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是重点
在所有体征指数的监测中,应该说血糖监测是一个重点,因为血糖水平是衡量糖尿病患者病情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监测血糖是防止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监测血糖,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能监测血糖。
1.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
关于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糖尿病患者是不一样的。在血糖监测的频率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l~4次。
(2)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3)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4)生病或血糖>20毫摩尔/升时,应同时测定尿酮体。
(5)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1天或2天的血糖(最好监测餐前、餐后几个点的血糖),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病人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尿糖的监测是血糖监测不能实行时的替代方法,尿糖的控制目标是阴性。
(6)医院中,因患者的血糖控制差,或并发糖尿病的并发症或(和)其他伴随疾病而住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的次数应适当增加。
在血糖的监测时间方面,可于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进行监测。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凌晨3点)的血糖。
2.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
在血糖控制中,餐后2小时血糖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如果从来不做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那就说明患者在对糖尿病监测方面的知识还很缺乏,甚至连起码的了解都没有。
及时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3大好处:一是容易抓住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值。不少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则很高,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而贻误病情。二是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吃饭及服药是不是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三是餐后2小时血糖不影响正常服药和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餐,所以不至于引起血糖波动。
但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吃药或打针,吃饭的质与量也要和平时一样,否则就不能了解平时血糖控制得怎么样了。其次,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从进第一口餐开始计算,因为只要吃上一口,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已经开始,就是三口并做一口吃,胃肠道也得一口一口地消化。有人从进餐中开始计算时间,也有人从吃完饭开始计算时间,这些计时方法都不正确,都有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也有两个基本要求。
(1)空腹血糖指在禁食过夜后,早餐前抽血测定的血糖叫空腹血糖。有人把午餐及晚餐前空肚子时抽血测定的血糖也称做是空腹血糖,这是不正确的。另外,空腹血必须早抽,而且应在正常注射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之前抽血,才能反映平时真正空腹时的血糖水平。测空腹血糖时,最好带上降糖药或胰岛素,一抽完血立即采取降糖措施,将抽空腹血糖所造成血糖波动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在午餐或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是空腹血糖,可视为随机血糖。
(2)餐后2小时血糖指被检查者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溶解在300毫升水内)从进服第一口糖水开始计算2小时后测的血糖。或早晨进食100克面粉制作的馒头,从进第一口开始计算2小时后测的血糖。在平时正常的早餐、午餐或晚餐后2小时测血糖也为餐后2小时血糖,可视为随机血糖。
及时的监测是为了控制血糖水平,那么,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到底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适宜呢?所谓的适宜,即是要兼顾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控制好血糖,另一方面是不能发生低血糖。一般来说,血糖控制得越低就越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临床上并不要求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严格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一般只需要正常偏高就可以了。对年纪较大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标准不变,而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20毫克/升(11.1毫摩尔/升)就算不错了,因为对年长者来说,低血糖的危险陛比短暂的高血糖更严重。
