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命运密码:决定命运的36个因素
30105300000042

第42章 命运密码之三十一 勤奋

1.勤奋

勤奋是指不懈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勤奋与勤劳、勤苦、勤快、勤勉、勤恳、勤谨、勤俭、努力等同义或近义。勤奋是与懒惰一词相对的,用现代商业用语说就是敬业精神。

国内外对勤奋的论述非常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勤奋的论述:人勤春来早;懒汉争食,好汉争气;一根红线两枝花,勤劳节俭不分家;能勤不能俭,到头没积攒,能俭不能勤,到头等于零;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一勤天下无难事;走遍天下人爱勤;功名不上懒人头;有力黄金土,无力荒草坪;等等。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是中国人的自我历史评价。

日本的谚语是,勤劳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英国也有类似的民谚,勤勉是成功之母;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顽强的劳动战胜一切。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把勤奋看作是成功的最主要的条件或因素之一。比如爱迪生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没有上过大学,通过自学走向科学之巅,他的名言是“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鲁迅先生也说过,“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他说,伟大的成绩是与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人生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成功来自勤奋,财富和名誉不是上苍的恩赐,而是勤奋的结果。

每一个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来的,没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是不可能有人生成就的。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他从小就酷爱学习,一生为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斯的少年时代,家里穷得连灯都买不起,他挖空一个萝卜,倒点油进去,再放进一根灯芯,就成为一盏别致的“萝卜灯”。在这盏灯旁,高斯常常学习到深夜。高斯成名后,当上著名的哥廷根天文台台长,生活待遇优裕,但他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在他的办公室里,仅放着一张白色的小桌,一个沙发和椅子,简单的食品和衣衫,再加一支蜡烛,这几乎就是高斯全部物质上的需要。高斯治学勤奋,为了进行一个星际计算,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了涉及337000个数据的计算。由于长期不断使用对数表,以致他竟能背出表中所有对数的前几位小数。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证明镭的存在,千辛万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他们的勤奋和努力,最终提炼出了1/10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证实了镭的存在。

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他在一年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即使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要坚持写五千字。在一年之中,他只给自己三天的休息时间,其余每一天都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勤奋,不仅使他成为世界级的大富翁,而且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上面提到的华罗庚教授,青少年时代也有一些刻苦学习的故事。抗战前,青年华罗庚在英国进修,达到了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程度。房东老夫妇对人说,在所有留学生的房间中,华先生的灯是关得最晚的。抗战期间,华罗庚在西南联合大学教书,住在昆明郊区一个牛棚上面的“阁楼”里。牛在木桩上挨痒,“阁楼”也跟着摇晃起来,没有电灯,像高斯那样,用一只空香烟筒做成一个简陋的油灯。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写成了经典数学著作《堆垒素数论》。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对时间十分珍惜,他利用候车、排队买饭等零碎时间学会了英俄法德四国文字。新中国成立之初,他还在厦门大学读书,那时台湾经常派飞机到福建沿海骚扰,他就把书带到防空洞里,一看就是半天。

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失败。任何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能奢望一蹴而就,每一次的失败和挫折,都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后,更加勤奋的工作,才能对事物的认识加深一步,向成功的方向推进一步。

有的人尽管智商很高很聪明,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努力,不勤奋,导致才智消失。像古代的方仲永那样,五岁即能作诗词,天资过人,为走向成功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他父亲的急功近利,后天不勤奋学习,十二三岁就不如从前了,到二十岁就跟普通人一样了。如果有些小聪明就不努力,不勤奋学习,放弃学习,那距离成功始终是遥不可及的。对于现在职场中的人来说,勤奋首先能保住工作,俗话说,走遍天下人爱勤,任何老板都不会喜欢懒惰的员工。其次,勤奋的员工在职场中进步比较快,能够得到重用和提拔,有利于职场生涯的发展和晋升。

