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出身
这里的家庭出身,是指个人的出生家庭,也就是父母的家庭。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出身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家庭的社会关系、家庭的自然环境、家庭的社会环境等。
家庭出身的因素对个人命运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样的年龄、同样的体力、同样的智力、同样的学历,出身家庭不一样,命运会有很大的差别。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教育方式,决定一个人最初的思想、行为习惯和家庭教养,乃至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大家闺秀、小家失教、某某世家、严父慈母、家学渊源、家有家规等等,指的都是家庭教育。
家庭的经济环境,决定一个人能够受教育的状况。除普通学校的教育外,还有各种课外知识、艺术、语言等教育,甚至出国接受教育。在中国农村,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只是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仅能够通过择校,使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基础教育,而且能够使孩子在普通教育之外,接受更多的文化、艺术、外语等方面的教育。
家庭的自然环境,农村,或者城市也将决定一个人的大半生命运。在中国只有少部分人通过考大学,才能走出农村,改变命运轨迹。虽然现在可以通过打工走出去,但身份仍然是农民工,或者民工。只要城乡差别存在,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命运就不一样。
家庭的背景和社会关系,对一个人长大后的就业、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整个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同样知识学历条件下的人,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就业机会的差别会比较明显。中国有一句老话,朝里有人好做官,用在这里也一样。具有良好社会背景的人好就业。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关系性社会,越是好的单位关系性越强。即使对于一般单位的用人,看起来招聘是公开的,但很多的聘用员工都是各种关系人推荐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的健康状况,对个人命运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其实,父母的健康是儿女们最大的幸福和福气。
当一个人么没有成年的时候,法律上属于监护期,不论家庭贫穷还是富裕,只要父母身体健康,永远都是孩子遮风挡雨的温暖的港湾。一旦父母身体不好,不幸罹患疾病重症,幼小的孩子命运就会变换轨迹。
当父母进入老年的时候,也会影响子女的命运状态。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患病,必然给儿女在工作时间上、经济上带来压力,打破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安排。特别是一些大的疾病,治疗费用一般的家庭很难承受。尽管医疗制度在不断改革,但看病贵、看病难,使很多人小病不看,大病小看,能拖就拖,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是对子女命运的另一种影响。
任何人都不能选择,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父母生养,恩如泰山,家庭的出身是命运的一种安排。
2.家庭出身对个人命运影响
但必须清楚,家庭出身只是对个人命运影响因素之一,影响比较大的主要在一个人成年之前这个阶段;一个人成年之后,家庭的出身影响会越来越小,成为个人命运发展的外在因素。古今中外,出身贫寒的成功人士、历史名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所以,一句话,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现在年轻人中间有一种说法,学习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实际上是年轻人缺乏个人自信心、缺乏独立面对社会、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的表现。世代更替是自然规律,任何人的父母不可能把子女管一辈子。不同的家庭出身可以给不同的人一个很不一样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期,以后的人生道路就与家庭出身关系越来越少。
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的回忆很有典型性。他说,开国将领的子女现在多数过平民生活。20世纪60年代他们上学的学校,是一座典型的军队干部子弟学校。全班40多位学生,只有两个同学的父亲是大校,其他都是将军的子弟。班里有叶帅的儿子叶选廉,还有五六位上将、大将的子弟。前几年他们聚会了一次,这些年近50岁的人想起儿时的生活不禁唏嘘。那时候是那么单纯,对未来的憧憬是那么美好。如今都已经变老了,但是真正能和父辈业绩相媲美的几乎没有。连厅局级干部或企业老总,充其量只有1/5。有个别的已经下岗或者做了传达室看门的,这就是严峻的现实。
西藏军区原司令员谭冠三的儿子谭戎生,目前已经退休,也过着平平常常的百姓生活,就像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在早上晨练,读书看报,颐养晚年。谭冠三临终前向党提出了惟一的请求:“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谭冠三逝世后,作为长子的谭戎生自愿到西藏去继承父辈未竟的事业。谭戎生的四弟是战争年代因父母无法带走而留在根据地老乡家里的,至今还在河北农村当农民。因为谭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说:老区的人民在我们危难的时刻收留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不能忘本,是人民把他养大,他也要回归人民。谭戎生现在还要不时地帮助在农村生活困苦的弟弟。同是将军的儿子,父母一句话,儿子就是一辈子农民。
不久前他们见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已经是72岁的老人了。他身材不高,瘦弱的身躯已经有些驼背,满头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依稀让人感到他受过不少苦。如果猜想他的身世,这个人不是乡村教师就是老工人。很难把他与高干子弟联系起来。这是20世纪50年代******副总理邓子恢的儿子。他身上似乎连高干子弟的痕迹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几十年的时间过去,怎么也想象不出眼前的这位老人当年是进出中南海红墙的孩子,是在******、刘少奇、朱德面前来来往往的红色后代。如今72岁的他,60年代末下放到湖南,至今仅仅有600多元的退休工资,遇到生病也不敢吃好药。几年前他回北京已无落脚之地,还是他给一位中央领导写了信,农业部根据情况给了他一间40多平米的房子独居。他已经非常满足了。走到街上,他就像北京的一位普通之极的退休老工人,心事重重地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担忧。
