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朱厚熜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四十五年,是历史上临朝最久的皇帝之一,他执政的前期与后期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即位之初,十余岁的嘉靖显示出强硬的政治手腕。在“大礼议”之争中,他血溅左顺门,将反对他追封已故的父亲为皇帝的群臣或逮捕或待罪,仅此一举,就扭转了自己与整个文官集团的力量对比,在群臣面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之后,他又在朱元璋的洪武祖制基础上除旧布新。嘉靖朝初期,田赋收入比前面的正德朝要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长三角地带还新增了不少城市。但因从小受其父兴献王的熏染,崇信道教,在其统治后期完全沉迷其中,并异想天开地想要修养成仙,对长生不老之术的寻求已经达到一种痴迷不化的程度。为讨世宗欢心,一些道士、方士用女子经血、童男童女尿和其他莫名其妙的东西制成各种药丸进献给皇帝,嘉靖帝竟来者不拒,一概服用。这下,可苦了后宫的宫女们,她们成了嘉靖帝乞求长生的牺牲品,很多宫女忍受耻辱任人采取经血,稍有不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有的被逼服用大量活血药,这也有丧命的危险。嘉靖帝本来就刻薄寡恩,加上他服食丹药后,燥热难当,变得更加喜怒无常,虐待后妃、宫女的事屡见不鲜,几乎成了一个迫害狂。宫女们受迫害程度严重,竟然引发了一场宫女对皇帝的谋杀。
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一天深夜,十六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悄悄来到嘉靖帝的床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套在他脖子上,然后七手八脚地一起上,有的用布堵嘴,有的骑在身上勒绳子,想趁嘉靖熟睡之机杀死他。但这些女孩子还是有些胆怯,慌乱之中把活扣打成了死扣,套住世宗脖子的绳套怎么也拉不紧。声音传到门外,方皇后带人赶到,将十六名宫女抓获,后来一律被处斩,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的“壬寅宫变”。嘉靖当时被折腾得几乎断了气,已不能说话。太医院使许绅冒死救治,过了几个小时,嘉靖终于吐出一股紫血,缓过气来。大难不死,按说应该吸取教训。但嘉靖帝一向执拗顽固,依然迷恋道教,继续服食丹药,害人如故,以致最终因长期服药慢性中毒而死。
崇信道教同时也使嘉靖帝无心政事,而迎合皇帝欢心的奸臣就大有可趁之机了。于是,一位遗臭万年的着名历史人物就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内,他就是严嵩。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自幼聪颖,经过多年苦读,考中进士。世宗时,为了自己的虚荣和正统地位,一意孤行的嘉靖要称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父,也就是使自己的父亲得到皇帝的称呼,而改称孝宗为伯皇父,遭到众大臣的一致反对。因为按照传统的古制礼仪,这就等于破坏了祖宗大法。嘉靖帝不惜做出于朝堂上棒打群臣的事,用高压政策推行自己的意志,这就是当时的“大礼议”之争。而此时的严嵩,见风使舵,率先提议尊兴献王为宗,并应称宗入太庙,又积极筹备大礼仪,帮助嘉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太子太保。为了进一步邀宠,本来在诗文方面就颇有造诣的严嵩又开始附庸嘉靖的喜好大写“青词”。所谓青词,就是道教祭祀仪式上写给上天的祝文,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而得名。这是一种赋体文章,需要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世宗经常要求臣下进献青词,写得好的立即加官晋爵,甚至入内阁。当时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因进献青词而得宠。严嵩文笔颇佳,所作青词都令嘉靖十分满意,因而找到了一条升官的捷径,很快进入内阁,并最终成为首辅,被时人讥为“青词宰相”。
在一些具体事件上,严嵩毫无原则的如小丑般的表现,更是让嘉靖非常满意。按明朝冠服制度,皇帝戴的帽子是用乌纱折巾而成的,称为翼善冠。嘉靖推崇道教,不戴自己应该戴的翼善冠而戴香叶冠,也就是道士帽。他还特制了五顶香叶冠分赐给严嵩等人。别的大臣都认为这不是大臣的正式朝服,不应该戴,因此从来没有戴过,嘉靖对此非常生气。唯有严嵩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在皇帝召见的日子,都特意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笼以青纱,以示庄重。嘉靖见了,果然龙心大悦。
嘉靖二十一年(1542)八月,严嵩入主内阁时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但他精神矍烁,老当益壮,日夜在西苑内阁侍值,常跟从在皇帝左右。人称世宗不能一日无严嵩,对他恩宠有加。严嵩则假借皇权独揽朝政,千方百计打击异己,并广结党羽,侵吞军饷,收受贿赂,动辄就达千万。其间对严嵩进行弹劾的奏章不断,但都因皇帝的庇护,而对他奈何不得。
