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5600000021

第21章 动物的实用功能(8)

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还居住着一种蜜蚁,专以吮吸甜柞树等的树汁为生。除满足每日正常生活需要之外,精明的蜜蚁把多余的甜汁酿制成蜜,小心翼翼地贮存在“活蜜桶”里。

这些“活蜜桶”是一些享有特殊待遇的蚂蚁,除贮蜜之外,不再参与其他任何劳动。待到蚁群断粮季节,“活蜜桶”便“开仓放粮”,接济同胞。

蚂蚁内部还流行着一种有趣的殡葬习俗:一只蚂蚁死后,“送葬人”便把它抬到距蚁窝不远的墓地,挖出一个深2~25厘米的墓穴,将死者埋入。

四川省潼南县龙形乡十村三组桑树湾内,从1978年开始,发生了一场持续近10年的蚂蚁大战。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蚂蚁有组织有纪律地拉开100多米的战线搏斗。在这起大蚂蚁与小蚂蚁进行的战争中,每年有大批蚂蚁阵亡。双方都因伤亡过重,兵力一年比一年减少。这种持续数年的蚂蚁大战,当然是比较罕见的。但是,规模较小的蚁战,却是不难见到的。为什么蚂蚁要打仗呢?多数昆虫学家们认为,这是一种化学强制反应。不同窝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这种“窝味”是由窝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造成的。每一只蚂蚁都有辨别“窝味”的本领。一旦发现异窝的成员,就会咬杀起来,慢慢形成大战。把正在争斗的蚂蚁放在水中,洗掉它们身上的“窝味”,双方就会尽弃前嫌,安然无事地各自走开。

蚂蚁激死楚霸王

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役,项羽的10万人马被韩信的3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项羽虽然连吃败仗,但还是率残部与汉军决一死战。无奈楚军大势已去,陷入“四面楚歌”之中。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边,正要乘一只小船渡江时,突然看见江边由蚂蚁组成的“楚霸王死”四个大字,他长叹一声:“此乃天意,非战之过也。”说完拔剑自刎。原来这是韩信的计谋,他用蜂蜜预先就写下这几个大字,蚂蚁见蜜而来,致使十分迷信的楚霸王受骗上当。

鸡——防化尖兵

每年6月的最后一天,是西班牙一些地区的鸡节,这天,主人把鸡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四周用鲜花装饰得五彩缤纷。

“奇鸡”种种

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比尔和鲍勃·克诺斯兄弟,喂养了一只矮脚鸡。这只鸡曾一跳飞出192米远,创造了飞得最远的鸡的世界纪录,时间是1985年5月31日。这对兄弟用录像机记录了它飞过这段距离的情形。

能潜水的鸡:有一种鸡可一连几小时潜在水下啄食,这是前苏联科学家培育出来的两栖小鸡。这种鸡经过一套完整的训练过程后,不仅可以自由潜水,而且可以在水中生活。

娃娃鸡:生长在四川省万源县涌泉山密林中的娃娃鸡,是深山老林中大鸡,重1500克至2500克。每当清晨或黄昏,它们就“哇——哇——的妈也”的啼喊,声音像有家难归的孩子。其实,它们是在呼唤同伴。

世界上最重的公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格兰特·西尔耐斯花了7年的时间,对罗德岛大红鸡用杂交和再次杂交法培养而成的白斑鸡,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鸡。有一只名叫“维尔多”的大公鸡,1973年7月时重达10千克,可算为鸡中之王。

鸡变凤:在山东省牟平县解家庄刘家埠村,有一只下了三年蛋的母鸡,从1982年冬开始,逐渐变化,脸色由黄变红,头顶上长成一撮紫红色的长羽毛,尖稍带白色,身上的羽毛由深褐色变成红、黄、绿、黑相间,尾毛很长,浑身金丝金鳞,鲜艳夺目,十分美观,很像传说中的“凤凰”。

