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地理全知道
2994300000047

第47章 生态(3)

70.洋县朱鹮栖息地71.丹江口水库湿地72.红枫湖湿地73.威宁草海湿地74.滇池湿地75.抚仙湖湿地76.异龙湖湿地77.洱海湿地78.程海湿地79.泸沽湖湿地80.碧塔海湿地81.纳帕海湿地82.丽江拉市海湿地83.昭通大山包湿地84.会泽黑颈鹤栖息地

五、华南地区湿地

85.晋江河口和泉州湾湿地86.几龙江河口湿地87.东山湾湿地88.深沪湾湿地89.深圳后海湾湿地90.珠江三角洲湿地91.东寨港红树林湿地92.清澜港和文昌湿地93.洋浦港湿地94.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湿地95.大洲岛自然保护区湿地96.两沙群岛湿地97.钦州湾湿地98.澄碧河水库湿地99.山口红树林区100.北伦河口湿地101.淡水河河口102.兰阳溪河口103.大肚溪河口104.台南北门湿地105.台东大坡池湿地106.日月潭湿地107.米埔沼泽地及深圳湾

六、内蒙古地区湿地

108.乌梁素海湿地109.岱海湿地110.察干湖和安固里湖湿地111.查干诸尔和巴哈湖湿地112.达里诺尔湿地113.乌拉盖沼泽区114.科尔沁湿地115.呼伦湖湿地116.红碱淖湿地

七、西北地区湿地

117.居延海湿地118.阿牙克库木湖湿地119.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湿地120.博斯腾湖湿地121.巴里湖湿地122.巴音布鲁克湿地123.赛里木湖湿地124.艾比湖湿地125.克拉玛依湖湿地126.玛纳斯湖湿地127.喀纳斯湖湿地128.乌伦古湖和吉力湖湿地129.阿尔泰山东南部湿地130.布伦口湖群湿地131.叶尔羌河流域中的湿地132.阿克苏湿地133.渭干河流域湿地134.伊犁河湿地135.乌鲁木齐河湿地

八、青藏地区湿地

136.鲸鱼湖湿地137.阿其克库勒湖湿地138.若尔盖高原沼泽区139.尕海自然保护区140.九寨沟沼泽湿地141.青海湖湿地142.茶卡盐湖湿地143.冬给措纳湖湿地144.鄂陵湖湿地145.扎陵湖湿地146.隆宝滩自然保护区湿地147.依然错湿地148.多尔改错湿地149.卓乃湖湿地150.库赛湖湿地151.哈拉湖湿地152.托素湖和克鲁克湖湿地153.柴达木盆地中的湿地154.苏干湖和小苏干湖湿地155.尕斯库勒湖湿地156.玛多湖湿地157.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湿地158.羌塘地区的湖泊湿地159.美马错湿地160.美卓雍错湿地161.大加错湿地162.马河沼泽区163.玛芳雍错和拉昂错湿地164.班公湖湿地165.大竹卡河沼泽区166.聂荣、安多沼泽167.那曲沼泽168.班戈湖群沼泽169.色林错沼泽170.马泉河流域沼泽171.乌马曲沼泽172.羊八井沼泽173.纳木错沼泽

台湾植物的原籍在西藏吗

台湾岛的中央山脉与大陆的喜马拉雅山相距数千里,且有一道海峡相隔,然而它们的植被却有许多是相同的,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根据地质学家的考察和研究,在3000万年前的早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脉与台湾岛不定期都沉沦在汪洋大海之下。恰恰是第三纪中晚期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使处在欧亚板块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地和东缘的台湾岛,在印度板块向北和与之形成互动的太平洋板块向西北的俯冲下,同时迅速仰翘起,一起脱海而出,成为中华大地新生的两个“孪生兄弟”。

在位于宝岛南端的垦丁南仁山的热带山地雨林中,高大的香樟、油樟、绿樟、厚壳桂、印度栲、刺栲、岭南青冈、青冈、小果毛青冈、米楮栲等多种樟科和壳斗科植物在高空支的绿色巨伞,林下是鸭脚木、杜英、倒卵叶桢楠等二层乔木和作粗叶木、紫金牛、瓜馥木、秋海棠、海芋、山姜等灌木和草本植物密密填满的林下空间,以及盘折于其内的木盍子、鸡血藤等藤本植物,这一点很像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原始密林。

