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命运密码:决定命运的36个因素
30105300000016

第16章 命运密码之五 胆量

1.胆量

胆量,俗话叫胆子,胆量大小也就是胆子大小。胆量的核心是冒险精神,包括气魄、魄力、勇气、敢想、敢说、敢干、敢作敢为、敢于承担、敢为人先等。

大家都知道智商、情商的概念,现在研究成功学的人,把胆量称作胆商。在成功商数中,智商是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情商是成功的心理基础,胆商是成功的前提。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也可以表现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胆商,则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体现了一种冒险精神。

智商和情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开发增长。通过不断学习,不仅从书本中学习,而且向社会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和自己的上司学习,不断积累智商;同样,面对快节奏的生活、高负荷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情商。没有高情商和高智商,只是埋头工作,也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但是,胆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胆商高的人具有非凡的胆略,能够临危不乱、破釜沉舟、力排众议;具有决策的魄力,能够把握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环境的变化。没有敢为天下先、勇于承担风险的胆略,任何时候都成不了大业。大凡成功人士,都有着敢闯敢试敢干的过人胆略。一个创业者、企业家的胆商,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决策上,甚至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

现在关于研究成功学的很多论述中,也包括很多成功者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中,大多忽视了胆量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忽视这一点是不可原谅的,是研究者的失职。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的成果,会指导更多的人去向成功的方向奋斗,而忽视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会给很多人带来不必要的误导,以致使很多人多走弯路;另一方面是研究者自身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成功因素的细分研究上,在不同因素对成功过程作用的研究上,有所欠缺;第三方面是成功研究一定要冷静地告诉大家,成功虽然是人人所期待的,所希望的,但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人,每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其中个人有没有胆量就是重要的一个因素,仅仅这一个因素,就会把相当一部分人挡在成功者的大门外。

成功研究毫无疑问对人们具有极好的激励、鼓励、励志的作用和意义,但如果片面地认为人人都能够成为成功者,而大千世界的事实却是绝大多数人是普普通通的人,只能说我们的研究是不成功的。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科学、客观认识自己的性格、知识、兴趣、组织能力、耐力等等特点,做好个人的命运规划、职业规划,对人的一生发展更有意义。

从成功者总结成功经验的角度说,忽视胆量这一因素无可厚非。成功者总结自己的经验,只是给后来者一种借鉴和建议。一般而言,自己总结自己,大多情况下,不可能全面。中国自古有医不自治之说,还有两句话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人们惯常的心理是崇拜成功者,把成功者的经验作为参考,甚至作为行动的指导,但如果成功者把一个关键的经验没有告诉你,岂不是对人们的误导。中国古代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在现代的开放性社会里,当然不会有这种狭隘的观念,并不是成功者不愿告诉人们,而是他没有总结出这一点,你能怪他吗?

为什么很多成功者会注意不到自己成功的过程中“胆量”这一重要因素呢?我认为,胆量这一因素源自成功者自身的血液和基因中,胆量对他成功的推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所以他们对这一因素往往不会自觉地注意到。并非成功者不想告诉大家。

对于成功者来说,具有胆商并不是匹夫之勇。胆商是一种胸襟,一种能看得淡、容得下得失成败的气度;胆商也是一种责任,能对自己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胆商也是一种承受力,是能够经得起面对压力和风险的心理考验;胆商更是一种见识、一种眼光,是具有把握大局和方向的能力。可以说,胆商是气魄、学识、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胆商预示着敢想,敢想孕育着创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高胆商,一定是有思想,有真知灼见的。

长期以来,许多单位的招聘都十分中规中矩:先看应聘者的学历、经历,然后再从中挑选。无形之中,学历、经历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事实上,许多有胆识和发展潜能的人才被挡在了门外。上海一家著名的人才公司,曾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培训师,打出了奇特的招聘广告,公司不看你的学历、年龄、履历、户籍、性别等,对你曾经拥有过的“光环”不感兴趣;反而欣赏你“离经叛道”的个性,要求你有丰富的内涵和真知灼见的思想。

