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学探谜
30114000000023

第23章 《木兰诗》表现了尚武精神吗

《木兰诗》,是北朝长篇叙事民歌,梁朝时编入《鼓角横吹曲》。同题诗有二首。此诗约作于北魏末年,最早见于陈光大2年(568年)僧人陈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中。《文苑英华》和《古文苑》都误以为是“唐人诗”。

《木兰诗》歌咏了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12年,胜利归来的故事。塑造了木兰端庄从容的行貌和保家卫国的英姿,从而烘托出北方民族战争的背景和在这种背景中北国儿女的尚武精神。

全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花木兰显然是北国少女中一切美好品貌的集中代表,冲破了封建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

《木兰诗》写得刚健浑朴,具有典型的北朝民歌特色,同时又显得柔情婉转,回环跌宕。从征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场面描写;从征途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的反复咏叹;以及胜利归来后“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绘声绘色,把木兰这位女中豪杰的单纯真挚的情态神气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神往,并使中国民歌口语化的艺术,达到了峰顶。明胡应麟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于赡,极于木兰。”

《木兰诗》在民间流传极广,它和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世称为是中国诗歌史上异曲同工,先后辉映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