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鬼小段
30095300000039

第39章 鬼擘口 1

鬼擘口,是个很生僻口语词,和鬼劈口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随口乱说的意思,但是我不得不说其实字典解释的不对。汉字词义精深微妙,从古至今几千年流传下来,很多词的本义都被现代人穿凿附会曲解了。至于这些词的本义,随岁月湮灭无痕,再也没有人知道。

鬼擘口就是被曲解的一个词。

鬼擘口绝不是随口乱说,它的本义和现代词语中的一个字义有些相像,这个字就是“谶”(读chen,四声)。谶是秦汉期间的巫师、方士们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说文解字中说谶者验也,这个字也不常用,单个写出来只怕很多人不认识,现代汉语解释的意思是将来要应验的预言。有个成语叫做一语成谶,意思是说了一句话,没想到不幸的是所说的事真的就发生了,这句应验的话就叫做谶语。

鬼擘口和谶语有些相似的含义,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鬼擘口是口语词,谶是书面语词,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鬼擘口是因,谶语是果。

那么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因果之说是佛教用语,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历史上有很多鬼擘口的事例,我从头跟你们一说就明白鬼擘口到底是什么了。

按时间的顺序,先讲一个古老而熟悉的事件吧,这要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说起。

商朝又称殷商和北蒙,这朝的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中被称为帝,自天乙帝成汤开国,历十七代,三十传,共六百二十九年,至辛帝受被周所灭。周原是商的一个诸侯国,夺取天下后称天子,古籍中称周朝君主为王,这和商朝君主被称为帝是差着一个级别的。周后世为避讳,也把商朝历代的君主称呼降帝为王,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商纣王就是这样。

其实,纣王史上正号为帝辛,名受,是帝乙的儿子,相传我们吃饭用的筷子就是他发明的,纣是贬损之意。《史记》上说“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但是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也有史料上说帝纣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又说他天资聪颖,“智足以拒谏”,实在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帝王。所以很受父君帝乙的喜爱,他不是长子,却破格立嗣继承王位。帝乙即位十七年,崩,帝纣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绩,名臣贤相的诤言警句激励自己,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宠振邦国。因此政治还算清明,四海诸侯也还宾服。

只是在商的东面,江淮间有夷人时常侵犯国境,于是在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纣王决定御驾亲征彻底将夷邦征讨,史书上称“征夷方”。

九月,沫都(商都城,后更名为朝歌)柿叶正红,淇水之滨竹林叶翠,雄姿英发的纣王穿着军装,率领文臣武将举行了告庙典礼,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出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在黎邑(今河南浚县东)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取道商邑(今河南商丘)、攸地(今安徽桐城),直奔东夷前线。

商纣王师军容鼎盛,夷方闻风丧胆,并没有做大的抵抗就仓皇逃遁,纣王率军在夷方国域大肆逞了一番威势之后,于第二年正月从前线撤军,经攸地、商邑返回。在返国的途中,遇见风景好的地方,就留连待上几天,碰上好的围场,就带上亲信将官狞猎取乐,这样边走边玩儿,直到杨花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在国内的威望,但是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淫逸的情绪。东征归来,眼界开阔了,沫都就显得狭小了,于是纣王下令扩建沫都,并因沫都城西有朝歌山,正式将沫都更名为朝歌。

征夷方尝到了甜头,这以后,纣王就不断地向东夷用兵,连连取得胜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损耗了国力。一批批的战俘被发往朝歌,成十万、成百万的俘虏都变成了殷商的奴隶。

不得不承认由于纣王长期对东经营,中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殷商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滋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使得他在人臣面前骄横起来,越来越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忠谏之言,忌惮人的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高得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渐气粗声高,装腔作势。

同时生活上的要求也高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了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栋要画,窗要镂,墙要文。摘星楼已经不足以壮他的观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就要诸侯进献美女。

这时,有苏氏(今河南武陟东)就献出一个千古留有其名的美女,名叫妲己。

淫逸丧德,残暴任性,这是国家灭亡的开始吧。

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就下令让乐官师涓创作淫奇的音乐,引进下流的健舞“北里之舞”搜求来的狗马厅物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别馆,多置飞禽走兽。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跳起艳舞,夺人魂魄,从此纣王在宫里朝夕欢歌,日夜宴游,荒废了朝政。

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淇县)挖凿大池,用美酒注满其间;遍植高竿,将肉食悬于其上,这就是著名的“酒池肉林”。每次开宴饮者达到三千多人,令男女裸着身体互相追逐跳起“北里舞”,荒淫取乐。

每到秋高气爽,纣王就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十天半月也不回来。国不可一日无君,可以想像当时朝政荒废的程度。为了满足妲己,将人砍头剁脚那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纣王和妲己打赌,砍断别人的腿看是不是空心的,剖开孕妇的肚子验看胎儿是男是女。