3.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还低的原因
有的患者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餐后2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还低,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吃饭等于增加了一个糖负荷,饭后血糖应该比空腹时高,怎么反而会下降呢?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有的人在餐前吃过口服降糖药,所谓饭后,实际上也是服药后,服药后血糖比服药前低,也是完全可能的!可是也有人餐前没有吃药,餐后血糖也下降了,这又做何解释呢?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不是太差,餐后由于血糖升高的刺激,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出来,使血糖降低了。当然也有的时候是由于血糖测定不准造成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4.自测血糖好处多
监测血糖不一定非要去医院,在仪器的帮助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自测血糖。患者自测血糖的好处很多,首先是血糖查得及时,什么时候想查就什么时候查,可查空腹,也能查三餐后和睡前血糖,如果有类似低血糖的症状,也能及时地测测血糖,以便立即加以处理。其次是方便,患者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排队、等候,就能及时查上血糖,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吃药和吃饭。
常用的血糖自测装置叫做血糖仪,目前多数靠进口,国内也有少数厂家生产。血糖仪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只用一滴耳血或指血,就可以测定出血糖了。过去有些血糖仪测定前需要将血滴擦去,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则不需要擦血,只要滴上血在1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到结果了。还有的装置可单用血糖试纸进行肉眼比色测定血糖,价格更便宜,但准确性欠佳。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测定出来的是毛细血管血糖,其测定值可能与静脉血糖稍有差别。所以,最好不要用血糖仪测定出来的血糖,代替静脉血糖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但用做血糖监测的指标,血糖仪的准确性已经足够了。
5.静脉血糖和手指血糖是否一致
备有血糖仪的糖尿病患者,对于一个问题很关心,就是血糖仪测定的血糖是否和静脉一致?从理论上讲,两者是同时测定的,应该一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般来说,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相差不多,饭后2小时内毛细血管血糖应该略高于静脉血糖。这是因为静脉血糖采血于静脉,手指血糖是从指尖毛细血管中采的血。大家知道,血是从毛细血管流到静脉的,在到达静脉之前,身体利用了一部分葡萄糖,结果就使静脉血糖比手指血糖低了,特别是餐后2小时之内更是如此。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静脉血用的是血浆或者血清,不包括血细胞,而手指血用的是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而血细胞中糖分比血浆或者血清低,这又使手指血糖低于静脉血糖。所以总的看来,如果两者都测得准确,静脉血糖和手指血糖应该一致。
爱心提示
快速血糖仪的正确使用
为了方便糖尿病患者自己监测血糖.不少厂家生产的微量血糖检测仪,使用方法简便,测试血糖快捷,患者在家中可以随时根据病情需要自己检测血糖,为糖尿病病情变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提高糖尿病治疗及管理的水平。
使用血糖仪,首先要掌握操作步骤;校对仪器的准确性;测血糖时,核对血糖试纸的代码;采血时,要保证采血针刺破足够深的皮肤,才能得到充足的一滴血样来检测血糖。现在使用的快速血糖仪大都是开机、滴血样、检测3个步骤,最好挑选操作步骤简便的仪器,减少操作误差。血糖仪本身的性能误差,与血糖仪采用的技术优劣有很大关系。有些手握型血糖仪采用先进的生物感应技术,比光学反应血糖仪的准确性好,可以减少血液中药物和内源性物质的干扰;当采血量不足,可以追加血量而不致浪费试纸;当测试血糖值超过16.7毫摩尔/升时,能提示您检查尿酮体;机外采血,不污染机身,这些优点肯定是最受欢迎的。还有些血糖仪可以用试纸条先在机下采好血,再上机测试,也是给使用者的一种便利。所以,选择操作简便,准确性好,重复性好,监测血糖范围大,不受血量多少影响的血糖仪,实用性最好。
在使用微量血糖仪检测血糖时,要注意选择采血部位。大部分的血糖仪需要先把试纸条插放在机上,所以只能在手指端采血。应该先把手洗干净,用酒精消毒指端皮肤,待酒精干后再刺破皮肤取血。一般在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指端的两侧,甲沟旁的软组织处取血最适宜,不但血量丰富、也较少疼痛。能在机外或机下取血的血糖仪,除了在手指端采血,还可以在耳垂部采血,患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简单快捷的尿糖监测
尿液检查没有痛苦、快速方便、费用低廉,糖尿病患者可以经常自己检测,虽然尿糖不一定能永远如实地反映血糖的水平,但在多数人和多数情况下,尿糖和血糖是一致的,所以尿糖检测不失为一种糖尿病病情监测的好方法。
