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你一生的好心态
3007900000010

第10章 进退自如地做人(4)

也许放弃当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

心态决定人生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拥有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有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以前,在南非某一贫穷的乡村里,住着兄弟俩人。他们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主卖到了富庶的美国旧金山,弟弟却被卖到很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幸运地欢聚在一起。此目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黑人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的做生意,有的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数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黑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唯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黑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有安分守己地去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相信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做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接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保持心理平衡

现代社会,万事万物,其变化速度之快,有时真的大出我们的想象。为了跟上这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改变着自己,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心态的调整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实验人员让两组参与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告诉第一组说,对方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后一组的参与者与那位女士交谈得很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前一组的参与者时间长;而前一组的参与者与那位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你事先的预期或看法决定了你的交往方式,包括你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都会受到预先期待的影响。

如果我们做到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时时检验自己,严以律己;同时,对待他人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宽以待人,并对自己的期望值加以调整,许多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这就是对交友心理素质的要求。做到严以律己还不大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素质则不易。生活在大干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调整自身的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两个不同的人,同时迁到一个小镇。第一个到了市郊,在加油站停了下来问一位职员:“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确实糟透了,很不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第二个到了市郊,也在同一个加油站停下来,问了同一个问题。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好极了,真的十分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预期,即态度是决定交往成败的心理根据。

从这个例子中还可以领悟到什么呢?我们不能要求他人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他人的所作所为,要承认他人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何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与人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应横加指责,大声呵斥,而要做乐道人之善,多看到他人的长处。成功的交往是人人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期待。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

孔子说“无求备于一人”。在日常交往中,若他人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人们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思维,引起急躁情绪。

其实,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你怎样看别人,别人就怎样看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否则,对方就会感到不平衡。所以,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势必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的语言或行动上。而对方觉察到你的言行后,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凡事都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一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他人的所做所为。要真正做到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就必须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全面展现自己,多看他人长处,原谅他人过错,原谅他人的素质与涵养,这样你们的友谊之树才会常青。有句古话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人生一极乐法。在道路的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你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操纵自己的命运

刘开渠大师年轻的时候,生活在上海,生活非常困窘,常常为一顿饭发愁。他的鞋前面裂开了一个口子像鲇鱼的嘴,他既没钱买新鞋,也没钱缝补。

一日,刘开渠画了一只老虎,拿到街上卖。一个外国人看中了这幅画,想买,就问:“多少钱?”大师说:”500美元。”

外国人觉得500美元太贵,便说:“能不能少点儿?”大师说:“不能少!”一边说,一边将画撕碎了。

外国人吃了一惊:“年轻人,你怎么撕了它呢?多可惜呀!500美元不卖,少卖点儿也行啊!你是生气了吧?”

刘开渠平静地说道:“先生,我没有生气,这画我要价500美元,说明我认为它值500美元,你跟我讲价,不愿出500美元,说明在你眼里它不值这个数,也认为它不好。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下次画好一些。这次画得肯定不行,所以我撕了它,重画,直到顾客认可为止。”

可那时刘开渠还不是大师,只是个普通的、默默无闻的青年。他那时候太穷了,太需要钱了,可他没有降低自己追求的标准,没有让物质的诱惑干扰他的最高追求。他追求的不是钱,他追求的是艺术境界。

就是这个心态,使刘开渠日后成为一代雕塑大师,当上了中国美术馆馆长,主持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雕塑作品。

所以说,一个人的目光往往决定了他的行为,有些人处世失败,是败在自己的错觉上。那么,怎样改变自己的错觉而做到恰到好处呢?首先是要了解目光陷入的误区,针对不同的误区,找到精神的出口。

第一个误区是,喜欢用自己的弱点同别人的优点比,用自己的失败跟别人的成功比,由此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永远不如别人,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同成功、幸福永远拜拜。

过分夸大自己的弱点,选择自己的弱项,你就会给自己贴满无能的标签。如果一个天才认为自己是一个侏儒,那么他就会真的成为一个精神上的侏儒。

一个人目前的整体能力是不是很强,这一点倒不大重要,因为自我评价将决定自己的努力结果,将决定他是否成为大能者。一个自信心很强但能力平平者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比一个具有卓越才能却自暴自弃者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很多。

第二个误区是,按别人的评价决定对自己的评价。

别人的评价经常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智的,因而这种评价也是盲目的。如果我们按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将会陷入迷局。

经营酒店的小陈,2003年真的很不走运,年初人气颇旺的生意被从天而降的SARS搅了局;跟随自己许久又贴心的下属无情又无理地反目了。在挫折中,小陈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个很糟糕的人,人际黯然的她开始放弃对任何人都要“仁至义尽”的准则,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心怀戒备,害怕不被人接受。当巨大的压力一波又一波袭来的时候,小陈喜欢躲在影碟的虚拟世界里,借着看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梳理自己的情绪、平复动荡的心境。因为她担心碰上别人嘲笑的目光。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有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涂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他临摹了一幅同样的画,又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当画家再次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生活就是这样,你企求尽善尽美、人人满意,一旦不能实现,你就会心理失去平衡。

画家遇到的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常常会得到不同的待遇,某些人眼里的天才,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被视为蠢才;某些人眼里的英雄,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被视为懦夫。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尽一致。

所以,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眼光,应该冷静、理智地认识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给自己以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精通,样样出众,但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技艺超群就是人才,就可能在这个强点上获得成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着意培养优势、强项,有助于为自己创造机会和把握成功。

所以,为了捕捉机遇,你必须有超前意识,要有目的地发展优势,培养强项。当自己拥有多项优势时,也不可能出全面出击,面面俱到,应对自己进行设计,抓住重点优势,在最可能出成绩的项目上下苦功夫,以形成真正的优势。

对自己不具有的才能,不必忧心忡忡,只要挖掘自己所具有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