市场竞争,不仅要较量实力、比拼产品,而且要比试胆商。面对同样的市场,有的凯歌高奏,有的却铩羽而归。两军相逢勇者胜。有些失败,往往是决策者、经营者顾虑重重,缩手缩脚,当断不断,结果坐失良机,功败垂成。这归根到底是因为缺少胆商。高智商是一种优势,高情商也利于拓展空间,但是许多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往往不能充分发挥潜能,把握机会,也是因为缺少胆商。

2.胆量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综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和成功的案例,成功自然需要具备各种因素和条件。如果要对各种因素和条件作一排列的话,胆量无疑要居于第一位。所以我们把胆量列为成功的前提因素和基础。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一点,但只要分析一下所有成功的案例,不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业的成功者,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突破常规、敢于打破传统、敢于承担风险,具有超乎常人的气魄和胆量。

哥伦布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后,在欧洲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认为新大陆早就在那儿,任何人去了,都可以发现。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就此问题向哥伦布发难,试图给哥伦布难堪。哥伦布命人拿来一些鸡蛋,说我能够让这些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你们能吗?发难者没有办法,只好拿鸡蛋试验,最终没有一个人能够让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大家把疑问的目光纷纷投向哥伦布,哥伦布拿起一个鸡蛋,把鸡蛋的一头轻轻在桌子上一磕,就把鸡蛋立起来了。哥伦布说,“很简单,这就是我与你们的不同”。发难者们哑口无言。这个故事说明,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才会成功。

同样有一个例子,在国际影星、武术大师李小龙身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问李小龙,为什么自己总是理解不到截拳道的武学真谛,练习时总感觉不对劲。李小龙拿出两个水杯,全部倒满了水,然后问学生“你怎么样才能把左边杯子里的水,注入右边的杯子里”。学生想了半天,说“这是不可能的”。李小龙微微一笑,把右边杯子里的水全部倒掉,然后再将左边杯子里的水注入右边的杯子里,说“很简单,我们只要把右边杯子里的水倒掉就可以了”。在权威面前,特别是知名度很高的权威面前,常常把人们的思维固化了,老觉得权威是对的,不敢突破。但不敢向权威挑战,你永远不会成功。

同样的学历、同样大学毕业的知识水平,同样的背景、同样的环境,能成功与否,就决定于胆量这个前提。

革命家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革命不只是敢干、有革命理想就可以成功的,也还需要敢于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有所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提出的革命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他们的依据是如果一个发达国家发生革命,其他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政府会联合镇压革命,所以马克思主义原始的革命理论是“发达国家同时胜利学说”。

如果列宁按照马克思的原始理论指导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就不会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原理,根据俄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薄弱环节的“不发达一国或少数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创立了列宁主义,最后列宁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对马克思革命原理的突破和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需要巨大的革命气魄和勇气的。

******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功并不容易。俄国的十月革命是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一再教条化地要求学习苏俄经验,主张攻破大城市,取得革命政权,结果使革命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著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列宁的“革命原理”,提出了“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形成了******思想,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在中国革命理论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是正确的。但当初却是要有很大的胆量和具有大无畏的精神的,也是受到当时党内很大的压力,受到很大压制的。他曾被批判为经验主义、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甚至被剥夺了领导权力,排挤出了领导层,连红军长征时都不准备将他带走。可见,他当时需要多么大的胆量和勇气。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逝世后,中国迎来了拨乱反正。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继续遵循******无产阶级**********的路线。实际上是一种新时期的本本主义。******刚刚复出不久,面临着党内巨大的压力,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否定“两个凡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统一了全党全国的思想,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征途。

在改革开放道路的选择上,特别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又有抬头,中国改革方向不明时,******以超乎常人睿智、胆略,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而找到了中国通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式道路,奠定了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强盛的理论基础。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我,中国哪几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经济学家,我说,从创造性理论来看,只有******一人。现在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大多可以称为普及学家、翻译学家,因为市场经济的理论、实践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在中国是新的。中国要出现世界级经济学大家,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3.胆量决定财富

过去关于治国安邦,有一句话是,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现在市场经济下,想发财致富,只有经商。有的当了官的人又想发财,就必然走向贪污腐败的邪道,要么就退出官道,进入商道,二者不可兼得。