目前,糖尿病患者自测尿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是传统的班氏液法,这种方法比较古老,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优点是结果很准确。班氏液是海蓝色的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硫酸铜,经与含糖溶液共同烧开或者煮沸后可与糖发生反应,产生黄至砖红的颜色,所以可以观测颜色变化来估计尿糖水平。具体方法是在试管内按10滴班氏液1滴尿或者20滴班氏液2滴尿的方法加入药液和尿液,用煤气灶烧开3次,或者将试管放入开水中煮沸5分钟,等到颜色已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以进行观测了。
另一种方法是试纸法,操作十分方便,而且还可以同时测定尿酮体以及尿蛋白,但是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较多,试纸的质量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有时需要与班氏液法相比较加以校正。使用尿糖试纸时,观察颜色变化的时间非常重要,如果超过应等候的时间再观测颜色,那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如有人将试纸浸入尿液后就去干别的事情,回来看颜色时早已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样的结果就根本不可靠了。
尿糖监测中的留尿方法至少有3种,包括次尿、段尿和24小时尿。
1.次尿的监测方法
次尿留取方法简单,一般采取“4次尿”方法,通常是指早、午、晚餐前及睡前留取的尿液,分别反映这4个时间的尿糖水平,间接地反映血糖水平。留取次尿的关键,也是人们经常搞错的地方是留尿前半小时应该排空膀胱,也就是在留取待测的尿前半小时,要把以前的尿排掉,以免各个时点的尿混合在一起,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尿了。例如,想留取中午12点钟的尿,应在11点半时排1次尿,这次尿不必做尿糖检测,这样到了12点再留尿检查,就是午餐前的次尿了。否则早餐后没排过尿,午餐前留的尿就分不清是早餐后还是午餐前的,测出的尿糖就很不可靠了。有人测定餐后2小时尿糖,这种测法主要反映餐后血糖最高之时的控制水平,虽说比较敏感,但测定结果往往令人难以满意,甚至造成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沮丧。实际上我们并不要求餐后2小时尿糖阴性,那样的话下顿饭前就可能出现低血糖了。
2.4段尿糖监测
4段尿糖是指早餐开始后到午餐前(一般为7~12点),午餐开始后到晚餐前(一般为12~18点),晚餐开始后到睡觉前(一般为18~22点),以及开始睡觉后到第二天早餐前(一般为22~次日7点)整段尿中所含的糖分,各段具体时间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划分时段的原则是一致的。留取四段尿的关键在于每段时间结束时,不管有尿还是没有尿,一定要排一次尿,以作为这段尿的结束和下段尿的开始。比如早7时,应该注意一定去排尿,这次尿应算做前一天最后一段的尿,从下次尿开始,就算做今日第一段尿了。
4段尿尿糖测定的优点在于能更加完整地反映不同时段尿中糖的排泄量,不只反映餐前或睡前的血糖水平,而且包括餐后及夜间尿糖的排出量。正因为包括餐后尿在内,所以段尿比次尿尿糖测定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现问题。因此,在血糖控制初期,可先测4次尿糖,4次尿糖阳性者,4段尿糖多半也是阳性。当4次尿糖转阴后,想了解包括餐后血糖在内的全天血糖控制水平时,再改测4段尿糖监测。另外,测定4段尿糖可以了解每段的尿量,这点对评价血糖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次尿只反映尿糖浓度,无法大略计算到底有多少尿糖排出,而段尿就能较好地反映尿糖排出的总量。当然,留4段尿方法比较复杂,留尿者的活动受到限制,所以较多的患者还是测定4次尿糖。
3.24小时尿糖
留24小时尿的方法为:早晨起来固定时间(如早7时)排掉前一天夜间的残尿,注意这次尿不应包括在所留24小时尿之中,因为它实际上是前一天的尿。以后每次尿全都一滴不落地留在一个便器中保存,甚至大便前也应先将尿排入便器,以尽量减少大便过程中尿液的流失,直至次日早(如早7时)最后一次尿排入便器为止。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此时自己觉得没有尿,也必须准时排尿并加以收集,这样留的尿才叫24小时尿。用量杯、量瓶、葡萄糖瓶称量尿液总体积,或者用秤称量尿液总重量后记录在化验单上,然后将尿液混匀,取出100毫升来,送交医院的化验室进行24小时尿糖测定,其余的尿就可以弃去不用了。24小时尿糖测定能比较准确地得知全天尿糖的排出量,包括白天和黑夜也包括餐前和餐后,是一个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病情轻重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十分有用的指标。
测定24小时尿糖存在的问题是留尿时间比较长,留尿期间患者的外出可能会受到限制,另外夏天留尿必须加入防腐剂,以免细菌分解了尿中糖分,造成结果的假性降低。
4次尿糖及4段尿糖都是半定量测定尿糖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常用加号来表示,包括-(即阴性),±(即微量),+,++,+++和++++共6种水平,每个加号代表05%的尿糖。
一般而言,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要求较严,空腹和餐前尿糖以及段尿尿糖应多数为阴性,偶尔出现±至+尿糖,24小时尿糖不超过10克。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比较容易出现低血糖,对这类患者的尿糖测定结果可以适当放松,也就是说他们的空腹和餐前尿糖以及段尿尿糖应多数为阴性至±,偶尔出现+甚至++的尿糖也不必紧张,24小时尿糖不超过20克即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