啄死黄鼠狼的老母鸡:一天,江苏省国营临海农场二分场九大队顾生平正在做晚饭,忽然听到屋后传来不停的母鸡“咯咯咯”的叫声,忙跑出去看,只见20多只老母鸡围住一只黄鼠狼乱啄。开始黄鼠狼还很凶,一会儿向东溜,一会儿向西溜,可群鸡穷追不舍。这只二尺多长的黄鼠狼不到30分钟就在群鸡攻击下丧命了。

江迪“出鸡”退羌兵

战国时期齐国即墨守将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真是无巧不成书,在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火鸡阵”战胜强敌的战例。公元353年,羌人酋长姚襄叛晋,东晋将领江迪奉命领兵攻打羌兵。羌兵凭借雄厚的兵力和坚固阵地顽抗。江迪心想,用强攻恐怕难以取胜。于是,想出了“火鸡阵”的妙计。

他命人找来数百只大公鸡,用长绳将其连住,然后把硫磺等易燃物系在鸡的身上,准备实施火攻。进攻发起后,点燃鸡身上的硫磺,受惊的鸡群直冲敌营,加上鸡翅拍击,火势更猛,顿时敌营火光冲天,浓烟四起。江迪乘势率兵而上,一举打败羌兵。

“养禽遮声”

鸡的叫声还为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政权立过大功。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惠帝炆继承了皇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削减诸侯王的权势,诸侯接连被罢免或治罪,朝中许多官员对此非常恐惧和不满。当时朝廷里有个高僧叫道衍,他暗中找到燕王朱棣说:“惠帝的行动大失人心,趁着现在形势乱,你应该起来打天下。”朱棣采纳了道衍的意见。但当时朱棣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器。道衍又建议朱棣选择燕邸(元朝的北京旧宫殿)深宅大院训练军队和制造武器。他怕被人看见,泄露天机,就在四周筑起了高墙。但是,高墙虽然可以挡住人们的视线,却挡不住练兵时士兵的呼喊声、刀枪碰击发出的声音和制造武器时的锤击声。若让这些声音传到外面去,惠帝知道他们在这里偷着练兵和制造武器,准备造反,那他们就没命了。于是,道衍又想出一个“养禽遮声”的绝招,在燕邸里饲养大量的鸡、鹅、鸭,一天到晚叫声不断,鸡、鸭、鹅的声音把军队练兵的呼喊声和制造武器时的锤击声都给掩盖住了。外面听起来,鸡鸣鸭唱,一派升平景象,根本没有引起惠帝的注意。到公元1399年(明惠帝建文元年),燕府护卫百户(官名)倪谅谋反,朝中大乱。

朱棣趁乱起兵,夺取了政权,当上了皇帝。后人在评论朱棣夺权成功的原因时说,鸡、鸭、鹅从中帮了大忙。

海湾战争第一“兵”

对于90年代初发生在波斯湾地区的那场战争,大家一定记忆犹新。

“沙漠盾牌”计划实施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云集海湾,为了防备伊拉克军队可能使用“二元化学武器”突然轰击,多国部队除了大量装备化学侦测和报警器材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鸡。

对于有害气体,鸡比人或其他动物要敏感得多,甚至有人说,鸡是使人免遭化学武器伤害的哨兵。

海湾战争集当今现代化武器装备和高新技术为一体,堪称是当今最典型的现代化战争。那么,有的人会问,从空中到地面,从海上到海下,从有形到隐形,从硬杀伤到软杀伤,现代化装备可以说是无所不有,为什么还要用鸡报警这种土办法作为预警手段呢?

理由有以下三点:(1)在毒气报警器报警以后,让鸡来证实是否有使人致命的神经性毒气存在,以免出现误报的现象。

(2)在单独执行任务和分散部署的小分队没有毒气报警装置的情况下鸡可以起报警作用。

(3)根据鸡的反应,随时都可以证实空气中是否存在有毒气体。

由此可以看出,鸡在当今战场上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位“士兵”不可磨灭的功绩。驴——有功的“运输兵”

苏丹某地的驴节定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天。这天主人给驴披红挂绿,牵到市场上拍卖。如哪头驴被远方客人买走的话,那它就不能在这里继续过节日。

“蠢驴”不蠢

驴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能准确无误地择出两点间最短的路程,并且途中没有太多的坡坡坎坎。

