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一代名帅名将兵法——朱德兵法
30111400000010

第10章 作战篇(3)

好的指挥员要能够抓住战局,打开战局,常能使自己的战斗任务自动地完成。假使自己当面之敌已经解决,而友军方面正在吃紧,则应自动地向炮火机关枪声猛烈的方面增援,最好寻求在敌侧后方进行猛烈的突击,与友军协同解决敌人,以求得一个战斗或战役全部胜利。如果请命待命,易失良机,甚至丧失应得的胜利。所以拘守待命,毫无机动的指挥员,不独不能打开战局,造成胜利的条件,他自己也常易限于被动。譬如山地战,大家知道,山地交通不便,联络困难,要求得绝对一致动作,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常常看到高级指挥员的命令,说山地联络困难,务求协同动作。但怎样才能协同动作呢?有些指挥员把部队摆在进攻出发地,等待友邻的联络,互相如此,一辈子也不会协同一致。要想求得协同,只有每个指挥员都本着自己任务和预定计划,以最积极的行动,向着敌人猛烈进攻,大家都积极动作,在积极动作中,求得了一致,求得了统一。

在发挥下级指挥员的积极性和机断专行方面,无论是朱德还是毛泽东,都给后人做出了榜样。翻阅毛泽东、朱德的作战文电,总可以看到这样的字句:"望按情决定","一切望按情况决定","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按当前情况决定部署"等等。后来来华工作的苏军顾问看到这些,总觉得这些不像作战命令,命令哪里有用这种口气的?其实这恰恰反映了统帅善于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他们最了解战场具体情况这一特点,因而也就经常打胜仗。

相反,不予下级指挥员以机断专行之权的往往打不出好仗来。以第四、第五两次反"围剿"为例。就可得到印证。

第四次反"围剿"初期,在后方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对前方的每一步作战行动都予以遥制,使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周恩来、朱德格外为难。在行动方针上,前方与后方常常发生矛盾。后方的中央局坚持要红军攻打南城、南丰两座坚城,前方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意此项方案,提出在抚河东岸连续求得在运动战中解决敌人。后方的中央局否定了这项建议。这样,前后方在作战方向上的矛盾冲突开始尖锐起来。周、朱、王(稼祥)在陈述前方意见的同时,迫切要求:"提议中央局经常给我们前方以原则与方针上的指示,具体部署似宜属之前方。""请求中共、中央局须给前方的活动以机断余地和应有的职权。否则,命令我们攻击某城,而非以训令指示方针,则我们处在情况变化或不利的条件下,使负责者非常困难处置。"这些愤懑之词实际上是告诉远处后方的中央局不要处处干涉前方军事行动的"具体部署"。在被迫按中央局意图强攻南丰失利后,"进剿"军中路军主力又迅速向宜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朱德果断把强攻南丰改为佯攻,红军主力迅速撤离南丰,将敌"进剿"军两个师诱至黄陂地区予以歼灭。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作战的胜利可以说是"机断专行"的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时,情况更为复杂,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推行的完全是军事教条主义那一套。他根本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只凭学院学到的军事课本上的条条框框,一个人躲在房子里凭着地图指挥战斗。他指挥得非常具体,且又经常朝令夕改,甚至连下面部队阵地的机枪如何摆法都得照他的命令。这种主观、武断、轻率、不尊重红军前方指挥员的作法,使朱德和周恩来都很愤懑。周恩来不得不致电中央,批评他们"连日电令屡更"、"使部队运转增加很大困难"。并再次明确要求:"在相当范围内给我们部署与命令全权,免致误事失机","否则亦请以相机处理之电给我们"。但博古、李德等人否决了前方朱、周意见,李德并以统一前后方指挥为名,建议取消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名义和组织,将"前方总部"撤回瑞金,并入中革军委。事实上剥夺了朱德、周恩来的权力。1934年1月,部队改由博古、李德直接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愈加陷入被动的局面。撇开这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路线不说,仅从作战指挥上看,中央集中统一指挥过于绝对,前方指挥员没有一点机断专行之权,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钓大鱼的办法

钓了一条大鱼你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就扯上来,可以慢慢同它摆,在水里摆来摆去,把它弄疲劳了再扯上来,这样就把这条大鱼钓到手了。