勤奋不在于智商高低,人人都能够做到。经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但是仅仅是差一点点而已。所以说,“天才”“神童”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如果你踏踏实实做个好员工,勤奋工作,要么晋升得快,做个好高管、好白领;如果你更有理想,就可以创业成为老板。老板本身都是勤奋的人,懒惰的人不会成功,不可能做老板,也不可能成为老板。

2.学会勤奋工作

在个人就业市场化以后,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警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也有人说,勤奋决定命运,勤奋决定成就大小。即使这种说法不那么绝对,但勤奋工作决定事业的成败,却是毫无疑义的。

对于决定一生命运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勤奋决定命运。有的朋友说,我也想好好工作,勤奋努力地工作,但不知道如何做。这里提供几条建议。

第一条,首先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道工作是自己的饭碗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很多人说,我的工作太简单,对我大材小用。这种认识本身就忽视了本职工作的作用和细节。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你的真实水平有多高,都必须首先做好本岗位工作,特别是从工作的态度,到日常的办公室卫生、工作档案整理、工作记录等,时时事事做到条理清晰,随手拈来。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并不注意这一点,工作不扎实、不踏实,从而在职业起跑上输了一步。有一位企业老总对员工们讲,一个企业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干,大多数时间就是做好日常的琐碎事情。他说,什么是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永远地不出差错地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就是把容易的事情,永远地不出差错地做好,就叫不容易。如果一个员工连最简单的、容易的事情都做不好,我怎么能放心让你做复杂的、重要的事情呢?

第二条,做好未来工作的预判和准备工作,及时了解与本职工作、本岗位工作有关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计划,预先做好积极的准备。这就是工作的主动性。很多人习惯于听领导的安排,领导没有安排,好像就没有事情可干。领导安排1,就做1;领导安排2,就做2。像磨盘一样,推一下动一下,像陀螺一样,打一下转一下。不推不打就不会动。这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就谈不上勤奋工作。如何主动地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对本岗位上的工作,领导没有想到的要想到,领导想到的要做到。

第三条,做好自己的工作目标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为自己的工作订立目标和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计划,围绕目标有计划地勤奋努力工作。如果设置的每个目标和计划都能实现,肯定会成为职场上的成功者。

第四条,学会加班。一个人要想成为成功者,必须真正理解一个规律:加班是成功者的必修课。这里的加班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岗位工作任务未能按计划完成,需要加班,这种加班是被动的。因为时间紧,任务急等客观原因,或者自己的原因,工作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加班。法律上,这类加班可以取得加班报酬,或获得换休的时间。对待这种加班,很多人会有一些怨气。因此,必须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这类加班不用学习。

要学会的加班,是围绕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而工作。这中间很多工作内容不属于本职岗位工作的范围,而是为自己未来计划目标的实现和职业发展服务的一些内容。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进行必要的学习、充电、训练,掌握未来目标工作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等,必须加班。为了进一步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在岗位工作上有一个很好的发展,需要学习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技术、技能,不断进行工作创新、发明创造,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效益,必须加班。

一个人在岗位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成果,人们一般能够看到,这是显性的。但人们看不到的是这些成绩、成果背后的过程,这是隐性的。这些隐性的过程,日常工作的8小时内往往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在加班中完成的。农村中有一句教育孩子的俗话,不要只看到别人家白馍白面,也要看到人家辛苦流汗。“功夫在诗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

职业经理人是职业人中的精英分子,无疑是职业成功者的楷模和代表阶层。《2007年度职业经理人发展报告》显示,每天正常上下班的职业经理人仅约占被调查人数的7%,每天加班1~2小时的职业经理人约占50%,有约34%的职业经理人每天加班为3~4小时,还有约8%的职业经理人每天加班为5~7小时,甚至有约1%的职业经理人每天加班8~10个小时。

纵观古今成功者,大大小小的领导,哪个不在加班,哪个没有加班。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加班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套用一句名言,加班是成功的阶梯。

问答

你经常加班吗?是领导安排的加班多,还是自己主动的加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