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5600000075

第75章 珍禽异兽(19)

而草原象主要依靠大草原的水源和植被生存。大象吃掉的80%的食物都会作为肥料回到土地,这就突出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他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一般)容易驯化,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1。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在中国,亚洲象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对大象的追猎和捕杀,规定杀害亚洲象的人将被判刑。

作为《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成员国,中国从1989年开始禁止象牙交易。但是国内的象牙交易还是不断增长,因为国内还是在加工和交易《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生效前所进口的库存象牙,同时也促成了非法的象牙交易。中国政府最近查获了大批象牙,表明了取缔非法象牙交易的决心。

刺猬

地方名普通刺猬、刺球子,英文名Hedgehog。猬科。

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为生。家庭饲养可以自配饲料,以肉类下脚、粮食及副产品、青菜等按比例配合饲养。另外,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也可喂养。

刺猬年产仔1~2胎,每胎3~6仔。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只要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得当,刺猬是很少得病的,主要疾病是肠炎、皮癣、寄生虫等,一般用人类相应的药物就可治疗。由于刺猬性格温顺,不会随意咬人,动作举止憨厚可爱,深得少年儿童的宠爱,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庭宠物。

在野生环境自由生存的刺猬会为公园、花园、小院清除虫蛹、老鼠和蛇,是不用付薪水的园丁。当然,有时难免也会偷吃一两个果子,这只是说明它饿极了。刺猬是一种长不过25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嘴尖,耳小,四肢短。虽然身单力薄,行动迟缓,却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好本领。刺猬身上长着粗短的棘刺,连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当遇到敌人袭击时,它的头朝腹面弯曲,身体蜷缩成一团,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钢刺般的棘刺,宛如古战场上的“铁蒺藜”,使袭击者无从下手。刺猬扒洞为窝,白天隐匿在巢内,黄昏后才出来活动,嗅觉灵敏,以昆虫和蠕虫为食,也吃幼鸟、鸟蛋、蛙、蜥蜴等,偶尔也食农作物。刺猬每年4月开始婚配生育,一年一胎。初生幼仔背上的毛稀疏柔软,但几天后能逐渐硬化变为棘刺。入冬后,进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个月,才肯重新出来活动。刺猬是异温动物,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猬属在各地都有冬眠现象。分布在阿拉伯、撒哈拉沙漠的沙漠猬进行夏眠;其亲缘种印度猬在断绝粮水的饲养条件下能活4至6周,大耳猬在印度也有冬眠期。刺猬都有忍耐蛰伏期体温和代谢率降低的能力,以此度过寒冷、炎热或食物短缺的困难时期。

刺猬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一旦脱离野生环境被人类当成宠物饲养,也就等于下达了对它的“死亡通知书”。有记者曾经采访过许多养过小刺猬的人,除了其中把它放生的两人外,其余的刺猬都是很快就死去了。因此,请不要把刺猬当成宠物!一般情况下,刺猬会远离人类的活动区域,喜欢把窝做在郊野荒地的边缘或溪流边上。随着各地这几年房地产开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市民住到了郊区,强行成为了野生刺猬们的邻膳。如果和刺猬们狭路相逢,市民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分四季说明一下和刺猬如何和平共处。

春季:冬眠结束,刺猬醒来,当气温上升到10℃时,刺猬会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寻找水源。此时遇到它们千万不要好心喂牛奶,因为这样会导致死亡。此时比寻找食物更紧要的是寻找配偶。母刺猬在接受求偶前,雄刺猬要在她周围耗上几小时之久,此后,他就完成了使命。母刺猬开始寻找安全清静的地方作为自己和30天后即将出生的小刺猬的巢穴。如果您在后院堆放的木料堆附近发现了刺猬的行迹,就请您暂时推后春季大扫除,因为这里很可能已经成为了母刺猬的产房。

夏季:小刺猬出生了。它们全身有100多根刺,出生后前两周无视力。小东西由母乳喂养4~8周。而后,母刺猬教授如何觅食。两个月后,母刺猬停止照顾幼刺猬,让它们独立生活。成熟的刺猬平均每餐进食40克食物。大约90%的小刺猬寿命不到一年。如果您想对养育幼子中的刺猬妈妈提供帮助,可以在它们出没的地方撒些猫粮、狗粮,千万不要拿牛奶、咸面包和有调料的食品给它们。

