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学探谜
30114000000007

第7章 《天问》是《楚辞》中的名篇吗

《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名,作者屈原。对题旨解释通常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天问”即“问天”,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并认为是屈原被逐之后,走进楚国先王祠中,“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发泄郁愤,寄托愁怨。另一种认为,“天问”即关于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疑问。今人游国恩《天问题解》:“举凡天地间一切显象事理以为问,犹今人曰自然界一切之问题云尔。”以后说较合作品实际。诗作长达370余句,是屈原作品中第二长诗。

全篇由170多个问题组成,涉及到天文、地理、神话、历史等多方面事情。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从开头到“羿焉弓毕日?鸟焉解羽”,是关于天地山川形成及神话传说中有关问题的发问;后部分对夏商周和春秋几个着名诸侯国的历史提出问题,注重国家的兴亡更替。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历史的看法,用问答形式表达出来,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意识、批判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也寄托了愤世嫉俗的郁怨之思。诗中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历史资料,代表了那个时代思想认识的高度。

艺术上极有特色,以问题贯穿,自远及近,从古到今,由天道到人道,层层深入,连续不断,一问到底。想象奇特,情绪激昂,气势浑成。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多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参差错落,圆转活脱,毫不板滞重复。基本上四字一句,四句一节,一节一韵,然而随内容变化,间杂三、五、六、七言,整齐中有变化。节奏音韵也自然协调。前人曾评曰:“或长言,或短言,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