大鱼,是朱德对敌主力部队的形象说法,钓大鱼,即指抓住和歼灭敌人的主力。"从钓小鱼与钓大鱼的办法不同来看,就可以理解打弱敌与强敌、打小敌与大敌的不同"。

具体说来,朱德当时提出"钓大鱼",指的就是"钓"国民党第五军。自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打出外线,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之后,陈(赓)谢(富治)集团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又分别向豫西和豫皖苏挺进。中原敌军被迫转入防御,但在兵力上仍占较大优势,尚有能力举行战役性进攻。为贯彻继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方针,使中原解放区获得巩固,中央军委于1948年初赋予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粟兵团南渡长江,挺进到闽浙赣诸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的任务,以求吸引中原敌军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为此,粟兵团于3月初进到黄河以北濮阳地区休整补充。南渡长江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陈毅并写下了"稳渡长江遣粟郎"的诗句。方针已定,似难再变。但休整期间,粟裕在分析了中原地区已具备打较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以及三个纵队渡江与暂在中原作战对战局发展的利弊关系之后,于4月18日致电中央军委,建议三个纵队暂缓渡江,集中"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路北)作战,求得在雨季与夏收前在中原地区(主要战场应在豫皖苏及淮北路东路西)打几个较大的歼灭战"。4月底5月初,中央经过与陈毅、粟裕等审慎研究后,决定三个纵队暂不渡江,由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和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以寻歼敌邱清泉兵团(第五军即为其主力)等部为主要目标,力争在四至八个月内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完成渡江准备。歼灭第五军,即成了粟裕暂不渡江,在中原作战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五军是何物也,第五军乃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分别是新一军、新六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后恢复为第十八军番号)。当时新一、新六军在东北战场,整编第七十四师已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第五、第十八军均在中原战场。第五军是国民党军最早的机械化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曾打过多次硬战,著名的昆仑关之战和参加中国远征军浴血缅甸战场使得该军名声大振。解放战争中在山东和中原战场曾与华东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多次交锋,未受到大的打击,故气焰嚣张,该军军长邱清泉更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国民党并造谣共产党有"逢邱不打"之说,还说"刘瞎子(指刘伯承)怕碰邱缺嘴(指邱清泉)"。由此可见第五军之狂妄自大。

为指导粟兵团在中原战场完成歼灭国民党第五军的任务,1948年5月10日,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在陈毅、粟裕的陪同下赴濮阳地区看望华东野战军的干部战士。就在这次指导工作中,朱德提出用"钓大鱼"的办法来调动和歼灭第五军:

我替你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钓大鱼的办法,钓了一条大鱼你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就扯上来,因为你性急往上扯,大鱼初上钩,尚未疲困,拚命扯往往会把钓索弄断。可以慢慢同它摆,在水里摆来摆去,把它弄疲劳了再扯上来,这样就把这条大鱼钓到手了。对第五军就要用这个办法,要用"引"的办法。它来攻,我就退,有条件就阻击一下,没有条件就不阻击,把它拖得很疲劳,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时,再用大部队去奔袭歼灭它。

朱德这些内容深刻、语言生动的讲话,给华东野战军指战员们很大的鼓舞。朱总离开不久,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率领下,审时度势创造战机。六、七月间,在中原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发起豫东战役,创造了在一次战役中歼敌93000余人的新纪录。这次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这次战役虽然没有歼灭第五军,但也只是让第五军多活半年而已。在1948年冬展开的淮海决战中,第五军连同邱清泉都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大鱼"终于被钓住了。

八、运动战中歼敌人

自红军以来打的都是歼灭战,我们是靠歼灭战起家的。消灭敌人主要在运动中消灭。

运动战,按权威解释,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进行战役和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的作战形式。其基本特点有:(1)正规性。正规兵团是歼敌的骨干力量,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予以积极配合。(2)进攻性。运动战基本上是进攻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3)流动性。即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主力兵团在广阔战场上,实行大踏步地前进和后退,适时集中和分散,灵活机动,力求歼敌于运动之中。(4)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运动战主要执行歼灭任务,因此,在战役战斗上集中优势兵力,采取迂回战术,是全歼敌人的基本手段。

人民军队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有两种作战形式是拿手好戏,一是游击战,二是运动战。当革命力量处于非常弱小而敌人异常强大时,一般实行的是游击战;当革命力量有所发展时,主要是进行运动战或带游击性的运动战。直至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朝鲜才进行过比较正规的阵地战。在这三种作战形式中,最能达到歼敌目的的还是运动战。

运动战与歼灭战密不可分,歼敌主要靠运动战。对此,朱德曾有许多论述。他曾在一个报告中说:"自红军以来打的都是歼灭战,我们是靠歼灭战起家的。不是包打胜仗,而是要打胜仗,不打不得了。消灭敌人主要在运动中消灭。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之一点,其他地方敌人用小部队钳制起来。"这就将运动战与歼灭战的关系说清了。

朱德还指出:打歼灭战是红军传统的战略思想。一定要贯彻打歼灭战的思想。并提出打歼灭战的三项注意事项:(一)集中兵力主动作战。主动就是让敌就我,而我不就敌。我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二)打敌之侧背,包围歼灭敌人。打侧背须要胆大,要练出"欲打"敌人跑不了,"欲退"敌人追不上的本领,要发扬迅速、秘密、坚决的红军传统。(三)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消灭掉。此外,不但要有打垮敌人的威力,还要有压倒敌人的气势。我们要在政治上压倒敌人,瓦解其抵抗。

运动战以歼敌为目的,这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集中,在战役战斗上对敌形成绝对或相对优势兵力。在三种作战形式中,运动战更需要,也更容易发挥集中兵力的长处。而游击战,由于作战规模较小,集中兵力一般人数较少,"化零为整",也难以与运动战集中的兵力相比;阵地战,以分兵把口、固守一地或阵地攻击为特点,在兵力机动、运转上不如运动战灵便,也不如运动战便于集中兵力。

1947年5月,朱德曾在晋察冀军区的一次会上很中肯地指出一些部队没有打好仗的原因:"你们最近打了一些胜仗,只是仗打得零碎了些。如何打大歼灭战,你们还没有十分学会。从张家口退出来以后,没有很好地把兵力集中起来。

如果你们学会了集中兵力,一定能够打大胜仗。""你们过去缺点主要是没有善于集中兵力消灭敌人,而使敌人将我各个击破。这些应是你们的经验教训,如每次集中十个团以上兵力,胜利是不可预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