秋季:刺猬主要精力放在觅食上。每晚可吃掉200克食物。成年刺猬体重可达25公斤。它们用小树枝和杂草来营造冬眠的巢穴,有时它们的巢穴有50厘米的隔层。它们也能在木制楼梯下或其他人造场所睡眠。

冬季:刺猬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呼吸1~10次/分钟。枯枝和落叶堆是剌猬最喜欢的冬眠场所。此时人们如果焚烧落叶,将是刺猬的灭顶之灾。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剌猬如果过早地醒来会被饿死的。

刺猬性格温顺,动作举止憨厚可爱,而且便于饲养,深得少年儿童的宠爱,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庭宠物。

刺猬除肚子外全身长有硬刺,当它遇到危险时会圈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态和温顺的性格非常可爱,有些品种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亚有人将它当宠物来养。

刺猬有非常长的鼻子,它的触觉与嗅觉很发达。它最喜爱的食物是蚂蚁与白蚁,当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时,它会用爪挖出洞口,然后将它的长而黏的舌头伸进洞内一转,即获得丰盛的一餐。

刺猬住在灌木丛内,会游泳,怕热。刺猬在秋末开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回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刺猬的皮、肉、胆、脂、心、肝、脑等都具有药用价值,因其捕食大量有害昆虫而为益兽。

树懒

在亚马孙热带雨林有这样一种动物,每天有十七八个小时懒在树上悠然自得,它就是——树懒。树懒属哺乳纲、贫齿目,树懒科动物。体长约70厘米,质量约9千克。

树懒科的品种包括三趾树懒和二趾树懒两个属,每属因分类体系不同而各有一至数种,共5种。主要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热带雨林。树懒因行动缓慢而得名,已高度特化成树栖生活,而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平时倒挂在树枝上,毛发蓬松而逆向生长,毛上附有藻类而呈绿色,在森林中难以发现。三趾树懒分布较广,北到洪都拉斯,南到阿根廷北部,二趾树懒分布略狭窄,北到尼加拉瓜,南到巴西北部。

树懒的适应范围与上面所讲的同属贫齿目的食蚁兽十分不同,它是严格的树栖者和单纯的植食者。头骨短而高,鼻吻显着缩短,颧弓强但不完全。颈椎数偏离一般哺乳动物的七椎模式,二趾树懒为6~7个,三趾树懒有9个。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种间,甚至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颈椎数也不同。外表能见的趾不超过3个,并趾足。三趾树懒三趾等长,跤骨基部及附骨愈合,爪强而成钩状,体型较小,体重4~7公斤,体毛长而粗,毛被为藻类提供了生存条件,雨季时,藻类在毛表的凹陷处生长,使浅色毛皮变成绿色。

这些严格的植食者主要吃树叶、嫩芽和果实。难得下地,靠抱着树枝,竖着身体向上爬行,或倒挂其体,靠四肢交替向前移动。它们能长时间倒挂,甚至睡觉也是这种姿势。前肢增大,明显长于后肢。在地上时,四肢斜向外侧,不能支持身体,只得靠前肢爬,拖着身体前进。在热带盆地,雨季地面泛滥时,树懒能游泳转移。

树懒栖息的热带环境,那里温度比较稳定。树懒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全,静止时体温变幅在28~35℃之间。当环境温度降至27℃时,便有发抖现象,可见它适应温度的范围是有限的。

相关连接:树懒三奇

树懒可谓世界上奇异动物的好例证。

树懒的第一奇是“倒悬术”。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头朝下度过的。树懒细长的爪子被着弯曲的爪,像结实的钩子一样紧握住树枝,头朝下一动不动地长时间悬挂着。树懒的这种特殊体态使得它们不会走“路”,如果把一只树懒从树枝上捉下来放在地上,它就站不稳,走起路来也东倒西歪。这种姿态实在是与众不同,难怪十九世纪的法国着名生物学家布丰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树懒的标本时竞不知该如何摆放它。有人好奇地估算过,树懒每小时在地上能“走”01公里,比龟还慢。

