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地理全知道
2994300000066

第66章 经济地理(3)

我国是季候风盛行的国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地威胁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水资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地球上水的总量大约有14亿立方千米,广泛分布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其中97.5%是海水,而人类生存所需的淡水绝大部分储藏于冰和地下水中。由于淡水与人口分布的不一致,从而造成人均淡水资源数量上的巨大差别,特别是在中东和非洲长期存在严重缺水的危机,并且此种危机有日益加深的趋势。尽管如此,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仍然受到人类污染的威胁,这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联系在一起。大气圈中部分的水循环主要表现为水汽和降水。陆地部分则有两个分支:地表水的路线是沿着小溪河流和湖泊进行,而地下水则通过含水层做缓慢流动。两条路线的终点通常都是海洋。

我国地表水资源丰富,仅河川径流年平均径流总量即达2.6~2.8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5.5%,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居世界第5位。流域在100多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全国年径流量26000多亿立方米。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大河,还是流域面积较小的河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灌溉、渔业之利,航运之便,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动力资源。据估计,全国水力资源总蕴藏量为5.8亿千瓦。居世界各国首位。如果开发资源达到一半,那么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每年可发电25000亿度。

我国的水力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占全国水力资源的70%,其次是西北的甘肃、青海、新疆及东北的黑龙江等省区。若以水系划分,首推长江水系,有2亿多千瓦,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有1.05亿千瓦。黄河水系有3000多万千瓦,珠江水系、澜沧江水系、东北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也有丰富的蕴藏量。

金沙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宝库。长江三峡更是中外闻名。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可达846.8亿千瓦时。

黄河中上游也是一个水力资源丰富的宝库,尤其是龙羊峡到青铜峡一段,适合建设水电站的优良峡谷就有20个。

太阳能有什么作用

太阳是光明的象征,46亿年来太阳一直照耀着地球,送来光,也送来热。将阳光聚焦,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传说阿基米德就曾经利用聚光镜反射阳光,烧毁了来犯的敌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是一种可广泛利用的清洁能源。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干燥器。太阳灶的原理很简单,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类似镜面的装置,将阳光反射到某一焦点,就可以得到100摄氏度或者更高的温度,足够用来做饭、烧水或加热各种物体了。如果镜面的方向能够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自动调整,太阳能的利用率就更高了。例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抛物面型反射聚光器有9层楼高,总面积2500平方米,焦点温度高达4000摄氏度,许多金属都可以被熔化。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要简单得多。因为不需要它产生太高的温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制成箱式、蛇形管式、直管式、平板式或枕式,通过管道与水源和储水箱相连。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

阳光也可以用来发电。比较常见的光电池是硅电池,它能将13%~20%的日光能转化为电能。许多电子计算器和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现在已经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电力。但是阳光在达到地面以前要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损失较大,加上阴天、昼夜变化和雨雪等降水过程的影响,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发电受到一定限制。

海水中储存着大量的以热能形式保存的太阳能,主要表现为海水表层和深层间的温差。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如果建造一个装置,用抽真空的方法使表层的海水在20摄氏度时汽化,并推动汽轮机,再将深层的冷水提上来使蒸汽冷却,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发电了。法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站,发电容量为14000千瓦。

盐池为什么遍及运城内外

运城盐池,位于运城市南,距离关公故里解州仅有两里,南接中条山麓,北负峨眉山岭,总面积达230平方千米,以盛产盐、芒硝、硫化碱和纯肠而著称,它与宁夏盐池县的花马池齐名,为我国重要的池盐产区。

走进运城盐池,恰似置身于一个银色的世界。银铺的地,银堆的山,银砌的堰,处处银装素裹,白得令人陶醉。一群群盐工挥舞着铁锹,翻起雪花般的盐粒,垒在一起,宛如银色大海里千堆白雪。

运城盐池是怎么来的?民间流传着神牛造池的传说。很早以前,天宫里的神牛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盐,而被赶到下界,它流落到江南水乡、塞外草原,想为人们造个盐池。但那里的人没有收留它。后来,它到了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下,受到这一带人民的热情款待。为了报恩,它就地卧下,身躯化成了宽阔的盐湖。这个传说中的主角为“牛”,人们用自己最为熟悉的牲畜解释了盐池的起源。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耕社会里牛的重要,以及人类与牛至为密切的关系。

