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一代名帅名将兵法——朱德兵法
30111400000017

第17章 战术篇(3)

"勇敢加技术"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过去作战需要"勇敢加技术",今后,武器发展了,作战领域拓展了,更需要做到"勇敢加技术"。"今后战争的胜利仍然要靠勇敢,但不能只靠勇敢,而必须使军队各种成员精通技术,使各级指挥员精通现代的指挥艺术和善于组织有计划的作战,使勇敢与技术相结合。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

五、技术是战术的基础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搞不好,战术就无法搞好。

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家中,较早较系统地论述战术问题的是朱德,详细地论述战术与技术之间辩证关系的也是朱德。

朱德首先肯定战术是由技术决定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他认为:"技术日益进步的现代,不仅在战争中特别加强了技术的作用,使用技术的知识训练也复杂了,并且由于技术的进步变更了战术的原则。""技术不好战术也不会好,技术好了战术也容易学好。所以必须先将技术搞好,技术搞好了再讲战术,战术讲好了再讲同各方面的联系。"他沉痛地指出:我军之所以会有如此旺盛的士气,"乃是靠政治上的优势,而技术上则缺乏基础,这不单是我军装备不如敌人,而且重要的是我们很多同志对现有技术的掌握还非常不够。因此,过去不知有多少可爱的同志作了可以避免而未能避免的牺牲,不知有多少可以全部歼灭敌人的机会而未能全部歼灭。这个血的教训应该好好地接受"。

1931年7月,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专门提出了提高军事技术的意义,要求"红军在战术方面必须超过敌人,在技术方面必须努力学习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识,以便我们从敌人中间得到新式武器时,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朱德抓技术训练是出了名的。1933年,当红军从国民党手中缴获一批新式的捷克式轻机枪时,他立即组织机枪训练班,并亲自主持训练班,讲授技术。在《朱德画册》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幅他在机枪训练班讲课的照片。

如何掌握技术?他认为,首先必须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学习技术,也和学习其他的东西一样,必须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来,应由低级到高级,由浅而深。比如射击瞄准,应该先近后远;学习动作,应该先简后繁。确确实实,学一个算一个。学好了一个之后再转入另一个。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准确、有力,熟练生巧,才能使学者信心日高,胆量日壮。切不可潦草从事,求数量而不重质量。"

其次,是立足现有装备,"主要的还是把现有的技术练好"。"我们所谓技术教育,并不是指那些现代化的新技术而言,而是如何把现有的技术练好,务使每个战士在现有条件下,既能在部队中集团作战,又能在分散时各自为战。当然我们也非常希望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有些新的技术装备,用新的技术给敌人以更大的杀伤,给国家民族多尽一点力。而且我们也相信,总有一天八路军、新四军会获得新的技术装备。但今天我们也决不幻想新技术装备会凭空而来。""应该首先使每一个战士能熟练地掌握自己的技术。用步枪的就应学好步枪的保管、使用,练好射击、刺杀。用手榴弹的,就应学好投弹。

其他如机关枪、炮等都应如斯。务使物有所用,人与技术密切地结合。""假定每个战士都能熟练地掌握自己的武器,发挥其威力至最高度,那末我们的教育便是一个空前的胜利。"

第三,学习技术要以党性来保证。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军向现代化、正规化发展的高潮中,朱德在装甲兵干部集训会议上提出:"大家要以党性保证,全心全意地钻研技术,达到专业化。"要求:"技术不但要学会,而且要学得熟练,使用得很灵活,能将坦克开得要快就快、要慢就慢。"要求在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中,一定要学好技术。1951年9月,他在第二次全国军训会议上讲话指出:"一定要搞好基本教练,要学好技术。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搞不好,战术就无法搞好。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任务是十分紧迫的,我们要抓紧时间办好这件大事。"

第四,要向对手学习。朱德十分强调向拥有现代化装备和技术构成的强大对手学习,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抗日战争中,他指示要向对手日本学习:"日本练兵的方法有些我们要学。他们先搞一个月的体操,各种操都搞,这一个月都是练体力。体力搞好,拿枪就稳了,爬山、跑散兵都行了,这也就是技术。"抗美援朝时期,他又号召:"向当前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战胜敌人。"