商业有商业的规则。不管是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经营,还是贸易、服务业务,商业规则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不干事没有风险,也不会有任何收益。风险的大小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胆量。

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成功之道:一胆二力三功夫。第一是胆量,第二是力量(包括人、财、物的配备),第三才是功夫(包括管理或专业技术等)。这是创业时期的条件因素的排序,也适合所有的商业经营活动。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知识分子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从商业规律看,不应有非议。为什么呢?在你安逸、稳定的环境里,是铁饭碗;个体户刚开始很多人没有工作,自己创业,是端着泥饭碗,要承担风险、忍受辛苦,他赚钱也是应该的。而你不敢冒风险,瞻前顾后,没有承担风险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收益。2007年,有一个《聪明未必会赚钱》的报道,美国俄亥俄大学扎戈尔斯基博士对7500人进行调查和研究之后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智商带不来财富,聪明照样受穷。虽然高智商者的平均收入高于低收入者,但常常有绝顶聪明的人身陷经济困境。研究认为,智商不决定财富,就赚钱而言,聪明过人者也不占优势。没有高智商也可以同样赚大钱,中等智商者的赚钱能力根本不必高智商者逊色。

所以成功者,有时并不完全是靠专业严谨的知识和训练有素的功夫塑造起来的,胆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足够的胆量,没有承担风险的心理意识和面对巨大压力的勇气,是不可能成为富豪的。简单而言,胆量是财富的基因。民间的说法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话虽然不怎么好听,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四川的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兄弟四人,1982年创业时,中国的改革才刚刚从农村起步,刘氏兄弟都是国有单位的职工,受人尊敬的教师,可都是当时求之不得的铁饭碗。当他们决定创业时,相继辞去公职,受到过当时多少邻居、朋友、同事的白眼和鄙视,这在当时是需要非常非常大的勇气的。今天的希望集团及其分裂出来的新希望等集团公司是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个人资产在富豪榜中一直稳居前几位。

在中国许多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浙商群体,像娃哈哈的宗庆后、青春宝的冯根生、德力西的胡存中、正泰的南存辉等等。他们都没读过多少书,肚子里也谈不上有多少学问,但一个个都能把所在企业引领到所属行业主导地位,除了对市场敏锐、悟性外,都与他们的魄力、胆力、坚持和韧性有关。想当初他们创业时,周围的舆论和环境远没现在宽松,面对以后的未知和前景的莫测使得他们顾不上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他们完全是凭着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胆量,而最终成就事业,造就辉煌,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富裕起来的企业家。虽然其间遭遇过多重失败和挫折,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年积累的胆量可以说在他们人生经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零售巨头八佰伴前总裁和田一夫,原来是一家蔬菜店的老板,曾是全世界商家景仰的英雄。1997年,快速扩张的日本八佰伴的意外破产使他一贫如洗。但年逾古稀的和田一夫痛定思痛后,又开始了重新创业,在南京的一次会议上,和田先生强调说,市场发展就是不断创新和淘汰的过程,只有永远保持活力、持续创新的企业家和企业,才能坚强的生存下去。普通人70多岁已是养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和田还在创业,这种勇气的确非常人能比。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是创业的好时机。政策放宽,机会前所未有,因而踌躇满志者大有人在,但以往的创业指导和社会舆论导向往往有一些误区,创业需要才能,需要机遇,很少谈到胆量。

有些人多方拜师学艺,面壁修炼,也有的结朋交友,积累人脉,结果激情的创业开始,往往带来悲情的结束。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搞什么全民创业计划,鼓励人人创业,这是违反创业规律的,也是违背个人命运规律的。能成为老板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社会上不可能人人成为老板、成为领导。营销机构的专家认为,创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鉴,但关键是要有胆量,找到方法,敢于突破。如果缺乏胆量,再多的才能、再好的机遇也会在你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中丧失。

创业会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要知道风险始终是存在的。我们不鼓励冒冒失失、单打独斗似的急功近利方式,但在创业路上,过分畏惧而裹足不前,也会丧失未来。因此,建议想创业的朋友,首先要练练胆量。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实在没有承担风险的心理承受力和足够的胆量,还是好好打工,做好打工的职业规划,也可以同样取得人生成功。

