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态度,没难度
30018400000038

第38章 有绝不抱怨的态度,幸福就没有难度(2)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都在要求着要出人头地,渴望着不平凡。太多的时候,由于我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从而使生活得过于沉重。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寄托在别人的称赞之上,以此来希望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希望自己变得不平凡。事实上,优秀的人总是有限的,而平凡的人才是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再辉煌的体育运动员终有退役的那一天;权倾一时的官员也不可能终生任职;如花的容颜也有衰老的时候;万贯的家财也会有终结的一天。

花园里的小草是卑微的,但它依然有自己的快乐。在美丽的花园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同样拥有阳光和雨露,这原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哲人说:“人们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不切实际的需求”,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的一切幸福都来自对现状的满足。倘若小草不甘平凡,整天羡慕着那些拥有美丽花瓣和叶子的鲜花,它自然会怨天尤人,不满自己竟然是一根微不足道的小草,在这个花园里没有任何地位,渐渐地,它的生活就会被怨气和烦恼占据。

小杨曾经是国内著名的一名舞蹈演员,是团里的顶梁柱。但一次演出的意外让她不得不结束自己的舞蹈生涯。医生诊断说,小杨的腿伤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却不能再进行高强度的舞蹈了。旦夕之间,小杨从舞蹈家变成了一个家庭主妇。

在很多人看来,已经习惯了喝彩和掌声的小杨一定受不了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但小杨一直告诫自己:从前我是个舞蹈家,但同时我也是个普通人;现在我是一个家庭主妇,仍然是个普通人,我没有什么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杨发现了很多过去没有经历过的种种乐趣,过去的她没有时间逛街,不能吃高热量的东西;没空看有趣的书籍,因为舞团的日程安排很紧,就连她和丈夫打电话都要节约时间。现在就不同了,她有了足够的时间散步,陪伴家人,夫妻的感情也越来越融洽了,她甚至还做了一次一年多的旅行。

几年过去了,来采访她的记者并没有看到预期中唉声叹气的艺术家,而是一个笑脸盈盈的女人,小杨说:“人们都害怕普通,其实,当好一个普通人,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得必有失,曾经风华一时的舞蹈家在成为一个普通人之后,找到了普通人的乐趣,享受作为一个平凡人所能享受到的幸福。恬淡的心情、温馨的家居生活、甜蜜的爱情,只有在这种“普通”的氛围中,她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风光有风光的好处,普通也有普通的乐趣,人生只要用心去体会,总能寻找到一种与生活和平共处的最佳模式。

一群游客到了法国去参观一个花园,花园里花团锦簇,打理得井井有条。随行的导游小姐说:“这里之所以有如此美丽的环境,完全归功于一位老年花匠。”于是,一名丹麦游客去拜访了那个老花匠,决定高薪聘请他到丹麦去发展。

让丹麦游客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花匠说:“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暂时我还不想离开这里。”而当丹麦游客再次仔细看这位花匠的时候,他惊呆了。原来,这位令人钦敬的老人就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一般领导人退休之后,大多数人忙着演讲或者做生意,而赫赫有名的法国总统却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花匠,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从法国最高领导者变为最普通的劳动者,能承受这样的差距,说明密特朗先生是一位生活的智者。

过重的压力只能让我们的脊背越来越沉重,只有卸下那些不能承受的重量,我们才能够活得潇洒自在。任何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非要紧紧攥住不放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够轻松的前行。

大多数人所不能承受的重量,往往是由于对好房、名车的追求,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度向往。其实,物质上的财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重要。在心理学中,物质财富是一种很差的衡量快乐的标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快乐。所以物质财富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我们需要的是当我们觉得这人生的重负已经让人所不能承受时卸下它们。

人生在世,平凡就好。有人以遍尝美食为乐、有人以饮遍美酒为乐、有人以身边红颜相伴为乐、有人以父慈子孝为乐。人生苦苦追求的就是快乐,而苦苦地奋斗,就是为了达成那个能让自己快乐的目标。而这些如果是我们不能承受的重负,我们就应该把那些负担放下,轻装上阵。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珍视和感恩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哪怕是很平淡的平凡,只要能够带给我们快乐,那我们就是幸福的。

05.对他人要求太多,只会让自己不幸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抱怨:当今社会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不再真诚,朋友不可交心,子女都是债主,夫妻不过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我们总在抱怨一些官员的腐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身处污泥,又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出淤泥而不染?

我们总在抱怨现在的生活环境质量差,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为低碳生活做了什么?在可以不开车出行的日子里,我们还是拿起了汽车的钥匙?

我们总是抱怨老板工资给的少。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自己做了多少。究竟值不值得老板给你那么多?

……

太多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严于待人,宽于律己,如果我们一直这样,那么只能是让自己更加的不幸。

一位富翁到了晚年,钱财积累得越多,他的疑心却越来越重了,总是感觉周围没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对待他的。于是,他自己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巧妙的方式:装病。

几天之后,一位老朋友从远方赶来看他。富翁失望地对朋友说:“现在的人怎么都这样,他们对我的情感都是虚假的,我的几个孩子听说我病重,一直在商量着如何分我的财产;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听说我病了就幸灾乐祸,觉得是少了一个竞争对手,等着看热闹。”

这位老朋友听说后,就问了一句:“那我现在是不是也是一种虚情假意呢?”老富翁连忙说:“不是,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只和你说这些的。”朋友继续说道:“你觉得别人不够真诚,那你首先就不够真诚,你通过装病来怀疑别人,谁又能对你真心实意?”

富翁的想法没有错,做法却是值得商榷的。他总是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得到的肯定是否定的答案,他总是对别人要求太多,最终让自己痛苦不堪。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连自己生病都可以造假的人,又怎么能换取别人的真心呢?

人心就像一座花园,如果不把花园的门打开,别人怎么知道你的花园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而把自己花园的大门紧闭,却希望别人能够了解自己,这怎么可能呢?

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有鸡蛋的时候,A都把鸡蛋留给B吃。刚开始的时候,B觉得非常感激A,久而久之,B就慢慢习惯了,总觉得理所当然。突然有一天,B发现A把鸡蛋给了C,B就觉得A已经变了,他们之间大吵了一架,最终绝交。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一些人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理所应当的,而恰恰忘了自己是不是对别人要求太多。一个人对我们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感激,当习惯之后,我们便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突然有一天出现任何的一点意外,我们就会大怒。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要求太多了。

我们都有着向他人要求的心理,总是希望我们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而当我们有这种想法的时候,谁会去满足我们呢?我们总是觉得别人给予我们的太少,并为此而痛苦,那我们是不是对别人要求太高了呢?

试想一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着别人应该对我们怎么样,那社会怎么能进步呢?当我们以这种心态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或许别人也正是以这种心态来对待我们,那双方的结果只能是彼此都输掉。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但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一件事:对别人要求得太多。任何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谁必须要听从我们的安排,也没有谁一定要服从我们的指挥。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要求别人,久而久之,我们身边的朋友也就会越来越少。

一些人总是觉得,别人对他付出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他便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可是,当我们回头想想,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那么做,对我们那么好呢?

我们是有朋友,但友谊的存在是在危难之时的扶持,而不是挥霍朋友对我们的信任。

我们是有爱人,但爱情的存在是相濡以沫的长久,而不是摧残爱人对我们的包容。

我们是有家人,但亲情的存在是我们享受人生的美好,而不是剪断彼此的联系。

对他人要求太多,只能让自己陷入到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中,慢慢就会迷失心智,变得暴躁,在哀叹自己不幸的同时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

06.不要抱怨残缺,不完满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