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命运密码:决定命运的36个因素
30105300000039

第39章 命运密码之二十八 抗压力

1.抗压力、抗挫力

抗压力、抗挫力是一个人抵抗、承受面临各种压力、失败、挫折的一种能力。

从心理学上讲,压力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人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表现。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压力、挫折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人抗压力、抗挫力的不同。

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影响命运的所有压力中,面临死亡的压力是最大的,也是关于命运存亡的压力。很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家属一般都不会告诉他们实际的病情,以免造成治疗的心理压力,丧失治疗的勇气、信心。所以,医生说,很多病人是被吓死的。相反,一些乐观的人,抗压力能力强的人,勇于与死亡命运抗争的人,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顽强地生存下去。

****同志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结束后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在一次检查中发现他患了癌症,他知道了自己的病后,很坦然地问医生,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说,治疗好的话能活三年。****同志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以积极心态投入工作,他不仅活过了医生预测的三年,还进入了长寿老人的行列。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从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走过来,对生与死的考验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所以面临命运中的死亡压力,可以用笑面死亡的轻松心情面对。也就是说,他们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一个人如果连死亡都能轻松以对,还有什么艰难困苦能给他的命运造成障碍!

过去看过一个故事。实验人员告诉一个士兵,一个人的血如果一滴一滴地滴完,人就会死亡。实验人员把士兵的手与士兵视线分开,士兵看不到自己的手,然后在士兵手上扎了一下,实际上士兵的手并没有被扎破。实验人员告诉士兵正在滴血,并用水替代血滴出来的声音。虽然并没有血流失,但第二天却发现这个士兵已经死亡。说明了实验时这个士兵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导致心脏猝停。

新闻曾经报道过有一个被通缉的在逃犯,出逃一年多,心惊胆战,东躲西藏,看见警车、警察,听见警笛声,都会心理紧张,终于熬不住巨大的压力通过广播电台主持人联系自首。自首后的第一句话就说,终于可以安心地睡一觉了。

推而广之,任何压力都可以给人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带来影响,但不同的人,抵抗压力的能力不同,会决定完全不同的命运走向。

人一生中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普通老百姓的最大压力是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吃不饱饭是压力,吃饱饭了物价上涨也是压力;购买终生享用的房子的巨大开支是压力,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也是压力;子女教育费用不断加大是压力,大病看不起也是压力;工作中有同事、同行竞争的压力、晋升的压力,还可能有下岗的压力等等。

还有一种经常遇到的压力是成功和失败的压力。成功者有成功者的压力,有必须继续保持成功的压力,很多企业家和运动员都面临这样的压力。刘翔雅典奥运会拿了冠军,全国人民希望他北京奥运会也能拿到金牌,这对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拿冠军难,保持冠军更难。外界的期望值越大,造成的压力越大。很多运动员训练时很优秀,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就成不了大器,主要是自己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

失败者有失败者的压力,有承担失败责任的压力,不能在失败中、挫折中倒下的压力,这就是抗挫折的能力。有的人失败后,身心俱疲,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百折不挠,屡挫屡强,不向挫折低头,最后取得成功。这样的案例很多,几乎每个成功者都会有失败和挫折这样的经历。抗挫力弱的人,面对挫折便退避三舍,所以不会成为名人和强人,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芸芸众生中。成功者都是从挫折的雪山、草地、沙漠、山川和大风大浪中跋涉过来的强者。

2.压力与抗压力、挫折与抗挫力是人生的常态

人的一生,在宽泛的意义上讲,就是在压力与抗压力之间渡过的。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就是对抗自然环境的压力;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就是对抗社会环境和各种人际关系的压力。

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在不断经历压力、挫折和失败中逐渐锻炼出来的。抗压力、抗挫力是在压力与抗压力、挫折与抗挫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反复对抗中形成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这应该说是一种人生的常态。

人从上小学就开始有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一直到大学;大学毕业后有就业压力,进入职业有工作压力、职称压力、升职压力、提薪压力、创业压力等个人发展的各种压力。有些压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影响表现不明显,有些压力则对人的身心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抗压能力强的人,可能会抗过压力,变得更加强大,抗压能力弱的人可能会被压力压垮。

有一句歌词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生三落三起,每一次被打倒,都是一次挫折,但每一次再起都达到一个人生新的高峰。第一次起,担任了****中央秘书长,第二次起,一直做到了****中央总书记,第三次起,把中国带进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上,创立了******理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只能养出一些花花草草。参天大树需要风吹雨打,抗严寒、渡酷暑,雪压不弯,风吹不倒,经过几十年上百年,才能从一棵幼苗长成栋梁之材。现在有一些野性很强的动物由于濒临灭绝,而进行人工保护性饲养,过起了其祖先从未享受过的、无任何生存压力的、吃喝无忧的日子。结果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野性大大下降,成了观赏性动物。有一个动物园为了恢复老虎的野性,放了一头驴子到园内。但老虎们对驴子居然敬而远之,偶尔走近,驴声一叫,驴蹄一蹦,老虎们吓得远远躲开。有的动物保护系统,会把一些繁殖比较多的动物放归自然,使其恢复野性。像这样的老虎,放出去,没有抵抗野外生存压力的适应能力,很可能被饿死。

人生的成长也一样。没有人一生会顺利的像一条笔直的大道,没有一点弯。人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总是在不顺利中不断进步,在不断的挫折中、失败中前进,即所谓的螺旋式上升。