4.胆量不是盲目蛮干

人生有很多决定,但任何重要的决定,都需要勇气和胆量。辞去一份不喜爱的工作,抓住一个机会创业、变更一段失败的婚姻等等,有些人是不到火烧眉毛不会轻易去做决定,而失去处理生活工作事务的最佳机会;反之,有勇气的人,当断即断,往往使自己的生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同的决定方式,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命运发展趋势。

1774年,亚当斯和汉考克召开的秘密会议,当人都到齐后,亚当斯把门反锁,将钥匙放进口袋,然后他说,组织殖民地议会之事达成协议之前,谁也不能离开房间,最终,会议做出了举行第一次大陆会议的决定。两年以后,56个美国先驱用自己的生命下了决心,在独立宣言上签字。这个决定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所以下这个决心要有勇气,很大的勇气!这个决定改变了所有美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美国国家的命运,才会有今天的美国。

决心的对立面是犹豫不决,下决心以后的直接后果是非凡的行动力,行动的直接结果是决定预想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下决心需要胆量和勇气,但也不是盲目的。经常形容某某人才能的一句话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就是说谋、智也是很重要的。但也有些人是匹夫之勇,有勇无谋,能成事,也能坏事,即使成与败各占50%,失败的概率和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决定之前的事先的思考、谋略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定的技巧、一定的知识、一定的判断预测能力。希尔博士告诉人们要具备五个方面的特质。

首先是独立思考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干事情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别人成功了,到你跟前可能就不成功。克服从众心理是独立思考的前提。所以,希尔博士说,“大多数人,把报纸上的看法和邻居的闲谈当成了自己的思想,而事实是,舆论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商品,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看法可以提供给任何愿意接受的人。如果你在下定决心时,被这些意见左右,那么,你干任何一行都不会成功”。

行动为上。如果各行各业的人在决断时,都能显示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并付诸行动,世界都会为他保留一席之地。希尔博士说:“说上千言万语,不如一次行动。凡能迅速决断的人,只要知道自己要什么,通常都可以得到,并且通常能得到常人所得不到的东西!”决心、果断的决定和行动,是成功与失败真正的分水岭。

多做少说。希尔博士说,“大多数人真知灼见少,高谈阔论多”。智慧的人永远言语简洁。他说,“凡是喜欢说的人,往往行动就少”。在逻辑上,喜欢说的人,思考的时间就少,思考的时间少了,作出的决定也少,作出的决定少了,采取的有效行动就少。有一句常常被人说的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就是行动,对个人、对国家都是一样的。

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到底。有一个“半途而废”的成语,意思不言自明。事实上,有胆量做决定的人很多,但有决心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到底的人不多,凡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最后的成功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这些话,都是鼓励人们把事情做到底的,这些话形成的时间有多长已不可考证,但从一个侧面足以证明古人也认为,把一个决定贯彻到底是确实不容易的。

迅速决策。希尔博士透过他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那些作决定时行动缓慢、一旦作出决定又迅速变卦的人,无论身处何种行业,很少有获得巨大成就的杰出者。然后他说,与做决定速度慢的人比较,作决定速度快的人也许会犯更多的错误——的确比那些从不作决定的人犯的错误更多,无论如何,即便10个决定有9个错误,第10个正确的仍会为自己带来无法估量的利益。对大多数人而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犯的错误不够多。所以,希尔博士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在尝试的基础上失败1000次,也不愿意还没尝试就告失败!迅速决策,意味着作出的决策更多,因而采取的行动收获的经验也更多,成功的几率也更大。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但你如果不尝试,永远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

行动与速度是制胜的关键,商场战场,职场情场,速度至关重要。真正的决定就是迅速果断奠定一个想法,就是义无反顾地行动,就是将计划贯彻到底。成功的人一生都是不断地在冒险,他的成就也和他的胆量成正比,和决策的速度成正比,和坚持到底成正比。

问答

你听说过胆商的概念吗?总结一下你身边的人走向成功的案例,看看胆量起了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