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当他下山后,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郑重其事地说:“这没有什么秘密,我知道大脑是一个重要的氧气源,科学家告诉我们,各种思想在大脑中相互撞击时竟要消耗我们吸入全部氧气的40%,所以,为了减少对氧气的消耗,我只有向前这个念头,至于其他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们从脑子里抛掉。没有任何的杂念,我就等于放下了一个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轻松地向前。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密。”
尼尔·唐纳·沃许在《与神为友》一书写道:“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放掉’!”
放下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和崇拜吧,假如你真的想要拥有它。当我们把金钱之心真的放下,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往往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一天,森林之王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向他表示:“天神啊,你赐给我雄壮的体格和强大的力气,但是,我每天清晨却要被鸡打鸣的声音吓醒。万能的神,请您再赐给我一种能力吧,让我不会被鸡的叫声吓醒。”
天神又是一笑:“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狮子迈着大步兴奋地跑到湖边找大象,大象好像很不高兴,气呼呼地跺着脚,把地面震得“砰砰”响。
狮子问大象:“谁得罪你了,让你发这么大脾气?”
大象难受地摇晃着大耳朵,低吼道:“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快痒死了。”
狮子怔忡片刻,想到:“体型如此巨大的大象,竟会被瘦小的蚊子骚扰到无可奈何,真可怜。相比大象,我有什么好抱怨呢?我每天只需忍受一次鸡鸣,而蚊子却时刻骚扰着大象,我应该知足啊!”
漫画家朱德庸也说:“如果你是一个知足的人,一粒沙子的幸福也会像得到一颗星球那么大。如果你是一个贪婪的人,一整颗星球的幸福也只会像得到一粒沙子那么小。”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再厉害的人也有缺憾,在有缺憾的人生中,只要我们学会知足,就能感受到许多快乐。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圣人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两者皆是劝导人们要清心寡欲,懂得知足才能时常感受到快乐。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意思是说,是人都会有欲望,因为贪欲太盛,所以很多人感到不快乐。想要快乐就要学习知足,知足是快乐的源泉,如果想要的太多,反而会更不快乐。
大磊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曾幻想长大后要娶一位温柔善良、美丽多姿的女子为妻,还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要有长长的乌黑的秀发,漂亮的如一汪碧水的眼睛,小巧而又笔挺的鼻子;并且能歌善舞,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琴声。
很快,大磊上大学了,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他的妻子的确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子,但却算不上美丽多姿。她有长长的乌黑的头发,但不够柔顺;她有一双如碧水般的眼睛,但不够漂亮;她有一只小巧的鼻子,但不够笔挺。而且,他的妻子只会做饭、做家务,不会唱歌、弹琴和跳舞。大磊觉得妻子的一切和自己曾经的幻想大相径庭,若不是年龄到了,他或许不会娶她。
一次,和老同学喝酒,聊起学生时期的梦想时,大磊满面惆怅地说:“我太倒霉了。”老同学不解,为他何出此言。
大磊回答:“因为我的妻子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
老同学惊讶不已地说道:“你为什么这么不知足吗?你的妻子温柔又贤惠,虽说不上有多漂亮,但很清秀,况且她还做得一手好菜,我每次去你们家吃饭,都吃得不亦乐乎。别说哥们儿不理解你,是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番话一下子点醒了大磊,他恍然大悟道,自己的妻子一点都不差,是自己太执迷于曾经自己的幻想了。从那之后,大磊对自己的妻子越来越温柔了,还时常带妻子参加朋友们的聚会,如今,他每一天都被浓浓的幸福感包围着。
有些人感到不快乐,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实生活没有自己幻想中的好。年少时,每个人都对自己未来有很多幻想,幻想有一个体贴能干的丈夫、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一个温馨甜蜜的家庭、一份快乐有趣的工作。然而,幻想中就是幻想,它和现实终归是有差距的。如果我们因为幻想而对现实生活有诸多不满,就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添堵。
有些人明明已经拥有别人所羡慕的幸福生活,却仍然不快乐,他们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更远更高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完美,而一旦无法达到,内心就感到委屈,并且整日郁郁寡欢,这些人的不快乐就是不知足所致。
