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30083700000004

第4章 全面认识糖尿病(1)

糖尿病——一种古老而又“时髦”的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然而,它却又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对糖尿病就有过记载。什么是糖尿病,它是如何产生的,其患者为什么如此之多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4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达177亿,估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亿。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大概占到人口的6%~7%。研究发现,由糖尿病造成的死亡,已居当今世界死亡原因的第5位。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无数患者带来痛苦。1980年以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仅有总人口的03%,现在据国内最新统计,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4%以上。在部分大城市,Ⅰ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的近6%,而北方城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78%。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样一种病呢?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患者表现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其严重形式是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状态,若不及时救治,常导致死亡。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又分Ⅰ型、Ⅱ型糖尿病和特殊型。中医根据辨证主要分为4型,即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淤血内阻型和阴阳两虚型。

糖尿病的最初症状多不典型,甚至全无症状,在确诊之前往往已经存在长时间的高血糖,这足以引起重要器官的病理及功能的改变。所以,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糖尿病患者中将有l/4发生脑血管病变,1/3发生冠心病,1/5并发肢端坏疽。

据悉,50%的失明病人与糖尿病有关,50%的血透析病人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发病隐匿,据估计在我国还有5000多万的边缘人群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但未被确诊。近年来,糖尿病人群的发展正趋于低龄化。所以,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糖尿病,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胰岛素——人体的金钥匙

在人体内胃的下方,十二指肠的旁边有一个呈长条形的器官,叫做胰脏。胰脏是个腺体,腺体中有许多星罗棋布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岛素就是由胰岛分泌出来的。胰岛素被比做人体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它到底对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它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胰岛素发现于19世纪20年代,它是一种激素。激素是人体制作分泌的一种化学反应物质,能够保证人体各部分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医学专家把胰岛素比做一把金钥匙,因为只有它才能打开细胞的大门,使血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能量。身体中的细胞组织把葡萄糖作为存活的能量之源,没有了能量,体内的细胞组织就无法存活。胰岛素也帮助身体储存多余养料形成脂肪。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胰岛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健康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钥匙或者钥匙坏了时,就会使血中的葡萄糖无法敲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人们就会因此而血糖升高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又分为两种情况,即胰岛素绝对缺乏和胰岛素相对缺乏。

(1)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素绝对缺乏,就是指患者的身体内不能生成足够的胰岛素。这是因为胰腺制造胰岛素的细胞组织受到免疫系统的破坏,最终所有制造胰岛素的细胞组织都会被破坏,不会再生产出胰岛素。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般是由胰岛素绝对缺乏造成的,所以Ⅰ型糖尿病又被称为依赖胰岛素型糖尿病,这类患者一般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健康。

(2)胰岛素相对缺乏。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可以产生胰岛素,我们称之为胰岛素相对缺乏。患者胰岛素水平一般并不降低,但其胰岛素的作用却大打折扣,即胰岛素工作效率降低,“金钥匙”虽有,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类糖尿病的患者可先用口服药物治疗,改善胰岛素的工作效率。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温床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可以证明,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存在,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所以可以说,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处于核心地位。可见,胰岛素抵抗的防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极其重要。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早期胰岛β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弥补其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逐步衰竭,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

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是促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抵抗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肥胖症者几乎都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和减低体重等,如能在胰岛素抵抗期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病率。

糖尿病与糖的关系

糖,本来代表着幸福美满,比如有一首歌便唱道:“生活比蜜糖还要甜”。现在,由于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糖一下子被人们敬而远之,无糖食品竟相出笼,充斥市场。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一个“不祥”的字眼,似乎糖就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糖和糖尿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要从此与糖“绝缘”了呢?

经过研究证明,糖类是糖尿病和反应性低血糖(还有肥胖)最主要的促成因素。糖类进入血液后能很快引起血糖的急剧升高,机体对此所做的反应是迅速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的过多分泌又促使血糖降低并引起低血糖的症状。

机体对血糖水平的迅速降低做出的反应是分泌肾上腺素,它是一种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的激素。反复的低糖刺激,逐渐会使肾上腺素变得“精疲力竭”而无法做出适度的反应,这一反应的缺乏会导致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如果血糖调整机制进一步恶化,最终机体将变得对胰岛素不敏感或胰岛素功能走向衰竭,而且反应性低血糖也将演变成糖尿病。

显然,糖尿病和低血糖的治疗或预防的关键在于远离糖类。

但是,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喜欢吃甜食,甚至都想不起上次是在哪年吃过一点糖果,为什么也得了糖尿病呢?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总称,也就是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饼干、面包、南瓜、山芋、豆子等,当然也包括我们吃的白糖、糖果之类。