嘉靖四十年(1561),严嵩的妻子欧阳氏病故,这可给严嵩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按照古代的礼法,父母亡故,儿子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但当时严嵩自己已经年迈而昏聩,对皇帝下达的旨意常常不能理解,必须依靠他的儿子严世蕃帮助处理。母亲死了,严世蕃本应回老家守葬,但严嵩以自己年迈,膝下别无他子为由,得到嘉靖帝的恩准,让他的孙子代行礼法,而将严世蕃留在了京城。严世蕃借他父亲的权势做了尚宝司少卿,管理一些工程项目。但他多方盘剥,大肆贪污受贿,并被前任首辅夏言弹劾。又因为此时,嘉靖帝又找到了一位更善于撰写青词的人徐阶,而对严嵩有所疏远。所以,严世蕃即使留在了京城,也不允许他代替严嵩批达奏折。于是,严世蕃整日在家中寻欢作乐,有时严嵩派人将皇帝的谕旨送去询问他,但他正沉醉于酒色之中而无法答复,严嵩无奈只能自己猜测着办理,这就难免出现很多不当之处,使得嘉靖帝对严嵩的不满加深了。
正在这时又发生了永寿宫大火,嘉靖帝想重建宫殿,征求严嵩意见。严嵩请嘉靖帝暂居南城离宫,而这里曾是英宗被困做太上皇时住的地方,嘉靖帝为此非常不高兴。而徐阶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主张重修永寿宫,次年竣工,改名为万寿宫。从此,皇帝有事更加不问严嵩了。更有一位方士蓝道行,在一次为嘉靖帝占卜时,借天意历数严嵩父子罪行,嘉靖帝因而动心。御史邹应龙得知此事后,在徐阶的支持下,上疏参奏严嵩父子不法行为。终于,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被罢官削籍为平民,严世蕃被判到边疆充军,查没家产时,从严府搜出白银二百余万两。两年后,严嵩病故。
纵观嘉靖朝,后宫内污秽迷乱,朝堂上奸佞当道,明王朝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戚继光抗倭
14世纪中叶,中国的近邻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占,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为“倭寇”。明朝初年,倭寇就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扰,但那时明朝政府国力强大,加强海防,所以倭寇未酿成大患。但到明世宗嘉靖时,因国势衰弱,海防破坏,浙江和福建海防的战船竟只剩下十之一二,士兵也只剩十分之四。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扰又猖獗起来。
正当倭患长期不得平定的时候,明朝军队中出了个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字元敬,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六世祖戚祥曾随朱元璋的义军南征北讨,战死在云南。从此,戚家就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按照明朝制度,指挥佥事是正四品武官。戚继光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小就读书习武,并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父亲戚景通去世后袭职,年仅十八岁,可谓少年得志。但是,戚继光并不想躺在先人留下的资本上睡大觉,他要凭借自己真正的实力去实现自己更高的追求。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参加了山东举行的乡试,中了武举。能中武举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一般参加武举的人,能通过第一场“马上射”考试的仅十分之七,能通过第二场“步下射”的仅十分之三,再通过“策论”考试的就仅为二十分之一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升任为署都指挥佥事一职,成为正三品的官员。离京赴任前,戚继光曾赋诗一首,名为《马上作》。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后来的岁月,确如这首诗中所言,一生戎马倥偬。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抵御倭寇,特别是在浙江和福建的抗倭战场上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戚继光来到浙江。当时,浙江沿海的倭寇非常猖獗,而明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明朝政府先后撤换了数位官员,又征调河北、山东、广西等地的客兵入浙江平倭。但是,客兵对于抗倭毫无积极性,往往临战奔逃,又趁机勒索抢夺平民,甚至还杀戮平民来冒功。因此,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宁遇倭寇,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逃,遇兵不得生。”当时,还有一个比较能干的官员,他就是胡宗宪。从嘉靖三十三年起,胡宗宪就参加了东南地区的御倭战争。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戚继光向胡宗宪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使胡宗宪对刚来浙江的戚继光非常赏识。在他的推荐下,戚继光被擢升为参将,镇守浙江沿海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三府靠近海滨,防倭任务艰巨。因此,这一任命,将戚继光推到了抗倭战争的风口浪尖上。
