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态度,没难度
30018400000004

第4章 有乐观积极的态度,活着就没有难度(3)

生活这张白纸无所谓快乐还是烦恼。因为无论是快乐还是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正如那些曲子,无所谓愉悦或是感伤,因为那只是作曲家谱写的罢了。如果我们一味地用着忧郁的手指拨弄着萧瑟的琴弦弹奏出痛苦的音符,那么我们感受到的永远都是无限的烦恼。其实,我们本可以弹奏出快乐的节拍,并且放声歌唱,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自寻烦恼,暗自伤神。

生活中除了我们自己,没有谁能把我们捆住。很多人会给自己设定了无数个如果和假设,他们总是徘徊在如果这样做是不是更好;假如可以重新来过会有多好,他们这种画地为牢的做法无疑是可笑的。自寻烦恼确是百害而无一利,再怎么样的忧虑都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差,想法更消极。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烦恼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所以烦恼带给人的影响也不同。乐观的人通常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所以活得轻松愉快、潇洒自如。

张允和,一个88岁高龄的老太太,一个大有来历的知识女性,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便是她的爱人。曾有人说:“周有光的平和宁静与广阔深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她的妹夫是由她一手促成美事的大文豪沈从文。

她活得轻松悠闲,用她自己的话说:“快乐其实很简单,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有这么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

朴素的话语揭示出了快乐的真谛,有谁想过她也曾颠沛流离,也曾死里逃生。是怎样的人生苦难与坚定信念使她大彻大悟,道出了这“人生幸福三诀”。

这是一种态度、一种气节,更是一种智慧。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试问人间有多少烦恼,其实所谓的烦恼都是人们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试想世间有多少人是在“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他们忘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一旦有错,便陷入无尽的自责、痛苦与悔恨当中。他们看不到正午的太阳、看不到夜晚的群星、听不到大海的音符、闻不到花草的芬芳,在他们的视线里永远是无边的烦恼。

有些人把自己的烦恼归结于别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无辜。“受了伤”的心总是需要发泄的、出来闯江湖总是要还的。于是,他要奋起反抗,要拼命自卫。这样“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的结果便是让自己的人生更累,平添更多烦恼。

再有的人便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尽管很多人否认,但事实却是如此:他都敢贪污受贿,我又何必清廉自守?他都敢男盗女娼,我又何必故作清高?这些邪念的产生,哪个不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正是这种惩罚,使我们感到活得很累。

“幸福三诀”是人生的领悟、是生活的智慧、是丰富的阅历、是“胸藏万壑凭吞吐”的大胸怀。从另一侧面也揭示出了,其实人世间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它们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藏在人们心里,一不留神就会网走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07.活着不要太在意金钱,金钱难买快乐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能够让你快乐?”答案让人出乎意料,也会使人啼笑皆非。很多人对于快乐的答案居然是“钱”。

不管我们对这个答案是否满意,或是嗤之以鼻,我们都不能忽视一个现实问题,那便是钱成了相当一部分人衡量快乐与否的标准,他们认为有钱就有了快乐。于是时下就有了很多女孩“宁愿坐在奔驰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执著追求。钱真的可以让人快乐吗?快乐真的和金钱有关吗?

有位商人,虽然在旁人眼里早已称得上是富甲一方,但他仍旧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为银行卡里的数字拼搏。赚钱似乎是他唯一的嗜好,可是他却为此痛苦、纠结,因为他想要的数字永远没有满足。

他的一个邻居,虽然贫穷却能整日悠闲自在,屋里不乏快乐的笑声。

富翁很困惑,我有那么多钱,为什么还不如一个穷人快乐?

有人给富翁出了个主意,说只要给穷人10万块,穷人家里将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笑声了。富翁照着做了,无偿地给了穷人一大笔钱。

起初得到这笔钱的穷邻居欣喜若狂,夫妻居然极而泣。可是之后他们的烦恼便来了,他们猜测富翁的用意,因为他们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为了钱的存放地而冥思苦想,后来因为这笔钱的支配问题,穷邻居夫妇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

终于有一天,穷邻居把钱还给了富翁。

穷邻居说:“我以为有钱会让人变得幸福、快乐,可是没想到,钱买不到笑声,有钱不等于有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钱但不快乐。问题的焦点就在于物质的欲望太强,把金钱看得太重,永远不懂得满足。有些人则相反,即使物质生活匮乏,但活得却很幸福,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够注重心灵的修养,懂得知足常乐,更明白钱不等同于快乐。

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几年前,有个著名的新闻记者搞不懂洛克菲勒这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为什么热衷于慈善事业。记者在对洛克菲勒做过采访后发表的《金钱与快乐》中有其中这样的一段话:

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

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学识;金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金钱可以买到享乐,但买不到快乐。

“幸福取决于经济条件,快乐取决于金钱”,是现代人所固有的观念,而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早在几千年前道家就已经认为:快乐和金钱无关,快乐源于心灵的富足。

爱因斯坦一生对科学探索和研究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但却对金钱和地位毫不在意,视之为身外之物。他的人生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因为他有科学做伴。爱因斯坦曾用一张大面值的支票作为书签,结果不小心把那本书弄丢了的他却为之一笑,转身就投入了他的研究中。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葛朗台先生身上,想必早他就捶胸顿足、寻死觅活了。葛朗台辛苦地赚取更多的钱财,可是穷其一生也只不过是一个只赚不花的守财奴。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会为了多留的那根灯芯耿耿于怀。他的一生,真是可怜得要命、穷得要死。

这样看来,那些没有做金钱奴隶还能快快乐乐的人,想必是心灵的富足为他们带去了真正的快乐。

钱是没有穷尽的,如果肆意蔓延,那么人将永远都得不到快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真的“富裕起来”,那就是应该具备知足常乐的心态,对于金钱更是使然。要懂得“够用就好”的道理。一把躺椅、一杯清茶、一本好书,有人就能常乐;住着别墅、开着奔驰、坐拥美人,有人却不快乐。是从奴隶变成主人,还是从主人变成奴隶,全在于我们知足的心态。

人们常说:“欲壑难填”,一旦陷入对金钱无休止的沟壑当中,就会使人们变得倍加贪婪。在欲望面前,人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理智,并总是处于痛苦的边缘,因为他们永远都不满足现有的财富;他们追求金钱的思想和行动永远都不会适可而止;他们抱怨为什么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于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贪婪,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欲望上的满足,人们又会不停地索取、不停地追逐。

钱到底有多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呢?正所谓“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华厦千间,夜眠几尺?”也许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知道自己的畏惧、恐慌和不安吧。人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最后也终将空着拳头离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更应该拥有知足常乐、心怀众生的心态。

人之所以活得疲累,不是因为使之快乐的条件还没有攒齐,而是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从而感到痛苦不堪。我们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拥有”更有价值的事物。对于金钱,只要能满足人们最初的物质要求够用了。我们要知道适可而止,因为快乐与金钱无关。

我们想要游刃有余地操控金钱,不被物欲所役,就要持有快乐向左,金钱向右的态度,谨记快乐与金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