还有一个传说:南方部族首领蚩尤,到中原和黄帝争天下,黄帝在天女帮助下,斩杀蚩尤和他的头领,鲜血流入解池,因血是咸的,便化为盐池的卤水,供人食用。因为在这里尸解蚩尤,故名解池。在盐池附近有蚩尤村,相传是当年蚩尤葬身的地方,现在这里改名为“从善村”,即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之意。

运城盐池的美丽风光让人们创造出神奇的传说故事,但是事实毕竟与传说相去甚远。远在26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中条山麓造成断裂,凹陷下去的长长的地带,形成了湖泊,后世的盐池,就是湖泊的遗迹;水中的盐类,经过沉淀,结为矿石层,成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所以盐池还有“盐湖”之称。对盐池的开发已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黄帝与蚩尤之战,矛盾的引发点就是为了争夺盐池之利。

在长期的盐池开采历史里,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主要的开采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捞取法”,即在夏天捞取水池内天然的结晶盐,这种方式往往受到季节、气候的限制,是较原始的开采方式,另一种是“畦晒法”,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在每年的2月份开垦盐池,使之成畦,从4月到8月,把水引到池中,经日晒蒸发后结晶为盐粒。人工捞取后,再引水进去,如同割韭菜,收了一茬,又收一茬,提高了产盐质量和数量。自汉代起运城盐业就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从交通运销渠道看,经古蒲津桥可运到长安以及陕西、甘肃,经茅津渡可运销河南,陆路可北运山西、河北等地。

在漫长的盐业开采历史里,由于古代生产水平低下,科学知识贫乏,人们无法理解诸种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无力对付来自外界的种种打击,所以只好求助于保护神,形成了盐业祖神崇拜。运城池盐区奉祀的神有宿沙氏、池神、条山风洞之神及蚩尤等。运城盐池中禁门内的土垣上建有一座池神庙,奉祀的神为“宝应灵庆公”。

据载,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因阴雨连绵,盐池生产受到影响,户部侍郎韩汉怕减少盐税收入,就伪奏盐池多雨季节仍盛产“红盐”,呈祥瑞之兆,代宗派人查看后大喜,封东西二池为“宝应灵庆池”,封池神为“宝应灵庆公”,并大兴土木,建立了池神庙。到宋徽宗时,封东池之神为“资宝公”,西池之神为“惠康公”。元成宗时又晋封为王。明代以后统称为盐池之神。运城盐池还供奉关羽、张飞,因为他们可以镇邪除魔,关羽可震慑盐池孽神蚩尤,而张飞是专门对付蚩尤之妻的神。池神庙是盐民祭祀的中心,也是运城盐池重要的人文景观。

祁连山地下拥有多少宝藏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界山,它长约900千米,西起阿尔金山的当金山口,东抵贺兰山,南北宽200~400千米,北靠河西走廊,南临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是我国西部的这片福水宝地,这里山地高耸,谷地平坦,水源丰富,草类繁茂,有“西北万宝山”的美誉。祁连山的地下拥有多少宝藏,这些宝藏是怎么形成的,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祁连山是个固体水库,有大小冰川3306条,冰川面积达2062平方千米,储水量约954亿立方米。每年约有72.6亿立方米的冰川融水输送到周围的干旱区,这些水养育了河西走廊的绿洲,浇灌了许多农田、草场,使祁连山周围地区得以兴旺发展,因此人们常把祁连山喻为幸福之源。

祁连山地区美丽富饶。然而最富庶的地方还要数祁连山中的湟水谷地和大通河谷地。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它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包呼图山,沿祁连山南麓向东流,全长370千米,流域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达50多亿立方米。湟水河谷地平均海拔高度低于3000米,北有祁连山脉的屏障,阻挡了冬季寒潮的侵袭,因而气候较温和。土地宽阔平展,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湟水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了。