台湾森林的主要组建树种香樟、红楠、厚壳桂、刺栲、青钩栲、印度栲、赤皮青冈、岭南青冈等,许多种也出现于喜马拉雅山地。表现最为典型的相似景象出现在位于中央山脉的合欢山。从低到高,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铁杉林和冷杉林,简直就是东喜马拉雅山地的垂直带。

合欢山的森林分布怎么会与东喜马拉雅山地无任何区别呢?如果说某一个树种或某一森林群落从大陆迁移到台湾,还是有可能,这么一大片山地森林垂直与东喜马拉雅山如此之相似,真叫人难以想象。

这里的玉山圆柏原本就与遍布喜马拉雅山地的高山圆柏同种,只因微小的差异强分出的一个变种;杜鹃、马先蒿与龙胆本来就是喜马拉雅与横断山脉的特色,玉山蔷薇是文布青藏高原绢毛蔷薇的变种。

马元蒿、小檗、乌头、女娄菜、报克、白珠、忍冬等属组成的高山植物群落都与喜马拉雅山无任何区别,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满山竟有一些地道的喜马拉雅植物,如长于岩隙中叶面被满茸毛的尼泊尔香青,从其名字即可知道它的喜马拉雅原籍。再发玄参科的打绣球,原为喜马拉雅山地特有单种属植物,竟然也千里迢迢来此落户。如此之多的高山植物究竟何时,又怎样迁下高山,穿过广阔的华南亚热带平原山地,再越过台湾海峡迁居到台湾中央山脉的呢?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拿出一个让人非常信服的回答。

不过,雪山的冰川痕迹,也许是解开植物的迁移之谜的一把钥匙、、从植物生态学的观点分析,喜马拉雅山地植物只有在第四纪冰期、全球气候变冷时,才有可能逐步迁移到低海地区,并在这一时期,因两极冰川扩展,海平面下降,台湾海峡与大陆相连,这些植物继而越过海峡,迁居台湾。但这毕竟仅是一种分析。地质与地理学家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问题已因为李四光先生的庐山产期之说争论得沸沸扬扬,尽管专家们措辞激烈但谁也拿不出过硬的证据中国东部第四纪究竟出现了几次冰期,冰期时气温到底到什么程度。这也难怪,毕竟我国东部没有太高的山地,自然留不下令人信服的、确凿的冰川活动证据。

羌塘无人区

“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空地”。羌塘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由于海拔高度高,生态环境特殊,人迹罕至,被人们称为“无人区”。人们想象中的“无人区”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季飘雪花,夏天穿棉袄”,空旷、幽僻、荒寂,是恐怖的神秘世界。然而事实与想象总是大相径庭,无人区实际上是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生机的,是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

羌塘地势平缓开阔,湖泊棋布,每年6月至8月间,茵茵绿草,点缀鲜花,湖水清澈,天水一色,鸟兽喧嚣。在这片乐土上,到底居住着多少种植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鱼类呢?在目前的条件下,人们还不曾完全统计出来。就数量而言,羌塘保护区“居民”中的二三大家族是藏羚羊、西藏野驴和野牦牛。其中藏羚羊约3万至4万只,西藏野驴约3万头左右,野牦牛6000头左右。

这里总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由于地处亚热带的纬度和青藏高原腹地,因而空气稀薄、干燥少尘、云量稀少、日照百分率大、太阳辐射强烈。因地势高,四周为自由大气所包围,在冷平流影响下,大量热量以湍流、对流的形式逸散,因而地表大气所获得的能量有98.6%随即丧失,形成该地区少有的特殊温差大的气候。年降水量约150~200毫米,其中87%以上集中在6~9月份,多为冰雪,少暴雨。年平均气温约-1~4℃。最暖月平均气温5~12℃,最冷月平均气温-10~-12℃,无霜期很短,一般仅有几十天。据古生物化石与孢粉分析证实,羌塘地区在更新世中期尚是温带森林草原,只是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青藏高原急剧隆起过程中才使原来的森林草原退出该地,许多植物逐渐适应了高寒生态环境,成为该地区的代表种。