由此可见,驴并非我们所说的“蠢驴”。

英国动物学家威廉·富尔认为,加利福尼亚驴的时间观念特别强。威廉在一家农场考查时,发现那里的田野上的一切农活,几乎全部由驴来承担。农场上的这种驴,尽管多如牛毛,可是它们行动非常一致。不用下命令,中午12点钟,它们就准时停止干活,哪怕让它们再多干上一分钟,也是徒劳的。

在法国,还流传着一个驴预报天气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路易十一国王问过他的星象学家后,确信天气非常好,于是动身去打猎。他骑着马兴致勃勃地在林间奔驰,突然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正巧有位老农赶着一头驴从那儿经过,国王便向他问路。老农没有认出他是国王,给他指了路并关照说:“伙计,快些赶路吧,马上要下雨了。”

“你怎么知道的?”国王问道。

“我这头驴儿预报天气非常灵,它从来不会弄错。”

“哼!”国王想起他的星象学家,“我倒要看看是你的驴预报得准还是我的‘驴’预报得准!”他问过老农的姓名之后,便拍马赶路,找到了他的狩猎随从。可这时,天上当真下起瓢泼大雨。

国王被大雨淋病了,他躺在床上把星象学家召来狠狠训斥了一顿,撤了他的职,把老农和那头驴邀进宫,为他预报天气。

吃人的驴

最近,在肯尼亚基图依地区,一位妇女被毛驴活活地吃掉了。事情的经过是:一位名叫姆比拉·恩泽基依的妇女赶着毛驴去河边汲水。到了河边,她取下水灌正要打水。突然,毛驴掉过头来就咬她。她毫无防备,一只脚被毛驴一口咬下吞着吃了。接着,毛驴又张开大嘴向她走来。姆比拉慌忙扬起手抵挡,不料这只手又被毛驴一口咬下来嚼着吃了。可怜的姆比拉此时已是疼痛欲绝,惊恐万状,她用尽全身气力绝望地呼救,可是,终因无人救援,这位不幸的妇女活活被毛驴吃掉了。据说,这头驴在吃人前的一天,还吃了主人的一头羊。

参战经历

驴也曾经是动物部队的成员。中国隋朝时期,朔州总管杨义臣曾驱赶毛驴和牛一起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驴是意大利军队的主要运输工具,奔波于前线和后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表彰驴的功绩,意大利在首都罗马建了一座驴的纪念碑,驴背上驮着一尊大炮的炮筒。在美国和瑞士,也有驴的纪念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陕北的毛驴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还没听说有人为陕北的毛驴立碑。羊——普通“兵”

羊在战争史上,虽不及马、牛、犬那样战功卓着,只是也并非无所作为。它除了为军队提供大量的毛皮、肉和羊奶间接支援战争外,也曾经有过直接参战的经历。

羊群运粮大金川

公元1772年,清朝政府派兵攻打大金川(今四川省大渡河上游),命令刘秉恬为钦差大臣,负责督运粮食。开始,刘秉恬负责督运西路的粮食。后来发现南路地形险峻,驿站间距大,运粮困难多,朝廷考虑到刘秉恬深谋远虑,有经验,就把他从西路调到南路督运粮食。

大军爬山涉水向南路进发。可往大金川行进的沿途,山高林密,全是羊肠小道,车马不能行走,只有山羊尚可攀登。

刘秉恬担心不知如何把这么多粮食运过去。

这时,刘秉恬心想,打仗要灵活,不能墨守陈规,粮食不一定要用车马运。羊能通过山险,就用羊来运粮。于是,他命令士兵贴出告示,动员当地群众把羊送到军队来卖。刘秉恬很快买到了许多羊。他让士兵把粮食分装进布袋里,放在羊身上,6只羊驮一石粮食,驮好后,赶着羊群沿着山间小道往前走。羊边走边吃草,虽然山陡路遥,但羊不会饥饿无力。