这说明了这些同样类似的家庭背景,有类似的童年,却没有类似的一生。他们父辈的领袖之路,与他们的人生之路刚好相反。很多开国领袖、将军的家庭出身是很贫寒的,像贺龙、彭德怀等,也有很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因外出求学背叛家庭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像******、******、******等。他们成为革命家是后来选择的道路,但没有早期家庭提供就学的机会,是不可能接触到早期的革命理论的。众所周知,******为了读书与父亲发生了分歧,父亲要他学做生意,而他坚持读书,最后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继续出钱让他到长沙读书,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在工作时听到过一个感人的故事。被******誉为“群众领袖”的******家庭,在贫穷的陕北,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家里花钱送他外出求学,他接受了革命道理后回到陕北,首先革的是自己家里的命。一天,******动员自己家里的长工参加革命,他给长工们讲了一大通革命道理后,长工们问:“照你这么说,我欠你们家的钱就不用还了”,******说当然。然后长工们就跟着******参加了红军。
因此说,家庭出身不能决定一生的生活工作道路。富人没有恒富,穷人没有恒穷。富不过三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中国古人总结的。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新富豪、新企业家,绝大多数人都是过去的贫下中农家庭出身。这方面的报道非常多。
洪战辉这个名字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在12岁之前,洪战辉和众多农村的男孩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12岁那年的一天,生活跟洪战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转弯。洪战辉的父亲洪心清突然发疯,不但把家里的东西都砸坏了,还殴打自己的妻子。洪战辉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去叫人帮忙把洪心清送到医院。但是慌忙之中,却把只有1岁的小女儿留在了屋内,大家赶到时,1岁的妹妹已经被爸爸摔在了地上,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父亲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妹妹也永远离去了。此时的洪战辉,正上小学五年级,还不满12岁。这年的腊月,疯疯癫癫的父亲洪心清不知从哪儿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第二年8月20日,吃过午饭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周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她不堪家庭重担和疯丈夫的毒打,选择了逃离。
13岁小男孩成了洪家的顶梁柱。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似乎一夜之间,13岁的洪战辉便突然长大了。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全家生活的重担:抚养幼小的养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
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全家人吃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每天上学的时候,怕患病的父亲伤害小妹妹,就把她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无奈,洪战辉只得抱着女婴向附近的产妇们讨奶吃。天天讨奶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开始学着卖鸡蛋、卖冰棍挣钱买奶粉喂养妹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初中毕业时,洪战辉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3个学生之一。
“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是洪战辉的念头。16岁的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又瘦又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洪战辉终于按时到西华一中报到了。而且,通过竞选,他当上了293班的班长。
在学校逐渐安定下来后,洪战辉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从家里把妹妹接到了身边。他又开始像上初中时一样,每天奔波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小妹妹吃早点,再叮嘱她不要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和妹妹一起吃。为了赚取学费生活费,经常在学校做一点卖作业本、文具之类的小生意,为此还受到当地一些人的殴打,非常艰辛。
当洪战辉成为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时,也一直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地方上学,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洪战辉的事迹报道后,2006年,洪战辉被推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
前几年媒体还广泛报道过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人物,诸如此类的事情生活中很多。出生在莱芜市一个小山村里的田永芹,大学二年级时,父亲突然去世,面对老泪纵横的奶奶、精神恍惚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尚未自立的田永芹身上。
2004年暑假,田永芹原计划回家看看母亲就回学校打工,但是,原本精神就不太好的母亲因为父亲去世带来的打击而病情加重。她希望能在母亲身边以给予照顾,但她还要上学,还要打工。“那就带母亲到学校,边读书边照顾母亲。”田永芹下定了决心。暑假还没有结束,田永芹就拿着假期里办辅导班挣来的几百元钱带母亲来到了学校。她认为,让母亲离开没有了父亲的家庭,换个环境对她的病情有利,并且可以找个医院为她治病。
她在校外为母亲租了个房子,一切家庭基本所需操持完,她带母亲到油田中心医院看病。清早,她早早起来忙于功课,晚上,她卡着关门的时间赶回宿舍。她奔波于西城给母亲买药,跑市场给家买米买面。期末考试,她的成绩进入专业前三名,并拿到了国家一等奖学金。
洪战辉和田永芹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道路不是自己选择的,这是命运中家庭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很多完整家庭的家教不同,这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选择生活的道路。像洪战辉的家庭变故,大多数人最后的选择都会是辍学,但他不仅读完了初中、高中,还读到了大学。洪战辉的理想是成立自己的助学基金会,开展社会助学活动,田永芹是还要继续深造读研究生。
家庭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物质基础提供者,它会从多方面影响个人的命运发展历程,对有些职业和有些人来说,家庭影响是决定一生的。比如体育项目,很多必须是从很小的年龄开始训练,乒乓球、体操、跳水、围棋、象棋等等。还有企业家,尽管有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但财产的继承、事业的继承是子女的必由之路,国内外都一样。
再有些职业世家,教师世家、医生世家、艺术世家、体育世家、科学家世家等,都是家传、家教、家训的结果。毛新宇是******主席的嫡孙,毛岸青和邵华对他的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毛新宇5岁开始背诵******诗词,10岁全部背会,从上大学学历史到学党史再到学军事史,后来入伍,他的母亲邵华几乎一直参与他的生活工作道路决策选择。毛新宇现在已经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大校军衔的军事研究专家。
问答
成功者的家庭出身多种多样,你的选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