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态度,没难度
30018400000025

第25章 有互信双赢的态度,合作就没有难度?(3)

这就是信誉的力量,对于自己说出去的每一句话,作出的每一个承诺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地去实现。无论做什么事情,信誉都是最重要的,一时的损失将来还可以赚回来,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是中国古人从帝王到百姓都信奉的立世之本。孔子说的“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强调人们必须把“守信”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

如果做人不讲信誉,可能会凭借狡诈赢得一时,但绝对不可能赢得一世。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有一个很大的财团,叫做摩根家族。可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家财团的创立竟然是因为一场火灾。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了一家名叫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却能够获益的设想。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摩根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之后,一个客户不幸发生了火灾。按照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如果要全额支付保险金的话,保险公司将会面临破产的境地。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很多股东都要求退股。

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没有这么做,他就是摩根。摩根考虑再三,他固执地认为自己作为公司的股东,信誉比金钱更为重要。于是他四处筹款,没有现金,他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然后,他将筹到的钱如数付给了那位不幸的客户。经过这件事,伊特纳保险公司的名声便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来了,同时也成为了信誉的保证。

摩根最终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老板,在赔付了保险金之后,摩根和他的公司都没有现金了。在无奈之下,摩根做起了广告:凡是在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都要加倍支付保险金。然而,令摩根没有想到是,前来投保的顾客竟蜂拥而至。原来,经过那次火灾之后,摩根的保险公司的声誉一下子超过了很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

凭借着良好的信誉,摩根的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华尔街的巨头,成为美国财富界的传奇。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信誉就是一个人的标签;一个人的信誉就是一个人的财富;一个人的信誉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古到今,从来只有那些坚守信誉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如果离开了诚实守信这条最基本的原则,每个人都过河拆桥,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很难继续下去。

渴望成功没有过错,只是要我们注意成功的手段和方式。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如今的资本市场上,你的信誉就是青山,只要你拥有良好的信誉,资金不是问题,成功也会变得水到渠成。如果一旦失掉了自己的信誉,获得的也许是一时的小利,但最终失去的却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关键品质。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你的信用越好,就越能够为自己以后的成功顺利地打开局面,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你经商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把自己许下的诺言变成现实,让周围的人真正地开始去信任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成功将不再是你苦苦追求才能得到的,而是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成为接连不断的状态。

06.合作远远比竞争更重要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这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观念中都是充满着无休止的竞争,充满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很多人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他的力量总是很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依靠与他人的合作。

一个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往往比习惯单打独斗的人更具力量。从心理压力上来讲,一个每天只想着不断与他人竞争的人,往往会让其变得狭隘和自私,而一个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则会心情愉悦,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商业活动中,竞争是自然法则,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打败对手、占领市场的不二法门。但在历经惨烈的竞争之后,很多人都会发现:竞争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双方势均力敌,这样无休止的斗争下去,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反之,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定的妥协,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发和经营,这样就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达到利益均沾的良好效果。

印度尼西亚的著名华人银行家李文正,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合作。他认为,“做生意,眼光一定要放得长远一点,要努力作千秋的生意而不是一时的生意。”经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双方是为了利益而争斗不休,那么生意就不会稳定,即使双方需要谈判,最好的结果也不是一定要分出胜负,而是双方皆大欢喜。”

在创业的最初阶段,李文正是与朋友合伙经营进出口业务。在他转入银行业之后,采取的方式也是和华商合作。到了1971年,他与弟弟李文光、李文明及华商郭万安、朱南权、李振强等共同集资,组成了泛印度尼西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李文华与瑞士富士银行、日本东京富士银行、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等金融同行组成了国际金融合作有限公司,从事国际性的资金融通与开发业务。

正是凭借着与对手的有效合作,他们在短短的五年之内,使得泛印度尼西亚银行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大私营银行。

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李文正的成功是与现代商业精神有所背离的,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大智慧。双赢所需要的是对自身条件的客观认识,是对双方形势的全面分析,是对周围环境作出客观判断后的正确决策。在思维层面上,它超越了狭隘的自我观念,它秉承了现代管理学的内涵,在取舍之间作出了最为高深、又最为有利的选择。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善于作出决策的人。特别是对待竞争对手的时候,选择合作还是斗争往往也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刻。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代表。他从一个小伙计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商业帝国的统治者,李嘉诚有着一套非常值得借鉴的经商心得,他说:“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与你合作。假如拿l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ll%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而正是这种豁达的胸襟,为他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李嘉诚说:“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一原则不仅使李嘉诚的商业伙伴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业务,更使得他在商界拥有非常广阔的人脉。

对于经商,中国人一直以谋求利益为经商的目的。所以,很多商人都只是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去做,没有好处的事就置之不理。然而,李嘉诚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商人绝对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自己的利益和对方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对于经商来说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李嘉诚在与别人的生意合作中总是抱着共同谋利,为对方着想的态度,这也是他能够不断扩大自己商业帝国的重要原因。

当相互间的竞争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聪明的人总是在坚守一个道理:合作永远会比竞争重要得多。竞争会让人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单纯为了胜利会使一个人变得不择手段,而如果选择合作,就能够让人变得心平气和,并且与对方共同盈利,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样是一个充满合作的社会。要想成功,我们则必须善于与对方合作,从而发挥双方最大的力量达到共赢的目的。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句话虽然说明了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却不善于集体协作。这句话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事实依据的。就拿集体项目而言,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不输于日本,集训的时间也不少,但是一到了关键的比赛时刻,对方的合作精神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做得比我们好很多。

人与人之间无序的竞争带来的必然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互遏制和消耗,从而造成有限资源的挤占和浪费。而双方的合作则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竞争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如果缺乏合作的手,那很可能受伤的就是自己。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有那么一天,我们在竞争中大获全胜,但却丧失了竞争对手,同时也没有了合作伙伴的时候,那时的我们将会多么的无助与孤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