,历史学家吴晗称赞他“居然是个四六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