有一回,纣王与妲己在鹿台上欢宴,纣王命令嫔妃们脱去衣裳,赤身裸体地唱歌跳舞,恣意欢谑。数十个宫女不愿意,妲己就说:“可以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将蛇蝎蜂虿之类丢进坑里,将这些宫女投入坑穴,与百虫嘬咬,这叫作虿盆之刑。”有个叫梅伯的大臣劝谏纣王召回废太子,复立东宫,妲己说:“群臣轻侮大王的尊严,都是因为刑法轻薄的原因。可铸一个空心的铜柱,里面烧火,外涂油脂,让犯人脱衣抱柱,皮肉朽烂,肋骨粉碎,这叫做炮烙之刑。”纣王就照她说的竖立铜柱,梅伯顷刻间烧得肉焦骨碎化为灰烬。妲己又说:“可以再制一个铜斗,加火在里面。罪轻而不至于处死的,让他们以手持熨斗,则手足焦烂。”自此,再也没有人敢上言劝谏。

在酷刑和鲜血的刺激下,妲己越残忍越快乐,越血腥越美丽。妲己越美丽,纣王就越快乐。

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一方面********,高赋重税,残酷地压榨人民,以满足庞大的开支;另一方面穷奢极欲,渐渐地把计日的干支都忘了,从而对宗庙鬼神的祭祀也怠慢起来。百姓日益有了怨气,诸侯渐生了离心。

纣王是个很聪明的人,当然有所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采纳了妲己的建议,用重刑镇压人心,惩毙叛逆,有很多残酷的刑罚都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当时西伯侯(周文王)、九侯、鄂侯,并称为“三公”,九侯有一个女儿长得十分美丽,纣王听说了就下召宣她入宫,但是九侯的女儿看不惯妲己的行为,又不承欢,纣王一怒之下就把她杀了。《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九侯女不薏淫,纣怒,杀之。”杀了女儿还不算,纣王又对九侯处以醢(hai三声)刑,就是剁成肉酱,分给诸侯食用。

鄂侯听说了这件事就向纣王理论,纣王就将鄂侯处以酪(lao四声)刑,就是用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并把鄂侯的尸身制成肉脯,分而食之。《史记》上说“脯鄂侯尸”。

帝辛二十三年,有个叫左疆的弄臣告密,说西伯侯姬昌一直为九侯、鄂侯的事感到不平,并怀恨在心,纣王就把西伯囚禁起来,这一囚就囚了七年。帝辛二十九年,西伯的一个名叫闳夭的臣子,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王,纣王这才放了西伯。回西岐后,西伯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却对纣王更加诚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领诸侯向纣王进贡,纣王大喜,特赐西伯土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给西伯特权代商征伐,于是西伯借这个权力,暗地里扩大自己的实力。此后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连胜。西伯侯的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归依了文王。

西伯侯表面上还是对纣王卑躬事奉,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小了。帝辛三十五年,西伯侯率军伐崇,既清除了周的后顾之忧,又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就把都城西岐下迁到丰邑,开始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侯姬昌薨,太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周武王伐黎。黎国在今天的山西上党壶,位于商朝都城朝歌的西面,对商构成威胁。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殷商满朝文武为之震惊。

商有个叫祖伊的贤臣就对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商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预示(龟卜之术,就是甲骨上的文字),都看不出殷商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我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的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早绝的,大王准备怎么办呢?”纣王听后坦然说道:“我的命不是上天给的吗?小民的恶言能把我怎么样?”祖伊踉踉跄跄走下殿,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

从此以后,纣王越发张狂,整个商朝都城神祗没有人敬祭,宗庙没有人管理,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供牲也没有人究。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的命运的。

徵子是纣王的长兄,几次劝谏,纣王都听不进去,徵子就对箕子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嗜酒淫乐败坏了。大臣互相效法不遵守法度,小民都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像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过际,殷商就要亡在今天了!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家到荒野去,请你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

箕子听了就说:“王子,上天给我们殷商降下灾难,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的招来敌人。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过,我认为王子出走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们的宗庙陨毁了,就没人挽救了。”于是徵子出走,隐于荒野。

徵子的出走,惊动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殷商的丞相,也是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他叹息说:“君王有过失,不去劝谏就是不忠;因为怕死不去劝谏就是不勇;如果劝谏君王不听,那就宁愿一死,这才是大忠大勇的人。”然后比干穿上朝服,前往摘星楼面见纣王,当面指责他的过错,劝谏纣王洗心革面,罢黜妲己,重振朝纲。比干德高望重,又是帝乙托孤辅助纣王的重臣,纣王强压下心头的怒火,百般敷衍才将比干打发走。

第二天,纣王的欢宴刚刚开始,比干就又来劝谏,这次他痛斥纣王的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劝纣王赶紧醒悟,惩治妖妃谗臣,重修德政,以继宗庙。纣王勃然发怒,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