刘秉恬用这种方法很快把粮食运到了大金川前线。

“悬羊击鼓”欺金兵

宋代毕再遇和金兵守垒对抗,因为金兵强大,宋营兵少,他便使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在一个夜里把队伍全部撤走,只留下旗帜在阵地上,并弄来许多羊,把羊倒吊起来,前边两条腿放在鼓上。羊被吊得难受,放在鼓上的两条腿不停乱动,于是把鼓敲得“冬冬”地响。金兵日夜听到鼓声,没疑心,也不敢发起进攻。等了几天,金人才发觉中计。但此时,毕再遇的队伍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着名的“悬羊击鼓”掩护撤兵的故事。

牛——它们曾经冲锋陷阵

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利用牛为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早在几千年前,人们也曾利用牛冲锋陷阵,并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牛的力量很大,在古代,我国人民把它看成伟大力量的标志,战旗上曾经用牛尾来装饰。诸侯会盟时,还要举行“执牛耳”的礼仪。

牛角尖硬,是牛自卫和进攻的有效武器,人们不仅模仿牛角制造原始的兵器,还利用牛角作号角,进行战场通信联络,指挥部队作战。在战争史上,记载有不少关于牛的战斗故事。战国时候,齐将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南北朝时期,羯族首领石勒为了夺取西晋军队占领的幽州,也纠集了几千头牛,打着送礼的幌子,赶牛进城,堵塞了街道,趁机发起进攻,结果活捉了敌将,占领了幽州。

在民间传说中,利用“火牛阵”破敌的故事就更多了,例如,诸葛亮用“火牛阵”大败夏侯悖,杨六郎用“火牛阵”大败辽军等,都描绘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

田单大摆“火牛阵”

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上将,统帅燕、秦、楚、韩、赵、魏等国的军队进攻齐国。在济西(古济水以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大败齐军后,乘胜攻占了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和齐国大部领土。接着对齐仅存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县实施重兵包围。齐国即墨守将田单,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危局,坚守抗燕,为反攻创造条件。他首先施展计谋、除掉了燕军统帅乐毅,并想尽办法动摇燕军斗志,鼓舞守城军民的士气。为了实施反攻,田单把全城1000多头牛都集中起来,在牛角上捆上两把锋利的尖刀,在牛身上披上五彩龙纹的外衣,在牛尾系上浸透油脂的麻和苇,并在城墙脚荫蔽地挖了几十个能通城外的洞;又挑选了5000名精明强壮的勇士,扮成神兵的模样。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田单利用敌人晚上熟睡的时候,下令点燃牛尾上的苇和麻,1000多头牛从城墙洞冲出去,不顾一切地向燕军军营狂奔猛冲,5000名勇士随后冲杀过去,全城人民敲打铜器,顿时火光冲天,杀声震地。燕军将士从梦中惊醒,魂飞魄散,惊惶失措,四处奔跑,死伤无数。燕军主将骑劫也在混乱中被杀,同攻即墨的燕军完全溃败。齐军大获全胜后,乘胜反攻。在齐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很快收复了失地,把燕军赶出了国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火牛阵”。

牛驴壮军威

公元604年(隋朝文帝仁寿四年),汉王谅谋反。代州总管李景被汉王将领乔钟葵包围,朔州总管杨义臣奉命出兵救李景。乔钟葵见杨义臣只有2万人马,没把他放在眼里,派亚将王拔常以突袭的方式冲入杨义臣营垒中,大杀一阵,快速撤走。杨义臣的得力将领杨思恩也被杀死。杨义臣深感兵力不足,为了摆脱困境,争取胜利,他想出了一个虚张声势的妙计,决定以牛和驴充当兵员。他命令士兵把军队里数千头牛和驴都集中起来冒充部队,又挑选了几百名士兵,每人手拿一个大鼓,夹杂在牛驴之中。然后连人带牛、驴埋伏在一个山谷中。一天午后,杨义臣主动向乔钟葵挑战。当乔钟葵的军队进入山谷之后,杨义臣命令士兵驱赶牛、驴突然从山谷中冲杀出来,直向乔钟葵的军人猛扑过去,士兵在牛群、驴群中使劲擂鼓,人和牲畜踏起的尘埃遮天蔽日,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