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娇生惯养是世界上出名的。独生子女被称为“小皇帝”。有一次,有关机构组织了一组中日青少年共同进行的野外训练,结果是日本孩子的适应能力,抗压力能力普遍超过中国孩子。如果从两国的收入比较的话,中国家庭的收入远远低于日本家庭,但中国家庭对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投入绝不亚于日本家庭。经常看到有的父母带孩子到麦当劳吃饭,孩子大吃特吃,父母却舍不得吃,在边上看着,似乎也是一种享受。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伸手性、无孝心、无责任心的一些特点,家长们则对孩子逆来顺受,在孩子面前不说“不”,使孩子们也形成了社会上其他人也不可以说“不”的惯性心理。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孩子抗挫能力、抗压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中的孩子少。以前一个家庭三四个孩子,甚至更多,孩子之间会因吃喝、玩具的争夺互相产生摩擦,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抗压能力。“一孩化”使独生子女变成了温室里的“小皇帝”。我原来居住的小区发生的两件事使我很难忘记。我们楼上有一个小两口,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很可爱。他的姥姥一直在照顾他,有一样特别不好。小胖子要啥给啥,特别在夏天,对小孩在吃喝上不注意,小商店里的东西,指啥拿啥,不给就闹,一闹就买。后来,小胖子病了,怎么看却不见好,再后来,他们把小胖子带回老家了。不多久,小胖子死了,才五六岁。

还有一个小女孩,已经上了小学五年级,10多岁了,在班上学习还比较好。有一天居然从家里5楼的阳台上跳了下来,当场摔死。10多岁的孩子怎么会想到自杀?最后的调查结果竟然是,在学校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想不开。你说这多么可怕!一个孩子受到老师批评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她却经受不住。在家里,父母很少批评孩子,孩子更没有经历过在全班面前的批评。

日本有个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报考某著名公司,结果没有录取,他不能忍受失败自杀了。不久,事情真相大白,原来是计算机统计失误。人们为他可惜,但公司总经理认为,一个心灵如此脆弱的人即使到了公司,也难以有所作为。

近几年,经常听到一些大学的毕业生、硕士生,还有博士生因失恋、生存压力、就业压力等原因而自杀的消息。华为公司是中国IT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一个年轻人的公司,但近两年已有五六起员工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事件。尽管与全国两千万大学生和总共多的年轻人相比,只是个别现象,但折射出一个大道理: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和一些青年人,面对压力、挫折的承受能力太差了。

从人生的发展看,20多岁前,承受的压力不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由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慢慢地补上经受压力的课:就业前是学习压力,就业后是工作压力、竞争压力、失败压力、成功压力;成家后是买房压力、生儿育女、孝敬父母的生活压力等等。

3.抗压力、抗挫力是人生的动力

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承担重大责任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痛苦、筋骨劳累,经受饥饿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总不如意,以此来使他的内心坚韧、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虽然经常犯错误,处于困苦之中,只要不断进行检讨总结,就会了解其中的真谛。一个君主如果内无贤士辅佐,外无敌对侵扰,就会亡国。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各种压力、挫折是成功者、干大事业的人必须经历的必然过程,也是激发人生奋斗、竞争的动力。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也说的是这个意思。

抗压力、抗挫力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即使遭受无数次失败,但努力前进的方向、信念、决心决不动摇。人生的旅途中充满着艰难,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不畏艰难、不畏压力、不畏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人把失败埋在心里,把失败当作动力,每一次失败就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爱迪生发明灯泡,在失败了成百上千次后,才找到了钨丝这种东西,换言之,没有上千次的失败挫折,就不会有最后一次的成功。

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把压力看作是走向成功的动力。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昕说,压力与动力之间可能只存在零点几微米的差距,没有人能够压倒你,除了你自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压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一种奇特的角色,实际上很多人是在压力下成功和进步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我们自己,又能够实现我们自己。沃尔沃卡车大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瑜章认为,压力使人变形,动力使人积极进步,卓越的领导使压力变化为团队动力。

抗压力、抗挫力也是人们常说的承受得起、经受得住,能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是一种特殊的意志品质。只有具备这种意志品质,才能在逆境中镇定自若,百折不挠地与各种困难、痛苦作斗争,为所追求的事业而不断努力。承受得起、经受得住各种压力挫折本身就孕育着成功。明末史学家谈遇的惊世之作《国榷》,是其毕生含辛茹苦,历经7个春秋,6次改稿,于56岁完成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书稿意外失窃。面对这个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挫折,谈遇并没有气馁,他强忍悲痛,克服各种困难,又熬了10个年头,终使《国榷》重新问世。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从20岁就开始写作,直到30多岁才发表了震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短篇小说《羊脂球》,而那时他的习作及退稿在书房里已堆积得与书桌一样高了。所以怀特·黑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增强意志力,最失败的选择莫过于放弃正在做的事。当别人给你压力时,应把它视为激发你的动力,而不要看作是自己的不幸。有了抗压力,生活工作才会有积极的态度,不会只是埋怨人没有机会;有了抗压力,才不会失去生活工作的激情。职场上的英雄,事业上的成功者,都是从各种压力和挫折中走过来的。经历的挫折越大,压力越大,取得的成功会越大。

问答

你曾经遇到过什么重大挫折,是怎样渡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