学习技术,研究战术,这是朱德一再发出的号召。

六、技术决定一切

在一定的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如果我们别的都好,就是技术不好,那也不能完成任务。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这是朱德几十年来一贯强调的观点,这在忽视技术,只要政治,不要业务的年月里是非常难得的。

即使在红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窳陋的时代,朱德也很重视技术的作用。在《纪念"八一"检阅红军的军事学术》一文中,他指出:我们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军事技术,要使用新技术来武装我们的红军,才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因此,争取在很短时间内加紧进行红军的教育工作,以提高红军的军事技术,是红军各级指挥员的战斗任务。

抗日战争中,他提出练兵主要分智力、体力和技术三方面。指出:"现在是技术决定一切,而我们的技术比人家差得远,因此要从战术技术、马列主义等方面来训练军队。"批评"过去我们军队中,有不尊重体力与技术的倾向,似乎认为军队只要有了政治觉悟就够了。这是很错误的。过去我们不是也打了胜仗吗?不错,过去也打了胜仗,但打了胜仗,不是说我们的技术已经好了,已经够了。我们有了政治觉悟,再加上体力好,技术好,就可以打更大的胜仗,更少伤亡。"他号召:"我们要培养很多神枪手,培养最好的炮手、最好的机枪射手,各种技术都要练好。"

解放战争时期,他对技术的作用就提得更多了,最为著名的是提出"勇敢加技术"的口号。

建国后,随着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更新和发展,空军、海军和许多技术兵种的出现,他更为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1950年3月10日,在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空军能不能建设好,掌握技术是个关键。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决定一切。如果我们别的都好,就是技术不好,那也不能完成任务。空军作战的胜负,有时往往是一分钟一秒钟的事情。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战胜敌人,不然就要为敌人所打败。"在海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他强调从司令员到每个战士,"都要从头去摸索、去学习,学会现代化的海军技术,学会在海上生活,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坚强的海军军人","要保证全体指战员学会现代化的海军技术"。在装甲兵干部集训会议上,他指出:"要建设好装甲兵这一新的兵种,技术具有决定作用。""如果技术不好,坦克就开不出去,炮就打不准,坏了也修理不好。""如果技术不好,慢了几秒钟就会吃亏。"在铁道兵,他指出:"铁道兵是我军的技术兵种,是现代化国防军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你们的技术要学得很好,本领要练得很大"。

朱德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是因为他看到,在我们这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中,忽视技术的倾向是存在的,而且有时还很严重。另一方面,他深刻地意识到未来战争必然具有愈来愈高的技术构成。"今后的战争,将使用大量的军事技术与战斗器材,并有大量的人员参加作战,如果不能掌握复杂的武器技术和学会指挥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就不能战胜敌人。"要战胜敌人,首先"必须先将技术搞好,技术搞好了再讲战术,战术讲好了再讲同各方面的联系","军事任务要靠技术来完成"。

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就曾有由于掌握了某项技术或熟练运用某项技术而对战役战斗起重要甚至决定作用的例子。

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红一方面军在东固预设阵地待机破敌,一直等了20多天,仍不见敌王金钰部东进。至1931年5月14日黄昏,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意外截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这就是驻在富田的王部第二十八师公秉藩同该师驻吉安留守处电台通报时,竟用明码说:"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吉安台问:"到哪里去?"富田台答:"东固。"这时敌仍认为红军和过去一样还没有无线电台,所以敢于大胆地用明码谈话。由于红军已缴获了电台,并熟练掌握了无线电侦听技术,所以截获了敌人的通话。这个情报的获悉对红军旗开得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一个例子是红军长征途中抢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长江上游大渡河。当时,蒋介石部署重兵在大渡河堵截红军,妄图重演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灭一幕。