由于高原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大面积的雪灾和风灾比较少,即使灾情发生时,这里的野生动物总能找到抵御灾害的方式,雪山之水为野生动物提供着不竭的水源,辽阔的草原虽然单位面积生物量低,但面积广大,野生动物的食物仍较充足,此外,高原低温寒冷,制约着许多种病菌的繁殖蔓延,野生动物的发病率较低。这广阔的荒野成了适应于高寒、干旱动物不受人类惊扰的自由世界。

迄今这里基本保存着较原始的自然面貌,保存着世界上最珍稀的野生动物群落和独特的动物区系。这里的珍贵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绝大部分为该地区所特有。中外学者认为这里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块未开发区域之一,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亚于南部非洲大陆。

“太阳宝座”——林芝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千米。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千米,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尼洋河谷经济区、八一镇、帕隆藏布江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活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神奇的巨柏家族

在西藏的重要林区、绿蓝清澈的尼洋河畔,距林芝县以东40多千米的巴结乡西南坡上,有100多亩苍青翠绿、多世同堂,盛大的巨柏家族,它的“小辈”虽然仅出生几个春秋,“长者”却有近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是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活化石。这里的古树群落神奇到甚至连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也能从年轮中反映出来。无怪乎有人称:一株古树就等于是一部千年史书。巨柏为什么这么长寿,至今仍然苍劲挺拔,果实累累呢?

巨柏也称雅鲁藏布江柏木,藏语称“秀柏”,是裸子植物中柏科家族的一个分支,柏木属的一种。柏树家族在世界上有22个属、150种,我国有8属30种6变种。西藏生长着侧柏、柏木、圆柏和刺柏4属,共12种,2变种,占西藏森林总面积的8.5%。柏科家族在裸子植物中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几乎遍布于地球上凡是能生存乔木的地区。在西藏以藏东横断山区北部海拔3200米至4300米的山地阳坡为集中分布地区。

巨柏是西藏的特有树种,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朗县至米林附近的沿江地段,以及其支流尼洋河下游林芝波密(易贡)等地海拔3000~3400米江边的阳坡、半阳坡、开阔的谷地及有石灰岩露头的阶地、山麓坡地。巨柏生于降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气温8.4摄氏度、绝对最低气温零下15.3摄氏度、相对湿度65%以下、冬季多西风的气候中性偏碱的沙质土上。巨柏以及它的家族,以长寿的特点,和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获得了其他树木家族难以生活的场所,深得人们敬重。南坡较北坡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温度高,蒸发量大,土壤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都较强烈,土壤有机质积累少,较北坡干旱贫瘠,加之坡度的影响,南北坡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其明显的差别。植物种类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各自占领其适宜的地盘。尼洋河中下游的北坡、东北坡多分布着郁郁葱葱的针叶、阔叶原始森林,南坡却多为稀疏、喜暖、喜光、耐旱的疏林灌丛,巨柏自然保护点就位于这样的南坡上。

这些古树历尽沧桑,阅尽人间春光,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为我们记载了几千年的自然历史,是一个不寻常的记忆库。在这个记忆库中储藏着非常丰富的信息,给今天的人们提供了文字未曾记录下来的大量资料,引起人们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疑问,也给人们在植物、气候、地理、地质、水文、空气污染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绿色基因库”墨脱

墨脱,在藏语中是花朵的意思。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夺目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大自然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还保留着原始质朴的风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这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森林资源极为富庶,“各种植物竞相生长,珍禽异兽隐藏其中……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宝库。这里的物种饱和度大,稀有种特多,近年来还不断发现新种和新分布的科属,堪称“巨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一座“自然的绿色基因库”。已发现有高等植物300多种,占西藏植物种数量一半还多,地球上每100种植物中便有1种分布在这里。像墨脱这样的物产宝藏不但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寥寥无几的。

墨脱的植物有五大特点,即:大、稀、多、古、弱。其“大”是说绝对保护区面积大,单株树木大,代表性广;“稀”是说有许多稀有的动、植物和西藏特有的动、植物,并且形成了一个网络的天然生态环境,举世无双;“多”是指各种生态类型多,动、植物种类多;“弱”是指这里的雨林和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的顶级群落是千百年自然演化的结果,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古”是指有许多发生历史悠久的古老植物和动物。目前已发现有国家珍稀植物21种,以墨脱命名的“模式种”植物就有40多种。这里的植物种类之多,经济价值之高,尤其是植物资源不亚于驰名中外的“绿色王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