祁连山地是座万宝山,拥有无尽的地下宝藏。很早以前,祁连遍地是宝就闻名于世了。唐代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夜光杯,就是用祁连山的玉石精心雕琢而成,成为世界著名的名贵酒器。这种杯在月光照射下能发出柔和的亮光,祁连县的“玉石沟”和“玉石果”就盛产这样的玉石。祁连山地其他矿藏也很多,仅现在查明的就有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镍、磷和稀土元素铈、镧、钇等矿产,祁连县周围地区4个铅锌矿中还伴生有金、银、锑、镓、硒等实用元素。大通河流域煤的储量很多,素有“青海的黑腰带”之称,距西宁不远的祁连山还有石膏、芒硝等,不仅储量多,而且质量好。

祁连山这座“万宝山”的宝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从元古代直至中生代,祁连地区绝大部分处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祁连地区被称为“祁连海槽”。而现在比祁连山低二三千米的柴达木盆地,是祁连海槽岸边的一块大陆,称为“柴达木古陆”。在距今4~6亿年前,祁连地区曾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海底火山猛烈喷发,火山岩熔夹杂着大量的铁、铜、铅、锌及硫等元素从海底喷出又降落沉积下来。在各个火山喷发期的同时,有大量超基性岩侵入到早已形成的岩石中去,由于超基性岩浆中含有铁、铜、镍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些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在距今约2.3亿年前的古生代末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祁连海槽地区隆升褶皱,海水全部退出,祁连地区成为陆地,那些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矿产经过后期的长期剥蚀,有些出露于地表,而煤、石膏及芒硝等则在山间洼地、盆地等地带形成。

现在,祁连探宝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广泛开展起来,那些亟待查明的宝藏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在祖国的建没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九大综合农业区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其中第十区为海洋水产区,一般将海洋水产区外的其他九个综合农业区称为九大综合农业区。该区划对我国九大农业区将来的走向和前景都做了剖析与说明。

一、东北区:本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改变粗放经营,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耕地面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抵御低温冷害和洪涝、盐碱、风沙等的能力;林区要以营林和更新造林为中心,加强护林防火,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玉米、高粱在粮食总产量中占的比重很大,加上甜菜、大豆加工的副产品等,本区有极其丰富的饲料资源,但肉类却不能自给,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建设城郊型副食品基地。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草场资源,制止土地沙漠化的扩展,正确处理农牧矛盾,改变粗放经营和多灾低产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布局,牧区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严格控制开荒;严格执行草原法,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选择水土条件较好地段,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和各种良种牲畜(肉牛、肉乳兼用牛、细毛半细毛羊、肉用羊、良种马等)生产基地,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半农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

三、黄淮海区:为了充分发挥本区的巨大增产潜力,必须进一步综合治理旱涝碱,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排灌工程配套,调整机井布局,控制地下漏斗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改土,大力提高单产。巩固提高粮食生产,合理布局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林业和副业,改善农业生产结构。

四、黄土高原区:国家和地方应共同采取综合措施,按流域防治水土流失,发展本区的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搞种草造林,尽快提高牧业和林业的比重,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

五、长江中下游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加强水利建设,根治洪涝渍旱灾害;用地养地相结合,改进耕作制度;科学开发利用丘陵山地,大力发展林牧副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淡水本域,积极发展水产业。

六、西南区:本区水热条件较好而光照条件较差,川黔地区的光照时数为全国最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灌溉,改变冬水田、望天田和雷响田比重大的靠天吃饭局面;改造低产田地,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林牧业生产,改变山区贫困面貌。

七、华南区:今后,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正确处理粮胶、粮蔗等关系,从全局着眼,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建设以橡胶为中心的热作生产基地和蔗糖生产基地,大力改善水肥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建立区内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林业、果树和多种经营。

八、甘新区:本区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必须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水源,改良盐碱地;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

九、青藏区:本区的农业发展应以牧为主,农牧林并举,发展区内自给性的粮食生产。主要措施是:加速建设巩固的草料生产基地,摆脱靠天养畜状态;提高牲畜质量,调整畜群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建立区内商品粮基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我国主要的牧区

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以南成为我国主要的农耕区,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分布地带。以北为我国主要的牧业区,是我国游牧文明的家园。我国的牧区传统上分为五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