树懒的第二奇是“睡眠术”。树懒当数动物王国的睡觉冠军,它们平均每天睡眠十七、八个小时,即使醒来也极少活动,故此被称作“懒”。什么事都懒得做,甚至懒得去吃,懒得去玩耍,能耐饥一个月以上,非得活动不可时,动作也是懒洋洋的极其迟缓。就连被人追赶、捕捉时,也好像若无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像这样,面临危险的时刻,其逃跑的速度还超不过02米/秒。因为这种动物是极端的叶食性,而雨林里一年四季充满了树叶,所以它们是绝对不必为吃发愁的。而且由于树叶水分多,环境又湿润,树懒也用不着下地饮水。真是懒“兽”自有懒福气!不过树懒有时也下到地面上,为的不是吃喝而是排泄。这是个有趣的过程:它们沿树干悄悄爬下来,用短尾巴在地面一下一下掘个小坑,再将粪便排到坑里并用土埋上,然后赶紧爬上树。否则,因其行动缓慢,在森林的下层久留极易被四处游荡的美洲豹或美洲狮猎食。

树懒的第三奇是“隐蔽术”。从运动速度来说,陆地上几乎任何一种食肉性动物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捉到它美餐一顿。但是,为什么树懒还能生存到今天而没有遭到灭绝的厄运呢?原来它也有极巧妙的办法躲避敌害的侵扰。它栖息在人迹罕见的潮湿的热带丛林中,刚出生不久的小树懒,体毛呈灰褐色,与树皮的颜色相近,又由于它奇懒无比,使得一种地衣植物寄生在它的身上,这种地衣植物依靠它的体温和呼出的二氧化碳,长得很繁茂,以至于像一件绿色的外衣,把它的身体包缠起来,使人类和动物很难发现它。另外,它一生大部分时间一动不动地倒挂在树上,即使运动其动作也极慢,这样也可以极少惊动敌人。加之,它的身体不重,可以爬上细小的树枝,吃它的肉食类动物上不了这种细枝,因此使它一直存活了下来。

黑猩猩

黑猩猩在分类上属于灵长目、猿猴亚目、窄鼻组猩猩科的1属。是猩猩科中最小的种类。

黑猩猩体长一般在70~925厘米之间,站立时高1~17米,体重雄性略大于雌性,雄性56~8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发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有黑猩猩和小黑猩猩(倭黑猩猩)2种。

黑猩猩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几内亚。小黑猩猩分布在刚果河以南。

它们栖息于热带雨林中,过群体生活,每群大概2~20余只,由1只成年雄性率领。食量很大,每天要用5~6个小时觅食,主要吃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获得的猎物允许群内成员共享。更有趣的是:善于将草秆捅进白蚁穴内,待白蚁爬满后抽出,抿进嘴里吃掉。

黑猩猩在树上建造很简单的巢,只用一夜即转移它处。较大猩猩更近于树栖,也能用略弯曲的下肢在地面行走。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面积26~78平方公里,觅食区域往往是它们集中的地点。群与群间有往来。长久保持母子关系,分群后还常回群探母。有午休习性。孕期8~9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约1~2年,性成熟约12年,雌性30岁龄可生第14胎。寿命约40年。能辨别不同颜色和发出32种不同意义的叫声;能使用简单工具,是已知仅次于人类的最聪慧的动物。

在动物园里与黑猩猩对视,是一件有趣但也有点恐怖的事。我们可以立刻指出它与人的差别,但那与人相似的体形、灵巧的手指、生动的表情,又让人难以否认它与自己的相似,不禁疑心笼子的两边究竟是谁在看谁。明显的血缘关系使人类在自封为万物之灵长后,慷慨地把各种猿和猴子一概纳入“灵长目”之列。但人又终究难以抛弃自己唯一的、特殊的地位,单独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人科”,这个科中如今还活在世上的物种,只有人属下面一个孤零零的智人种。其他的人科成员都已经消失了,比如南方古猿、尼安德特人和北京猿人。

在过去的几千万年间,高等灵长动物(这自然又是一种人本位的划分方法,越是像人类的东西,就越“高等”)家族开枝散叶,先后分离出了狒狒、猩猩、大猩猩等。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存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上了独立的演化道路,前者产生了我们。后者则在约300万年前分为两支,演变成现在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Panpaniscus,与普通黑猩猩相似,但体型更小、更敏捷)。一些不那么人类中心主义的科学家主张,应当把黑猩猩从猩猩科中分离出来,与人划归一科。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是第三类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