为渡过大渡河,红军组织17勇士在营长孙继先的率领下进行强渡。掩护强渡的是红军著名的迫击炮手赵章成和红一团机枪连的3名特等射手。他们用两门迫击炮和数挺机枪进行掩护,他们以准确的射击有效地压制了敌军火力,使表面阵地上的敌军几乎不敢抬头。敌一机枪手欲抢上高山阵地架设机枪,行进不到10米,即被南岸红军特等射手击毙。赵章成和其他特等射手出色的射击技术成功地掩护了突击队的强渡。过硬的军事技术为赢得胜利提供了保障。

技术,在未来仍然具有决定作用。

七、战术运用要走群众路线

战术运用要走群众路线。每一个战役结束后,从组织一个班的战士检讨作战的优缺点,一直到全部队都来检讨战术,这就能大大地提高部队的战术水平。

军事上的群众路线,是人民解放军军事民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贯彻了官兵一致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军事上的具体体现。对于发挥广大干部战士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

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始终保持着谦虚朴实的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始终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中、战士之中。他认为总司令不过是一名代表而已。"比如,我是总司令,有时把我当作他们的代表,把他们的功劳挂在我的名上,如果我因此就夸功,那岂不可笑?"这样的话,他说过多次。他还指出:"一切事情都是群众做出来的,决不是哪一个人做出来的。首长不过是群众力量的代表,打胜仗还不过是广大兵士群众的力量,单靠指挥员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无论什么人,忘记了群众,他的思想就搞错了。"他认为:"全军二百几十万人里面,真正的英雄是很多的。"

1947年9月,在全国土地会议的报告中,他曾专门谈了军队中的群众路线问题,反映了他一贯重视指战员的首创精神的思想。报告从军事教育、战术、政治工作和实行奖励四个方面谈了走群众路线的意义。就战术问题,他指出:"战术运用要走群众路线。"并说:"要真正地爱护战士,干部就要把战术学得更好,这才算是群众路线。总之,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战术才容易学得好。"

走群众路线,就要发扬军事民主。朱德批评"有些人不听群众意见,只顾自己,这样就指挥不好"。指出:"我们既反对军阀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群众可以提意见,但仍旧要听指挥,极端民主化是无政府主义,一定要反对。军事民主搞得好,连队里天天有创造,比如坦克来了,发明用高粱杆点起火来烧它,把坦克烧退了,这是个发明,将来也可以写上战术书。这虽是小事,但作用很大,不要埋没天才,使广大群众时时刻刻想办法打敌人,把自己想的办法报告上级,上级批准了就做,这样,队伍一定会打胜仗的。"

人民解放军在几十年的战争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依靠群众运用战术的方法。这主要是紧密结合战争实践,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一仗进一步,做到"官兵互教,兵兵互教"。战斗发起前,以连队或排、班、战斗小组为单位,在阵地上召开"诸葛亮"会,充分发扬民主,讨论完成战斗任务的方法,并对指挥员的作战指挥提出要求,使之成为战前准备的一项主要内容。战斗中,各级司令机关都十分重视总结部队作战经验,并及时通报交流。战斗结束后,利用战役间隙,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并依据下一步作战需要,全面地总结战役指挥和战术、技术方面的经验教训;连队则发动群众,开展评指挥、评战术、评技术和评战斗动作的活动。

石家庄战役中,朱德指导干部战士研究攻击战术和打法,设想了多种方案,结果仅用一周时间便打下了石家庄。打下石家庄后,朱德又专门在晋县侯城召集座谈会,邀请50多位指战员座谈总结战役的经验教训。参加座谈会的,除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等外,更多的是来自战斗第一线的连、排、班干部。座谈会整整开了三天,总结了许多城市攻坚经验。这次座谈会充分反映了朱德善于倾听群众意见,采纳群众智慧的民主精神。他后来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攻打石家庄期间干部战士献计献策的军事民主活动:"此次攻石家庄以前,在安国曾号召以学习攻城战为主,上下级干部均先开学习会,打时又开会,打不进时又开会。在火线上,三五人仍是开会,特别是支部开会,起了领导作用。老兵带新兵,促进了学习。结果是战士群策群力,人自为战,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