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一代名帅名将兵法——朱德兵法
30111400000023

第23章 国防篇(2)

实现军队现代化,离不开人和物的结合。朱德从一生的军事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战争中,人与物相比较,起主导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对现代化的军队来说,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人,首先要把人"现代化"起来。所以,他始终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放在军队现代化的首位。在1951年9月召开的各兵种司令员、参谋长及各军区参谋长、军训处长集训会议上,他指出:"今后的战争,将使用大量的军事技术与战斗器材,并有大量的人员参加作战,如果不能掌握复杂的武器技术和学会诸兵种的联合作战,就不能战胜敌人。"

朱德特别重视干部在现代化中的作用,要求各部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对各级指挥员的培养。重视军事院校在培养干部中的作用。1954年3月,他以国家考试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对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考核。他对全军各种类型军事院校的成立付出了大量心血。1951年9月,他在全国第二次军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建设正规化的学校,培养训练干部,是我们国家当前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学校的任务、办学方针、学习内容、对学员的要求等,他都作了一系列具体指示。

他对正规化建设也抓得很紧。除对科学编组,院校正规建设等作了大量指示外,他还强调:军队要正规化,要有严格的纪律,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一定要搞好基本教练,要学好技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任务是十分紧迫的,我们要抓紧时间来办好这件大事。又说: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锻炼部队就是靠训练,演习。朱德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今天,人民解放军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与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分不开的。

二、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

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国防工业建设应和民用工业结合。

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还必须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朱德对国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历来十分关心。他认为: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也是买不起的。实现现代化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靠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去发展军工生产。变过去的"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为现在的"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1950年7月13日,他致函萧劲光等说:"海军和飞机是近代化的兵种最高的必需的,要加强这两个兵种,就必须有造船厂、飞机厂。有了这两种工厂,能制造还不够,必须要有石油厂,才能强化起来。"同年8月14日,他写信给毛泽东,提出对制造坦克和发展汽油工业应该抓紧,并建议把它们纳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年9月14日,他就1952年工业生产计划致函李富春,提出要利用已有的工厂、机器,充分发展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熟练工厂的作用,发展兵工事业,并把海军的造船、修船包括在内。

他还较早地注意到发展尖端武器的问题。他在1956年4月写给中共中央关于访问苏、波、捷、德、匈、罗、蒙七国的报告中提出:现在世界已处在工业技术革新中,必须运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提高技术,对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1957年8月20日在国务院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务院体制的会议上,他提出要发展尖端武器、搞原子弹和导弹的主张,得到了周恩来的肯定。1960年10月,他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的军队一定要下决心用尖端技术武装自己。如果我们的军队能在思想政治上武装好,再加上先进的装备,那就会成为天下无敌的军队。这样就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不敢侵略我们。"

对国防工业的发展,朱德一贯倡导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新中国建立前夕,他就提出过军工生产要统一领导,兵工要带动民用工业。朝鲜战争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因而,在工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他认为"一开始就搞和平工业,光搞兵工恐怕有问题"。在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时,他提出了"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国防建设应和民用工业结合"的主张。1956年8月,他在一份《意见》中提出:"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是很快的,旧的东西不断为新的东西所代替、更换。因此,军火装备不宜大量生产,过多积压,而要充分运用这些工厂的设备能力,进行多种生产,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并使投资有所效益。"1957年1月,他从国际形势已进一步趋向缓和这个判断出发,更强调军事工业要同民用工业生产结合起来。他对薄一波说:"我看短时期内世界大仗打不起来,因此,相当数量的军工厂可以改为和平工业,军队也要大大裁减。军工厂如不改为和平生产,要犯错误。"

朱德重视调查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萌发出许多新的认识。1957年3月,他在四川视察了军工生产后,于19日致电中央和毛泽东:"兵工厂转民用生产或兵工生产与民用生产相结合的问题,这是迟早非解决不可的。要转还是早转好,早转少损失些,越转的晚损失越大。"

朱德认为解决军工生产任务不足,民用工业又急需新建同类工厂的矛盾的惟一正确办法,是国防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他不止一次地讲过"军工要改为和平工业","军工要搞民用产品",并先后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过七八份报告。他还具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两个方案:一是把当时管兵工生产的二机部同管民用生产的一机部、电机部合并,平时多生产民用产品,战时主要生产军用产品;二是把二机部缩小,专管原子武器的研制,其余的生产能力分出来,转向民用生产。