米饭、馒头也是糖吗?是的。糖,分为多糖、双糖、单糖。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所含的淀粉便是多糖,而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双糖。果糖、半乳糖与葡萄糖是单糖。人体只能吸收单糖,而单糖之中葡萄糖是主要可以利用的形式。多糖类的淀粉虽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会被分解为单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如有足够的胰岛素,身体便能将其吸收利用;如果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帮助它转化,它们便在血中升高血糖,乃至滤出成为尿糖,这便是糖尿病。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从进入血液来说,葡萄糖最快,果糖次之,半乳糖更次。糖尿病人血液中高出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而不是果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控制淀粉类食物对于预防糖尿病更为重要。

糖尿病人的尿为什么是甜的?我们每天吃的主食经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在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在饭后1小时后开始升高。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血糖不能全部进入细胞。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高,过多的葡萄糖就从尿中排出。所以,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因为这些糖可以很快升高血糖,糖尿病人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分泌胰岛素迟缓,不能及时将血糖调整到正常,持续高血糖是糖尿病一切并发症的祸根。但是,糖尿病患者在未定时进餐,运动量过大,用药和进餐配合不好,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全身发软、头晕、眼花、舌尖口舌发麻,甚至昏倒。医生会建议糖尿病患者随身带一点儿糖块,遇到低血糖反应时可以吃一两块,以避免低血糖带来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如果特别想吃甜食,也可以选择一些甜味剂,如甜叶菊糖、双歧糖、木糖醇等,它们的甜度可以是蔗糖的许多倍,但对血糖无影响,且含极少热量或没有热量。

血糖指数——糖尿病患者的最大挑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都要面对糖尿病的挑战:生活中的诸多因素让血糖跌宕起伏。为什么要时刻关注血糖指数呢?生活中都有什么因素在影响着血糖呢?如何才能让它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呢?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1)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3)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

那么,血糖最后去了哪里呢?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

(1)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消耗。

(2)血糖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3)血糖进入肌肉细胞变成肌糖原贮存起来。

(4)血糖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5)血糖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时血糖浓度为08~12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毫克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07毫克称为低血糖。低血糖时,脑组织首先对低血糖出现反应,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045毫克,就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肝脏就像一个糖的活期银行一样,可以随时存随时取,但是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的情况下,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他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

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靠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皮肤、肌肉、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命。饥饿的难民个个都骨瘦如柴,就是这个原因。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既然人体所有的细胞所需的糖都由血液来输送,所以维持血液中糖的恰当浓度是很重要的。

在生活中,饮食、药物、运动、压力和体质健康都影响着血糖指数:食物会使血糖指数升高;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会降低血糖指数;运动可以降低血糖;紧张压力会产生激素,致使血糖陡然升高;疾病会引起血糖升高。

了解了影响血糖的因素,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就应该注意避开这些不利因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吃淀粉类食物,勤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从而使自己的血糖趋于稳定。

爱心提示

血糖检测仪的选购技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所以,血糖监测在防治糖尿病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准备了家用血糖仪,以便及时地监测血糖变化,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糖尿病治疗方案。

目前,市场上的血糖仪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如何选购一台方便、实用、适合自己的血糖仪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血糖仪的分类和性能,家用血糖仪的直观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连续型血糖监测仪。这种仪器一般是医院用于对病人的连续性血糖监测,它是用一个微小的探头插入患者皮下(保留72小时),其他部分夹在皮带上或放在口袋中,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特地设计有家用型。

(2)非连续型血糖检测仪。它用于某个时刻的血糖检测。

(3)无创血糖仪。它包括血糖生物表、热感应光谱分析仪等。

(4)微创血糖仪。这类仪器有针刺式(又分抹血式、吸血式)、激光采血式。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尤其是我国患者,主要是选购微创血糖仪,目前相对多见的是“针刺式+吸血式+电子感应型”微创血糖仪。

在确定了适合自己的血糖仪类型后,购买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具体问题,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血糖仪。

(1)是否便于携带。选择一台方便携带的血糖仪,在旅游、探亲时也可以随时监测血糖。

(2)测试时间。如果对你来说时间很重要,那么就应挑选一台能够快速读数的血糖仪。

(3)操作步骤。有些仪器检测步骤较多,操作起来比较烦琐,测试容易失败,所以应选操作过程简单的产品。

(4)显示窗尺寸。对于老年病人或并发有视力下降的病人应选用显示窗大些的血糖仪。

(5)温度范围。很多血糖仪都有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温度范围。所以,购买时要确保你所选定血糖仪可以在当地环境下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