一直活在幻想中,不知道满足,只能为自己平添烦恼。其实,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东西,多了反而成负担了,就如美食,吃一点会感到快乐,吃到胀肚就变成痛苦了,正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小事随意,大事随风
一位美术大师即将出国,可让大师的朋友们担心的是,这位大师不会任何一句外文,不会听不会,写不会看,朋友们恰巧全都有事在身,不方便去陪他。
大家正在担心,却发现大师本人丝毫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只请几个朋友帮他写几张纸条。后来,大师去了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每到一个地方,他缓步走在大街上,遇到人就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是XXX,是一位中国画家,来贵国访友,不慎迷失。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将本人送往以下地址,十分感谢。”下面就留了详细地址。
外国人看到这位画家一表人才,气质超群,全都不敢怠慢,将他送往想去的住处。大师靠着几张小纸条,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来去自如,这种境界让朋友们自叹不如。
我国古代的庄子曾倡导一种“心斋”,希望人们经常保持一种心境上的澄明状态,面对大风大浪,能够保持安稳,不把大事当做大事。其实世间的事细细想想,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获得?什么又是损失?所有判断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内心觉得满足,世界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内心充满怨怼,就觉得身处的地方危机四伏。所有的人都可疑,所有的事都让人厌倦。这样的人把困难无限扩大,既不愿面对自我,也不愿面对环境。
一个不懂外语的画家自由自在地漫步在国外街头,没有迷路也没有发生意外,他凭借的仅仅是几张写了住址的小纸条。每个被他求助的人都被他眼中的坦荡和自信折服,心甘情愿地将他送往目的地,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接近特别的人,想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日常生活欠缺的能量和启示。和这样一个人同行,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慎独者处事谨慎,他们考虑的事情比别人更多,但考虑不是顾虑,两者区别极大。前者缩手缩脚,后者成竹在胸。在顾虑重重的人看来,人生随时都有困难,随时都会遇到麻烦,他们相信任何事只有在有万全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做,而对于那些处变不惊的慎独者来说,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麻烦都能化解。他们并不以为自己是超人,而是能够站在相对超然的角度,相信任何大事都能大事化小,只要努力,转机与幸运都会出现。
大事如此,小事更是一样。心态良好的人不会为大事惊慌,更不会为小事计较,在他们看来,将小事放在心里反复想反复思考,浪费的是大好的生命,他们更愿意用这个时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一位教授在一所大学讲授近代文化选修课,教授学识渊博,人也温和,课堂上从不点名,很多学生借机逃课。大大的阶梯教室经常只坐几十个学生,教授依然讲得很起劲。
学期末的时候,教授说到考试要写的论文题目,询问在座的学生,学生们面带微笑,都不说话,教授再三询问才知道,这些学生并没有选这门课,只是听闻教授讲课好,每周过来旁听,教授听了呵呵大笑,对他们说:“原来各位是来旁听的,谢谢各位捧场!”
这位教授知道自己的课没人听并不恼怒,反而向学生道谢,如此胸襟,自然名气越来越大。
几年后,教授的选修课堂人满为患,连那些真正选了课的学生都常常抢不到座位。
真正有学识的人不会在乎他人的肯定,就像真正的富翁不屑于把名牌商标露在外面。讲授近代文化的教授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就不在乎究竟有多少人选他的课,又有多少人愿意听他讲课。这种胸襟正是名师风范,让学生们向往不已。他们终于明白,不去听课并不是教授的损失,而是自己的损失——平庸者看他人,慎独者做自己。
慎独者处事谨慎,他们考虑的事情比别人更多,但考虑不是顾虑,两者区别极大。前者缩手缩脚,后者成竹在胸。在顾虑重重的人看来,人生随时都有困难,随时都会遇到麻烦,他们相信任何事只有在有万全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做,而对于那些处变不惊的慎独者来说,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麻烦都能化解。他们并不以为自己是超人,而是能够站在相对超然的角度,相信任何大事都能大事化小,只要努力,转机与幸运都会出现。
生命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很多人希望有一个相对理想的结果,但很多时候,努力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一种难得的体味和享受,这个时候,结果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就像一朵花即使没能结出硕大的果实,它依然美丽过。
清风吹过山岗响起回声,或者明月照在大海上一望无边,都是坦荡,它们不会注意一块山石,所以不会被绊住脚;不会留意一个小小的波澜,所以不会被颠簸;一个人如果能认清自己,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就会像山间松风、海上明月一样平和,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化无,任何时候都能坦荡从容,进退有度。
忘记该忘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