龙山所战役,戚继光初展才能。龙山所位于浙江慈溪县境内,它的东面是舟山群岛,倭寇频繁在此出没。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下旬,一支约有八百余人的倭寇窜入慈溪沿海,攻到了龙山所。当时,参将卢镗和游击尹秉衡率兵前往迎敌。新近上任的戚继光也整军参战。猖狂惯了的倭寇丝毫不将素来孱弱的明军放在眼里。三个倭寇首领率众攻来,明军连连溃退。戚继光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跳上一个高处,张弓搭箭,一连三箭将三个倭寇首领射倒。这三箭,显示出戚继光高强的武艺,也稳住了明军的败势,开始向倭寇反攻。倭寇见没能讨到便宜,便立即撤退。这虽然只是一次小的战斗,但是戚继光的勇武,已经为众官兵所敬服。
但是,戚继光在这次战斗中也清楚地认识到明军的弱点。于是他向胡宗宪提出训练新军的想法。胡宗宪等前任官员也曾多次试图编练新军,但都没有什么收效,但他最后还是同意让戚继光试试。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由经过严格挑选的农民和矿工组成,组织严密,仅仅经过两个月的精心训练,便成为一支以一当百的劲旅,号称“戚家军”,明军在宁波、绍兴一带的军事力量有所增强。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举进犯浙江,他们分兵十多处,以小股军队袭击宁海、奉化等地,大部队进犯台州。戚继光以集中兵力,先摧毁最大的敌人的方针在台州府配备必要兵力,命其坚守,自己则率领主力围剿侵扰台州府北面宁海县的倭寇。侵扰宁海的倭寇一得知“戚家军”来援,立即望风而逃。但此时,从台州府东面入侵的倭寇已经攻至距台州府城仅二里的花街,兵力薄弱的府城岌岌可危。四月二十七日,戚家军已经断粮两日,但仍立即回援台州府,在花街与倭寇激战。戚家军利用火器对倭寇迎头痛击,仅用了几个小时,空腹作战的戚家军便取得了斩首三百零八级、生擒倭寇首领二人的战绩,而自己仅阵亡数人。据说,战役结束时,午饭刚好做熟。
这时,更多的倭寇在台州境内登陆。五月初一,从台州府东北面登陆的倭寇二千多人,竟然自毁其船,以示破釜沉舟的决心,想要一举夺取台州府城。当时,戚继光身边仅有一千五百名士兵,但他巧妙设伏,严密防守。双方对峙了三天,倭寇见毫无缝隙可乘,就决定绕过台州,进攻处州府。及时发现倭寇意图的戚继光当然不能让倭寇绕过自己的防区,于是赶在倭寇之前,在他们必经之地——上峰岭设伏,给倭寇以重创。余寇退到一座小山,负隅顽抗。戚继光命部下在山下竖起一面白旗,令人高呼:“投降者自己走到旗下的,可以免死。”一时间,就有数百人投降。剩余的倭寇则被戚家军以火攻全部烧死。台州会战,戚家军使用了火器、藤牌等武器,巧妙地运用了伏击、仰攻、鸳鸯阵等战术,一举歼灭倭寇一千四百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打击。正是因为戚继光准确判断,指挥有方,连战连捷,基本平息了浙江沿海的倭患,史称“台州大捷”。
后来,抗倭的前线又南移到了福建。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三年(1562~1564),戚继光先后在福建独自或者配合总兵俞大猷取得了横屿、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等大捷,又肃清了福建倭患。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立下赫赫战功,狠狠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也正是在戚继光等人的支撑下,明王朝的东南海防总算是得到了稳定。
海瑞罢官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是明代历史上着名的“清官”。明嘉靖中期以后,政治统治日益腐败,但是在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批有志有为的人物,他们不断地倡导和推行一些改革,企图挽救衰败的大明王朝,海瑞就是其中之一。
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被任命为浙江淳安知县。在任期间,他厉行整顿吏治,反对行贿受贿,他自己则严格奉行节俭。他平时只穿一件布袍,每餐只吃些青菜,为了给母亲过生日而买二斤肉,竟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时人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海瑞发现五岁的女儿正在吃饼,而饼是仆人给的。海瑞怒斥道:“你怎么能吃童仆的东西?你不是我的女儿,如果能饿死,才能称得上是我的女儿。”女儿当即只是哭泣而不吃不喝,绝食七日后而亡。廉正自律竟达到如此。
海瑞为人刚直不阿,不畏强暴。一次,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耍贵公子的威风,奢华铺张。海瑞假装不知,说:“以前胡宗宪大人巡视时都命令地方不许铺张,今天这行人如此大肆铺张一定不是胡公子。”命人没收了他们的大笔金银,缴纳到国库中,还派人飞马禀报胡宗宪,使胡宗宪有苦说不出,又没法治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