建国以来国防工业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实践证明:朱德一向倡导的国防工业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是正确的。

三、我看短时期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国际局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世界战争是可以防止的,这看法是切合实际的。我们能争取到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条件。

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和平建设时期。但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的行径,直接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被迫派出自己的优秀子女组成的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美国和南朝鲜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接着,1954年召开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由于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斗争,国际局势出现了和缓的趋势。

但是,由于长期武装斗争的经历和帝国主义仍然实行敌视、孤立和包围中国的政策,使得许多人对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大势认识比较迟缓,影响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分析,是朱德一向十分关注的。由于他长期来养成的判断能力,使他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了朝鲜战争后出现的国际形势缓和的新情况。并提出了世界战争一时打不起来的新判断。这在当时是非常富有预见性的。

1954年在起草宪法和1956年苏共二十大时,朱德先后几次说,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打仗不是儿戏。杜鲁门是个庸才,没有魄力打世界大战。蒋介石几十万人马不可能反攻大陆。他还说:新的世界大战短时间内打不起来,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国际形势看来,十年八年打不起来。"

1955年12月10日至1956年4月2日,朱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蒙古七国。回国后,他于4月25日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访问七国的报告。报告中说:国际局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世界战争是可以防止的,这看法是切合实际的。我们能争取到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条件。我认为需要考虑怎样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产方面,同时把国防建设同和平生产结合起来的问题。军队数量可以缩减,同时保持巨大的动员基础;武器生产要同和平生产结合,特别注意发展战时和平时都需要的精密器械和仪表工业。

基于这个判断,他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发展经济的思想非常赞赏。1956年8月,他撰写了《我对主席指示的十大关系的体会和想到的一些意见》一文。文中指出:"过去对沿海工业的疏忽,主要是怕打仗,怕打烂。当时这种估计也是对的。""在国际局势已经趋向缓和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我国沿海工业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又说: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应尽量减少军费的支出,集中更多的资金来加强经济建设。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应该互相结合起来,使二者能够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战时迅速地转到为战争服务。

同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大会上,朱德发言说:国际紧张形势有了和缓,只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继续努力,那么,目前已经出现的国际局势的和缓,就有可能转变为持久的和平。

这段时间里,朱德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讲得很多。1957年1月5日,他在和薄一波的谈话中又说道:我看短时期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因此,相当数量的军工厂可以改为民用工业,军队也应当大大裁减。

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际紧张局势有所加剧,尤其是针对我国的战争形势有所发展。苏联与中国关系趋于紧张,并公开袒护印度侵略中国边疆的挑衅战争;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并不断派特务在大陆沿海进行骚扰;美国开始卷入越南战争,并不断扩大对我国领海、领空的挑衅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朱德仍保持冷静的头脑,实事求是地把握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

1963年1月,他视察祖国南端宝岛海南岛,在听取当地负责人汇报时指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所以要备战。但是,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一部分军队可以搞生产。

1965年5月19日,他在接见出席军委作战会议的全体代表时指出:我们要多生产武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技术。只要我们把各项工作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敢来。要把海岛守住,守住海岛敌人就不容易上来。如果敌人打过来,就把他引进来,全部、彻底地消灭他。并强调一定要从战略上着眼准备战争。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3月,中共九大开幕前夕,发生了苏联军队多次侵入我国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当时对发生战争的危险性作了过分的估计,在九大后开始全国性的备战工作,并决定:10月20日前,将在京的老同志疏散到各地。朱德等去广州。10月18日,总参谋长黄永胜紧急传达林彪的"第一号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对这种过分措施,朱德有着自己的判断。他对康克清说:"现在毫无战争迹象,战争不是凭空就能打起来的,打仗之前会有很多预兆,不是小孩打架,现在看不到这种预兆、迹象。"

综上所述,朱德对国际局势和对世界战争形势的分析、判断,其总的思想是:战争不是儿戏,是有征兆可循的;战争短时间里打不起来,在国际形势继续向缓和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世界战争是可以防止的。因此,对战争危险性的估计不能过高,而使自己时时处于临战状态,耽误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说,这些分析和判断是冷静和符合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